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膠州雲溪社衛中心開展「三伏貼」穴位貼敷冬病夏治活動

魯網青島7月23日訊(記者 孫強 馬雲帥 通訊員 龐智勇)自7月17日入伏以來,每天上午,膠州市雲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國醫館都有社區居民進行「三伏貼」穴位敷貼治療。

三伏貼

近年來,隨著我國中醫藥事業的不斷發展,「治未病」和「冬病夏治」的理念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青睞傳統中醫藥的魅力。中醫認為冬天人體氣虛、陽氣不足,像老慢支、哮喘等疾病往往在冬天誘發或加重,稱這些病為「冬病」。夏季人體氣血流通旺盛,藥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間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進行貼敷治療,最易恢復和扶助人體的陽氣,加強防衛功能,提高機體的抵抗力。由於是在三伏天做穴位敷貼治療,故稱為「三伏貼」。

今年76歲的尹大爺是第二年貼「三伏貼」,「我氣管炎、哮喘好多年了,去年夏天第一次貼,冬天感覺咳嗽、喘都輕多了,有效果當然今年繼續貼了!這不,俺老伴腰腿痛還有類風濕,今年也讓她貼貼試試,希望緩解一下癥狀,要不俺老兩口到了冬天遭老罪了。」

鏈接

三伏貼相關知識:

三伏貼隻適用於陽氣不足、肺氣虛弱、虛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類的疾病。主要包含以下幾類:

一、呼吸系統疾病:易感冒者、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等。

二、消化系統疾病:虛寒性胃痛、慢性胃腸炎、腹瀉、消化不良、厭食等。

三、骨關節疾病:頸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風濕病、類風濕關節炎、退行性骨關節病變等。

四、婦產科疾病:月經不調、痛經、產後頭痛、坐月傷風等屬寒證者。

五、小兒疾病:體虛易感、哮喘、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厭食、遺尿、生長髮育遲緩等。

六、調理(治未病):免疫功能低下,陽虛體質,氣虛體質,亞健康等。

而有嚴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對藥物過敏者、皮膚長有皰、癤以及皮膚有破損者、疾病發作期(如發燒、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進行貼敷治療。此外,2歲以下的孩子由於皮膚嬌嫩,貼敷容易引起感染,所以不宜進行這項治療。

三伏貼認識「誤區」:

誤區一:出現水泡,是因為藥物對皮膚的過敏反應?

醫生表示,局部有癢、熱、微痛或出現水泡,貼敷後皮膚有明顯色素沉著均為正常反應。若敷藥處皮膚有灼熱疼痛感時,應及時取下藥膏,並用清水輕柔洗凈,嚴禁抓撓,一般可自行痊癒。如有嚴重水泡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誤區二:可以網上買三伏貼自己回家貼?

針對每個病人不同的情況,醫生會在不同的穴位上貼葯,才能達到一定的效果。因此不建議大家自行從網路上購買後自己貼,還是要到正規醫院進行貼敷。

誤區三:腫瘤病人不能貼三伏貼?

貼三伏貼的作用是增加免疫力,因此只要是符合貼敷體質的腫瘤病人均可以貼,並不像網上傳言的那樣,腫瘤病人談「三伏貼」色變。

誤區四:小朋友不能貼三伏貼?

三伏貼針對小兒體虛、經常感冒、消化不良、小兒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腹瀉、消化不良、遺尿、反覆呼吸道感染等情況都有一定的治療預防效果,只要是3歲以上的小朋友都可以貼。並且,三伏貼不像吃藥打針,短時間貼上並不會有疼痛不適,因此小孩比較容易接受。需要注意的是:貼敷用藥時間一般成人1—4小時,兒童0.5—2小時。

誤區五:三伏貼包治百病、藥到病除?

三伏貼並非「萬能葯」,不是今天感冒了,來貼一張三伏貼,明天病就好了。這只是養生的一種方式,因人而異,也需要長期堅持才有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