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盤點科幻電影中出現的黑科技,有多少都實現了?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們已經離不開手機了。

網絡也早已經不知不覺地360°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

計程車,外賣,語音識別甚至是無人駕駛,這些科技都悄悄地成了不可替代的生活用品。

曾幾何時人工智能還是個很高大上的詞。

現在Siri和小度等產品都已經懂得跟你打情罵俏了。

看到曾經科幻片裡臆想出來的科技變成現在日常生活可見的工具,不知道是要讚歎科幻片的想象力牛逼還是人類的技術進步牛逼。

往前倒個幾十年,以下這些可能都是異想天開……

可穿戴設備 —— 比手機更牛逼的存在。

雖說特工電影並不屬於科幻領域,但是裡面出現的各種高科技裝備倒是很符合科幻的設定。

在99年蘇菲·瑪索參與的電影《007之黑日危機》中,邦德再次對上臭名昭著的國際恐怖分子。

他為了查明刺殺石油大亨女兒的凶手,前往前克格勃(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特工茹科夫斯基的賭場。

深入賭場後,靠著透視眼鏡才發現,這裡面無一例外都是狠人

在以泡妞為主業的特工電影中,透視眼鏡能幫助它們看清衣服下隱藏的手槍避免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從而達到更好的泡妹子的目的。

雖說現在的設備並沒有這麽牛逼轟轟的功能,而且即使有了,能不能賣還是個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谷歌眼鏡也能做到那些功能的百分之七八十了,作為日常用途還是很有存在感的。

在《碟中諜》系列裡,那個能飛簷走壁,跳飛機跳大樓的超級特工伊森·亨特,在第四部裡化身蜘蛛人,爬行在828米的杜拜高塔外牆上。

這個令人熱血沸騰的橋段成了整部電影的最大賣點,而這些都該歸功於阿湯哥的不可能任務小組提供的”壁虎手套“

雖然因為手套供電不足而差點墜樓,但結局還是好的嘛。

其實在實際研究上,“壁虎手套”是無需供電的,還可以用於高精密設備的連結。

所以在很早之前,斯坦福就有一個研究小組在研究這個問題了。

並在2008年,業餘攀岩愛好者沃林斯基小姐用羅伯特福教授設計的“壁虎手套” ——成功的爬了一段垂直的牆壁。

以後不管女票住幾樓都不是個問題了。

無人機 —— 曾經大佬的工具,現在小孩的玩具。

在科幻電影中,無人機一直是個背景牆式的存在。

因為它的小巧敏捷,多被當成警察或者是媒體的工具,用來趕到案發現場獲取第一手資訊。

所以在資訊壟斷的反烏托邦的電影中,它相當於是掌權者的眼睛,用來監控那些反抗群體。

正如軟科幻經典《1984》裡,象徵著絕對權力的“老大哥”那無處不在的攝影頭。

但這些都是建立在它很難得到或售價高昂的基礎上。

而現在,無人機已經是個很普遍的東西,也遠沒有科幻電影中的附加屬性。

便宜點的不到500就能買到,讓每個人都可以玩一把航拍,當一回“老大哥”了。

從科幻電影中延申到現實的黑科技還有很多。

像是語音識別、智能手錶、無人駕駛等都一一得到了印證。

想象一下,那些科幻電影中,現在看來還遙不可及的技術,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很可能在下一個十年,就又悄悄地成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星際旅行 —— 未來的生活方式。

在《星際迷航》中呈現的二十三世紀,人類的科技水準已經發展到了可以星際旅行的程度。

隨著地球的資源逐漸枯竭人口迅速膨脹,人類為了生存,無可避免的要在宇宙中開疆擴土。

一個是移民其它星球,在可觀察範圍內,距離我們最近的可移民星球就是火星了。

另一個就是建造太空城,這一種做法在科幻電影中最為常見,像《星際迷航》中的太空城約克鎮、《星際穿越》片尾的環形太空城。

從1902年的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記》到1969年真正登上月球用了67年。

也許在不遠的未來,星際旅行成為現實後,房價就會降了吧?

當大腦與網絡連接後會是什麽樣的 —— 《攻殼機動隊》。

這部1995年誕生的動畫電影,一直在硬科幻迷眼中佔有絕對地位。

公元2029年,未來世界是高科技與資訊化的世界。

身體高度"義體化"的女警素子,皮膚底下是人造的機械軀乾。

因此,她更強壯,更迅速,也帶領警察9課不斷展開行動。

電影除了導演押井守賦予的龐大世界觀與哲學意味。

它更展現了一個精妙,瘋狂且高度科技化的未來世界,可以說是對電馭叛客一次視覺化的變革。

其中很重要的兩個概念便是電子腦與義體化

電子腦相當於是一個裝有人腦組織的人造設備,通過它,人真正意義上的與網絡相連結,與其它電子腦共享資訊並擁有外部記憶,因此也面臨著遭黑客入侵的風險。

植入虛假記憶,以操控無辜平民,是當時最棘手的問題。

義體化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就相當於使用人造機器來實現身體機能上的革新,變得更強壯更敏捷,也用於修複後天或先天的身體缺陷。

假肢就是對義體化最簡單的呈現。

《攻殼》在這個概念下探討了一個問題。

當你的身體部位被一層層替換,直到全部都變成機器,那麽你還是個“人”嗎?

這個類似於忒修斯之船的悖論,給了這部硬科幻經典豐富的討論空間。

雖然現在的科技還遠沒能達到義體人的程度。

但已經有不少研究者在著手這個領域,譬如讓頸部以下癱瘓的患者,靠意念控制機械臂完成一系列常規動作。

甚至有公司開始投資與研究人腦跟人工智能相結合的技術。

這是人類提升自身能力的手段也體現了變懶這個永恆的追求。

對機器事物的想象,對智能世界的想象一直推動著科學技術的進步。

從1902年的首部科幻電影《月球旅行記》開始,電影對科學的想象就此展開。

1927年,第一個機器人形象在電影《大都會》中出現。

1951年的《地球停轉之日》不僅被納入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也是最早的外星人科幻片之一。

1968年的《2001太空漫遊》貢獻了影史上最著名的人工智能形象HAL9000。

1977年的《星際大戰》將特技鏡頭在科幻電影中發揮到了極致。

1982年的《E.T.》,標誌著藝術在科幻電影中的勝利。

......

百度創始人李彥巨集就預言2019年將會是人工智能全面進入家庭生活的一年。

並通過前瞻的洞見和布局,推動著人工智能走進中國家庭。

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李彥巨集說到智能家庭,提到智能音箱,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總之,生活中的各種用具都將變得更懂人的需求。

他舉例子說,一個人住酒店會有孤獨感,AI可以陪著人聊天。

同理,如果上天降臨一個乖巧懂事的AI,那麽不僅生活會變得更加便捷,還能緩解人類那無處安放的孤獨感。

在電影《她》中,人工智能薩曼莎便是一個具有知性氣質,能讀懂你情緒,並幫助你處理各種私人事務的助手。

百度推動著人工智能的發展進步,技術的進步也遠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快。

正如李彥巨集所說的,未來有一天人工智能將可以幫助我們完成大部分的工作,那麽,我們需要工作的時間就會越來越短,一周只上三天班的日子就要來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