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動畫裡的社團活動可不僅僅是鬧著玩的

  文/ 文文 編/ 彼方

遊民星空

  “下課後你一會兒去哪兒?”

  “沒啥事兒,那我先去社團活動室(部室)等你了。”

  如果你對日本動畫有所了解的話,一定對這樣的對話不陌生。

  青春校園劇一直都是日本動畫當中最為主流題材之一。而在青春校園劇的題材之下,社團活動也很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被動畫屢屢再現的話題。幾乎每一季的動畫當中,都少不了以社團活動為基礎舞台的動畫作品。

遊民星空
  本季動畫《川柳少女》中也有部活的登場

  社團活動的重要性自然不須我們多言:社團活動或“部活”,作為被寫入日本《學習指導要領》官方文件的規定性活動,完整涵蓋了由小學至高校的教育體系,是日本學生校園生活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而隨著《輕音!》等一批以描繪校園日常為主題的動畫的興起,部活也再一次在21世紀成為了日本動畫中展現故事的常見舞台之一。有太多精彩的故事,就發生在那個小小的活動室當中。

遊民星空
  《戀愛隨意鏈接》中的活動室

  在這篇文章當中,我們就嘗試對日本動畫中所出現的部活劇來進行一次簡單的梳理,也嘗試著探討部活作為敘事舞台本身的功能與其意義現實的可能。

橫跨動畫與現實的“部活”

  從分類上講,日本中等教育中的部活一般分為“文化系”與“運動系”兩類,恰如其字面的含義,文化系社團的活動多以文藝活動、自然科學研究與手工興趣為主,而運動系社團則開展體育競技項目、以參加競賽為目標。

遊民星空
  《tari tari》中的“合唱部兼羽毛球部”可謂是“運動系”與“文藝系”社團的結合了

  從現實層面來看,不難看出許多日本學生對待部活甚至要比對待學習本身還要狂熱。一方面,不少學生在選擇進學時,會側重於考察學校社團活動的豐富程度與其在競賽中取得的名次。而學校本身也不遺余力地對本校部活的成績進行宣傳。

  另一方面,通過參加部活而獲得榮譽也是學生個人未來前程的選擇之一。如果能夠在社團活動中出人頭地,也就是為自己打開了特長優勢的大門。如象徵著燃燒青春的全國高中棒球比賽“甲子園”,其不單單是地區與地區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的競爭,同時也是棒球部與棒球部之間的較量。通過甲子園進軍成人職業棒球的奇跡,也正是這些棒球部部員們共同的夢想。

遊民星空

  由此可見,動畫中大費周章的社團活動描寫,不僅僅是描寫社團的奮鬥故事,也是青春意象的一角,希冀於與觀眾之間發生共鳴。

遊民星空
  描寫運動系社團的動畫《強風吹拂》

  同樣,由於能夠集合共同的趣緣相識相知的社員,部活題材的應用也為動畫敘事的人際羈絆描寫提供了限定的場所。許多部活劇由此便具有了社團活動的空間性前設。這使得人物設定能夠以結構化的方式而呈現。看起來習以為常的社團活動不但為工業化生產下的動畫故事展開提供了一套固定的套路,也由此為依托開創了新的敘事類型。

遊民星空

部活:羈絆與成長的故事

  顯然在部活劇的題材之下,部活的活動本身與社團團員之間的人際關係是其不可避免的兩大敘事要素。

  尤其是在一系列以運動系社團為主要描寫對象的動畫中,體育本身就蘊含著拚搏與友誼並存的特質。而另一方面,動畫對於運動鏡頭的描寫又能帶來實拍所無法體現出的藝術感染力與身體性。

遊民星空

  如京都動畫出品的動畫《Free!》,講述的就是游泳部的部員們在衝擊縣大會過程中,由相遇到相互激勵和競爭,交織著回憶與夢想的故事。其對角色的刻畫不限於畫面的刻畫,也有著細膩的心理描寫。

