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獻之《保母帖》,題跋也如此精彩

王獻之《保母帖》,清宮舊藏,流散後,本帖和部分題跋存弗利爾美術館(趙子昂、郭天錫、董其昌、徐守和等),大部分題跋存故宮博物院(薑夔、趙子昂、周密、仇遠、鮮於樞等)。

翻刻本

雖然原帖無法再現王大令當然風采,該帖也很少有人關注到,但是........

後面的題跋可是一個賽過一個,精彩紛呈!

最負盛名的無疑是下面這件宋代大詞人薑白石的題跋。

最負盛名的無疑是宋代大詞人薑白石的題跋

薑夔《跋王獻之保母帖》,小楷。紙本,三百一十六毫米,全文計一百零一行,現藏於故宮博物院。薑夔傳世墨跡不多。

薑夔“崇晉貶唐”,反對俗書,和提倡文人意趣的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等相一致。但他對“唐法”並非不問青紅皂白一概予以否定,而是用了大量篇幅對“法”進行了系統的、全面的論述,並從肯定和解釋引申了“晉韻”古法。他傳世墨跡不多。從《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中可以看出他的書法出於二王一路,用筆精到,典雅俊潤,且受初唐諸家書風影響,不隨時俗,清新脫俗。

其釋文也對王獻之此帖進行了考證:

嘉泰壬戌六月六日,□□錢清三槐王畿字千里,得晉大令《保母志》並小研於稽山樵人周,二物予皆親見之。志以磚刻,磚四垂,其三為錢文,皆隱起,已斷為四。歸王氏,又斷為五。凡十行。末行缺二字,不可知(按,元跡“知”字旁箋)。第六行缺十二字,猶可考,曰:“中冬既望,葬會稽山陰之黃。”(今作“礻方)硯背刻“晉獻之”,字上近右,複有“永和”字,乃劃成,甚淺瘦。“永”字亡其磔,“和”字亡其口。硯石絕類靈璧,又似鳳味,甚細而宜墨,微窪其中。或以為王氏舊物,用故窪,非也。按米氏《書史》,晉、唐硯製皆如此,點筆易圓也。自興寧距今八百三十載八(按,“八載”,元跡倒寫),異哉!物之隱顯,抑有定數,而古之賢達,皆前能(按,“能前”,元跡倒寫)知之歟?又按《畫記》,大令以晉孝武太元十一年,年四十三乃終,上推至乙醜歲,年廿二,其神悟已如此,言語翰墨之妙,固不論也。此字與《蘭亭敘》不少異,真大令之名跡。不經重摹,筆意具在,猶勝定武刻也。梁虞和雲:“羲之為會稽,獻之為吳郡。故三吳之地,偏多遺跡。”蓋右軍自去官後,便家山陰,今蕺山戒珠寺乃其故宅,而雲門寺乃大令故宅,去黃皆不遠,宜有是物也。

宋代王易簡小楷書跋王獻之保母磚,故宮博物院藏。

王易簡(生卒年不詳,約公元1279年前後在世),又名王簡易,字理得,號可竹,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而穎悟,幼孤。宋末考中進士,除瑞安主不赴,隱居城南。工詞曲,常與周密相酬答,篤於議論之事。著有《山中觀史吟》。

後來

這個帖被元代趙孟頫收藏了,於是.........

趙孟頫題跋王獻之《保母帖》,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藏。

當然

趙子昂收藏的,他的好基友鮮於樞當然也不能放過

鮮於樞(1254-1322),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寄直老人,漁陽(今北京薊縣)人,先後寓居揚州、杭州,曾任浙東都省史掾。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薄。鮮於樞兼長楷書、行、草書,尤以草書為最。他與趙孟頫齊名,同被譽為元代書壇“巨擘”,並稱“二妙”。

元代郭天錫(1227-1302,字佑之,號北山,曾為禦史,今山西大同人或作天水人)《王獻之保母帖跋》,小楷,紙本。

元代白珽書法題跋王獻之保母磚,故宮博物院藏。

白珽(1248-1328),字廷玉,號湛淵。錢塘(浙江杭州)人。與同邑仇遠同以詩名於世,人稱“仇白”。書法造詣亦深,時人稱他“詩逼陶、韋,書通顏、柳”。

當然,乾隆爺當然也不會放過

這個

看看就行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