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外資股比鬆綁如何影響券業?“鯰魚效應”引市場關注

證券公司等三類機構外資股比限制提前一年“鬆綁”。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7月20日公布了11條最新的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並表示將更大程度、更大便利地歡迎外資參與中國金融市場。其中,涉及到資本市場的舉措包括“將原定於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

聚焦金融對外開放對券商行業的影響,措施頒布後,新舉措是否會帶來整個市場的“鯰魚效應”得以發揮?國內券商又將受何影響?成為業內討論的重點。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外資股比限制提前放開對券商和市場影響較大,這意味著國內的券商面臨更多競爭者,市場更加多元化,分化加劇,促進行業快速升級。另一方面,券商格局也將更加國際化。

不過,從機構開展業務角度看,有券商非銀人士認為,外資券商短期帶來的衝擊有限,外資投行擅長的衍生品業務領域不存在市場份額互相擠壓的情況。同時,從政策扶持角度,國內龍頭券商有望享受政策紅利。

外資券商入華政策升級

證監會在7月20日就開放措施頒布的背景、對中國證券基金期貨行業發展影響,以及後續措施等發布《答記者問》。其中提到,提前於2020年內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是證監會落實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等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

目前,外資股比放寬至51%的政策已落實落地。從近年頒布的措施來看,去年證監會發布實施了《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和《外商投資期貨公司管理辦法》等管理規定,先後核準設立4家外資控股的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

另一方面,外資機構的參與意願在提升。“不少外資機構對加大對華投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建設發展表達了積極的意願,開放政策效果和各方反應良好,為加快推進證券基金期貨行業對外開放創造了有利條件。”證監會表示。

下一步,證監會將加快完善配套安排,扎實做好上述開放措施的落實落地,提升開放環境下的監管能力,有效防範風險,確保開放工作有序穩步推進。

從外資機構入華情況來看,目前,國內有3家外資控股券商,分別是瑞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和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其中,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和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為今年獲核準新設的券商。

與此同時,方正證券今年4月中旬公告稱,瑞士信貸銀行將通過增資的方式,將其在瑞信方正的持股比例由33.3%增加至51%。市場有觀點認為,瑞信方正有望成為第四家外資控股合資券商。

外資進入短期影響或有限

從市場角度來看,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中國金融對外開放態度更加明確,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進一步接軌。從交易層面來看,“不單是在企業層面吸引境外投資者參與,也是從專業機構角度,引入專業機構進入。”博大金融控股集團非執行主席溫天納對記者表示。

從行業角度來看,今年3月底,摩根大通、野村東方相繼獲批設立,一度引發業內探討外資券商“狼來了”的影響。此次外資股比限制提前取消,將如何影響券業?

“之前也一直在討論放開外資股比限制的事情,這次提前了一年,對外開放的力度和政策方面,體現出更大的信心。”華南某券商非銀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不過,該人士同時表示,目前國內券商競爭充分,外資投行擅長的衍生品業務領域不存在市場份額互相擠壓的情況。

長期以來,牌照是外資券商入華的爭奪標的。從合資券商當前業務範圍來看,證券承銷保薦業務為多數券商在中國開展的主要業務,其次為經紀業務、自營業務。而代銷、融資融券業務目前僅有中金公司、瑞銀證券得以開展。

另一方面,從國內券商發展情況來看,業內認為,目前監管扶持大券商的傾向明顯,政策向少數能與外資投行抗衡的國內超級券商傾斜,龍頭券商有望享受政策紅利。

“更有可能是一起把盤子做大,外資介入程度加深,將幫助市場不斷形成和完善。”華創證券此前曾表示。

從成熟的資本市場發展經驗來看,以香港資本市場推演內地的競爭格局,華創證券認為,香港金融市場完全自由開放,是中資券商和外資競爭的天然試驗田。中資券商在一級市場確立優勢,二級市場由外資機構主導,這與香港市場由機構投資者主導有關,散戶貢獻的交易量很小,而外資機構進入香港市場又佔有明顯的先發優勢。

參照香港資本市場競爭格局的形成,其判斷內地對外開放後很長一段時間仍將是本土券商佔優,引入外資帶來的衝擊有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