  在取得優秀的反響後,京都動畫又根據原作進行了改編,通過繼續發展故事的時間線相繼推出了續作與劇場版。《Free!》系列雖然是京都動畫對於女性向作品的首次試水,但作品至今也形成了固定的同好群體,成為了非常具有影響力的運動系部活IP之一。

遊民星空
  籃球部所屬的鴫野貴澄請游泳部的橘真琴教他弟弟學習游泳

  當然,這種羈絆與成長不僅僅限於運動系,在文藝系的世界內也同樣有著常青樹般的生命力。

  在《Free!》之後同樣由京都動畫出品,根據武田玲乃小說《吹響!上低音號~歡迎來到北宇治高中吹奏樂部~》改編的《吹響!上低音號》系列,講述了以黃前久美子、高阪麗奈等人為中心的,吹奏樂部社團的故事。

遊民星空

  同樣以奮鬥路上的羈絆為中心,《吹響!上低音號》系列在第一季動畫後,拓展出了吹奏樂部更廣闊的世界觀。一方面,在《吹響!上低音號》的第二季中,主角們所在的社團在衝擊了京都府吹奏樂比賽後,又向關西大賽與全國大賽發起了衝擊。人物之間的感情關係也由此發生了變動。

遊民星空

  另一方面,在TV動畫之外,根據《吹響!上低音號:北宇治高中吹奏樂部波瀾起伏的第二樂章》改編的動畫電影《利茲與青鳥》則描繪了吹奏樂部的另外兩名角色——鎧塚霙與傘木希美之間模糊而細膩的情感糾葛。

遊民星空

  通過一系列作品,京都動畫將北宇治高中吹奏樂部的故事在由小及大的結構下進行了擴展。不單單限於單部作品中的細節,京都動畫在同一時空的發展之下,同時展現了多線的矛盾,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吹奏部員的形象,堪稱以成長與羈絆為主題的部活劇的典範。以此來看,如果將《吹響!上低音號》系列稱之為“京吹宇宙”,其實也毫不為過。

遊民星空

  總而言之,羈絆與成長作為部活劇中的“正劇”,在動畫、漫畫乃至文字AVG等跨媒介敘事的題材中不勝枚舉。

  恰若少年Jump三要素中的“青春、奮鬥、勝利”三要素一般,雖然當下在部活劇中,以“腐”或“百合”向人物關係為賣點的情況比比皆是,但我們也依舊不能忘記,引導我們通向角色消費的路徑,正是動畫中人物為目標而努力的過程。

  也正是因為這種正能量的共鳴,我們才得以脫離監視者的角色,仿佛也成為了社團中的部員之一,與角色共歡喜共悲傷。

部活:一段日常的時光

  10年前,《輕音!》以輕鬆可愛的風格在日常系作品中留下了濃墨重彩一筆。作為日常系類型的作品之一,《輕音!》雖然不是開山之作,但也對這一類型的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遊民星空

  去年筆者在為學術趴撰文談到《比宇宙更遠的地方》的“類型”與“反類型”特徵時,曾經引用了小松健太郎對於“日常系”(空氣系)的定義。小松健太郎認為日常系的重要特點之一是“並沒有向什麽目標邁進,亦或是要達成什麽目的的要求。”

遊民星空

  因此,與以成長與羈絆為主題的部活劇相異,在日常系的部活劇中,社團的日常活動成為了主角。不以強烈的戲劇衝突為賣點,在萌系的審美情感之下,這些作品塑造了性格極為豐富的角色。而日常系部活劇中,也確實不乏有看點的作品。

  如《搖曳百合》即講述了赤座燈裡、歲納京子、船見結衣和吉川千夏四人所屬的“娛樂部”的搞笑社團日常;而《GJ部》則描述了男子高中生四之宮京夜路過意味不明的“GJ部”時被社長拉扯入部,而又在此邂逅四位性格迥異的女孩子的故事。

