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胰島素種類何其多

一、胰島素的誕生和來源

胰島素是由加拿大科學家在1921年發現的。早期的胰島素是從豬、牛或羊的胰臟提取的粗產品;1960年色譜技術出現以後,高純度的單一胰島素分子的製備才成為可能;20世紀90年代,人們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合成了人胰島素和人胰島素類似物,為廣大的糖尿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動物胰島素對人來說是異種蛋白,具有免疫原性,所以易出現過敏反應和注射部位脂肪萎縮等不良反應;人胰島素則免疫原性顯著下降,生物活性提高,吸收速率增快,注射部位脂肪萎縮發生率低;人胰島素類似物在結構上與人胰島素存在細小差異,免疫原性低,可模仿正常胰島素的生理作用。

二、胰島素的種類和藥物特點

良好控制高血糖可使微血管、大血管病變的發生風險明顯降低,糖尿病患者早期進行積極有效的降糖治療,能夠顯著降低血管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胰島素製劑有很多種類,根據胰島素作用起效的快慢、持續時間的長短,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胰島素製劑可以分為短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超短效人胰島素類似物、超長效人胰島素類似物5種,預混胰島素則是將兩種作用時間不同的胰島素預先混合好,具有雙時相作用,相當於一次注射了短效和中效胰島素,每天只需注射1-2次。下面介紹一下不同種類胰島素的商品名、來源、作用時間、注射方式、作用特點等。

三、使用胰島素的應用指征

【附:血糖的理想水準:空腹血糖≤6.1mmol/L,糖耐量2小時血糖≤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

1、出現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的患者,肝腎功能不好不能用口服降糖葯的患者,出現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等嚴重併發症的患者,胃腸功能失調導致嚴重腹瀉的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等會升高血糖的患者,妊娠糖尿病患者,處於嚴重感染、創傷、圍手術期等應激狀態的患者、口服降糖藥效果不好的患者,需要使用胰島素降糖治療。

2、對於新診斷的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或糖耐量2小時血糖<16.7mmol/L,可以先口服降糖藥物治療,不使用胰島素。而空腹血糖>16.7mmol/L(300mg/dl),或糖耐量2小時血糖>27.8mmol/L,口服降糖葯療效差,必須使用胰島素降糖。指標在兩者之間的患者,可根據患者狀態、意願和併發症情況,選擇是否應用胰島素治療。

3、對於使用1-2種口服藥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HBA1C>9%),可考慮口服降糖葯聯合基礎胰島素注射進一步改善血糖控制。基礎胰島素是指在生理非進食狀態下胰島細胞持續分泌的胰島素,主要包括中效魚精蛋白鋅胰島素、長效精蛋白鋅胰島素、甘精胰島素、地特胰島素等。

4、對於口服降糖葯與基礎胰島素聯合使用後血糖仍無法達標的患者(空腹血糖>6.0mmol/L,或糖耐量2小時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達標,而HBA1C仍未達標的患者,可以使用基礎胰島素聯合1-3次餐時胰島素治療進一步控制血糖。

5、對於空腹血糖已達標、且使用胰島素劑量平穩的患者,可將基礎胰島素和餐時胰島素的總劑量轉換成預混胰島素的劑量,從每日四次注射改為每日兩次注射胰島素。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胰島素。

四、血糖的控制目標

血糖的控制目標應根據個體化原則,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病程、預期壽命、辦法疾病、降糖治療方案及患者意願等情況制定。

1、對於大多數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目標可設定為:HBA1C<7%,空腹血糖4.4-7.0mmol/L;

2、對於病程較短,預期壽命較長,無嚴重併發症或低血糖風險低的患者可設定較為嚴格的血糖控制目標;

3、對於有嚴重低血糖史、預期壽命較短、合併嚴重併發症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標較為寬鬆,HBA1C<8.0%,空腹血糖<8.0mmol/L,或更高。