遊民星空

  這類多由四格漫畫改編,經常“吃著蛋糕、喝著茶、讀著書”就度過了12集的日常系作品與部活劇天生有著良好的相性。

  恰若小松健太郎指出:“與‘世界’不存在的世界系相比,日常系的顯著特徵即是‘時間不存在’”。部活劇一方面限定了社團活動室的空間,而在這樣的封閉空間之下,敘事的世界亦與活動室外的紛繁相隔離。

  雖然並非日常系作品的擁簇,但在“時間不存在”的日常之下,筆者認為這些作品也無疑產生了相對於現實的退避式的消費意義,即與平凡但枯燥的每日日常生活相比,這類作品為觀眾提供了能夠沉浸在幻想與輕鬆氛圍中的機會。故而,在21世紀10年代後,日常系、日常系部活劇的崛起亦是日本社會現實影響下的真實映照。

部活:一片幻想的世界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雖然日常系部活劇為我們展示的是動畫內的“日常”,但是對於現實的閱聽人來說則是不可企及的“非日常”。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在幻想類題材動畫中經常出現的“稀奇古怪的社團”了。

遊民星空
  “歡迎加入讓世界變得更熱鬧的涼宮春日團。”

  在代表了21世紀初期動畫模式、並成為一代現象級作品的《涼宮春日的憂鬱》中,主角涼宮春日因為在觀看棒球賽後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希望能夠不斷地相遇不平凡的事物。她就此創辦的沒有什麽明確目標,但卻包含了男主阿虛、宇宙人長門有希、未來人朝比奈實玖瑠、超能力者古泉一樹的“SOS團”。

  SOS團的活動雖然看起來多是高中生活的嬉鬧,但其中也有著“維持涼宮春日心願”這一目標之下,諸位社員的共同努力。可見,與文藝系、運動系部活劇的努力目標相比,幻想類作品中的部活劇往往在現實或非現實的生活中設定了架空的努力方向,而社團本身則成了角色相聚的線索。

遊民星空

  同樣,在麻枝準xP.A Works的兩部動畫《Angel Beats》與《Charlotte》中,劇情也採用了幻想空間下“稀奇古怪社團”的設定。同為麻枝準擅長描寫的催淚作品,《Angel Beats》中的“SSS”組織與命運抗爭,而《Charlotte》中的星之海學院學生會則在尋找超能力者的目標伴隨下,解開了這些超能力者背後人生的故事。

  除了超能力、異世界等幻想世界觀的社團之外,另一種類“非現實”社團則利用了動畫所描繪的“戀物趣緣”。與前文所述的《涼宮春日的憂鬱》中SOS團“在日常的社團生活下實現非現實的目標”不同,這類動畫中的社團組織本身就有著“非現實的日常”。

遊民星空

  如《少女與戰車》中修行裝甲車輛駕駛技術“戰車道”的戰車部、《側車搭檔》中從事三輪挎鬥車競速的“側車部”以及《爆音少女!!》中的摩托車部等等。這類部活劇在描述社團人際關係的羈絆之外,往往也強調對於社團活動本身“器材”的刻畫。

遊民星空
  《爆音少女》

  《少女與戰車》中,日、德、中、英、蘇等國二戰時期的戰車同台競技,而《爆音少女!!》對鈴木、本田、雅馬哈等摩托車也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可見,這類作品的部活是連接萌系美少女與男性向趣味的,雙重疊加的媒介通道。

部活:一座現實的舞台

  在上文中,我們已經淺談了日常系出現的歷史契機。而不僅限於此,部活動畫中的部活本身與部活所代表的文化又與現實有著哪些更深層次的聯繫呢?在本文的最後一部分,筆者亦希望對此做以淺談。

  以小見大:從“社團”到社會

  首先,部活作為興趣相投學生的集合,其反映在動畫人設中則必然表現出一些共同點。因此,在動畫青春劇中,部活也可以成為解決青春困擾的場所,由此反映當下青年本身的流行思潮。

  如《中二病也要談戀愛!》中的同好會“遠東魔法午睡結社之夏”就展示了誇張、喜劇化,同時可能人人都有的中二時期。同時,這一同好會和中二病的背景,也為兩位主角從“一起中二”到“在中二之下解開現實的心結”的歷程增添了趣味。

遊民星空

  再如《我的朋友很少》中的“殘念系鄰人部”與《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中的“侍奉部”:兩部動畫的社團當中,都有著雖然看起來雖然完美,但性格上都存在缺憾的“殘念系”角色。以這樣的角色為中心,動畫集中討論了這些人身邊的人際關係。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殘念”一詞在2010年前後成為了日本的流行語。恰若評論者さやわか在《10年代文化論》中對網絡與青年亞文化進行的分析,2010年代的日本年輕人,思想處處充斥著“殘念感”。從更廣域的視角來看,這種通過禦宅趣味所帶有的、後現代式的前瞻性來觀察社會的方式,也是日本學者長期採用的研究方法論。

  對於以東浩紀、大塚英志等人的研究為代表的日本禦宅文化研究而言,動畫、漫畫、遊戲等內容的本體並不是唯一的研究對象。更重要的,則是從作品本體的行為方式出發,分析信息時代社會客體的變遷。

  這些“殘念系”社團中的小議題,也許正從側面反映了“殘念時代”的人際關係與生存方式,作為一種社會思維的映射潛藏於大眾的娛樂話語之下。

遊民星空

  余論:部活與動畫的生活維度

  其次,筆者在討論“非現實的社團”時,談到了社團是可以作為連接角色消費性與趣緣的通道而存在的。因此,部分社團活動也有著這樣的現實性:如在《輕音!》播出後的一段時間後,學習吉他成為了《輕音!》動畫愛好者的潮流,甚至有不少受到動畫影響而學習吉他的觀眾不惜重金購入平澤唯同款的“Gibson Les Paul Standard cherry burst”電吉他。

遊民星空

  同為音樂社團活動的《吹響!上低音號》也與雅馬哈進行了聯動,不但推出了能夠教習演奏動畫中出現曲目的APP,也在線下也推出了相應樂器的應援促銷。商家希望能夠借著“京吹”的IP,吸引更多的青年學生購買樂器,讓他們投入到音樂演奏的興趣之中。

遊民星空

結語

  截止目前,學術趴已經對日本動畫中的生活維度進行了一些討論。我們通過日本動畫的媒介,對動畫與現實中出現的制服、鐵道,乃至妖怪等方面進行了介紹。

  在日本政府大力推行“Cool Japan”政策、力圖提高國家軟實力影響力的今天,動畫不但是日本本土生活的表現,更使得異文化閱聽人通過動畫本身,了解了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而對日本文化的現實產生向心力。

  恰若在學術趴介紹日本動畫中的鐵道一文中,來自讀者“Luft Z”留言所指出的那樣:“當動畫不再是簡單的文化元素的堆砌,而是優雅從容地取用各種日常生活場景時,我們就真正做到了文化輸出。”

  回歸到本文的主題,目前在埃及與日本的教育合作中,埃及也試圖導入了所謂“特別活動學時”的教育科目。據財新網的報導,“在未來兩年內,文化祭、休學旅行、飼養小動物等經常在日本校園出現的活動,將隨著日本對埃及教育援助規模的擴大,逐步成為100多所埃及中小學學生的日常。”

遊民星空

  儘管這並非動畫的功勞,但在更多非政府合作的層面當中,動畫中的日常生活本身或許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異文化閱聽人的生活方式。

  因此,除了跨文化的主動傳播之外,如何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而後在跨文化閱聽人中形成“陌生化”的主動向心力,相信也將是國內文創工作者未來所需著眼的議題之一。

本文僅代表訂閱平台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遊民星空僅提供發布平台。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