五、自我監測血糖的時間

1、在血糖調整期間,應每日測7次血糖,包括晨空腹血糖、早餐後2小時血糖、午餐前血糖、午餐後2小時血糖、晚餐前血糖、晚餐後2小時血糖、睡前血糖。(註:餐後2小時血糖從進食第一口飯時計算2個小時)。

2、在血糖調整穩定後,應每周至少監測2-3天血糖,每天監測5次血糖,包括晨空腹血糖、早餐後2小時血糖、晚餐前血糖、晚餐後2小時血糖、睡前血糖。並每月到醫生處複診1次。

六、胰島素的不良反應

不管是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還是人胰島素類似物,都極少有不良反應,如果一定要說,那就是過敏反應、注射部位的脂肪萎縮和脂肪壞死吧。

1、過敏反應

(1)胰島素的過敏反應包括: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局部反應多見,既可以發生在初次使用胰島素者,也可以發生於再次使用胰島素者。

①局部反應通常在治療2周內發生,在胰島素注射部位出現皮疹、燒灼感、瘙癢、水皰和硬結。一般為自限性,可自行緩解。

②全身性過敏反應常發生在中斷胰島素治療後又開始重新使用的患者,臨床表現為顏面部和口腔黏膜水腫,全身皮疹,蕁麻疹,風團,嘔吐,腹痛,腹瀉,嚴重者可有呼吸困難,哮喘,血壓下降甚至休克。

(2)過敏反應的治療:

①停用胰島素:注射局部較輕微的過敏反應在停止使用胰島素後癥狀會自行緩解。

②更換口服降糖葯:胰島素使用劑量不大,可考慮停用胰島素,改用口服降糖葯控制血糖。

③使用抗過敏藥物:不能停用胰島素的患者,可家用抗組胺藥物,大部分患者癥狀可緩解,少數患者也可在使用胰島素同時應用強的松治療,不做首選推薦。

④更換胰島素製劑種類:使用動物胰島素過敏的患者可改用基因重組人胰島素或人胰島素類似物;對基因重組人胰島素過敏患者可以改用人胰島素類似物;對動物及基因重組人胰島素過敏患者,對賴脯胰島素可能無過敏反應,或使用甘精胰島素。

⑤脫敏治療:胰島素脫敏治療,在醫護指導下進行。

⑥更換胰島素注射途徑:使用胰島素泵持續小劑量泵入胰島素,逐漸加量以脫敏。

⑦其他治療:如免疫抑製劑,血漿置換。

2、脂肪萎縮:脂肪萎縮的預防方法主要是經常更換注射部位,或將動物胰島素換成人胰島素或人胰島素類似物治療,也可局部注射胰島素和倍他米松。

3、脂肪壞死:如果一旦形成壞死結節,應在更換注射部位的基礎上,擇期外科切除壞死結節。

七、使用胰島素的誤區

1、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儘可能的迴避使用胰島素,但是單純依靠飲食、運動和口服藥物也無法改善體內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能力的時候,或者胰島素抵抗的現象變得更嚴重的時候,就必須外源性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2、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不僅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周圍神經性病變、腎臟病變、白內障等的風險,也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使用胰島素良好控制血糖後,可大大降低上述患病的風險,而不是增加了糖尿病併發症的患病風險。

3、一旦注射胰島素是否就終身注射胰島素,這個是患者顧慮最多的問題。這一點主要取決於患者的全身狀態、合併疾病、血糖控制情況等諸多因素。如果疾病誘發血糖短暫升高、合理控制飲食、增加運動後體重減輕,待血糖控制平穩後,可以考慮減小劑量或改用口服降糖葯,甚至停用胰島素及降糖葯。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患者終身關注,希望本文能讓對胰島素有顧慮的患者和家屬們增加了解,方便查詢。平穩控制血糖,獲得健康人生。

參考文獻:

1、《成人2型糖尿病基礎胰島素臨床應用中國專家指導建議》。紀立農等。中國糖尿病雜誌,2017,25(1):2-9。

2、《預混胰島素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6年版)》。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藥品評價,2016,13(9):5-11。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