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廁所的這些事,小心的身體8個部位不適

如果小編問您,一天24小時都隨身攜帶的東西是什麼,我想,不管答案是什麼,一定會有手機這項。在現在的生活裡,無論男女老少,每個人都會將手機隨時帶在身邊,尤其是上廁所的時候,很多人都會一邊玩手機一邊消磨時間,並以此為樂趣,但是您知道嗎?這樣做對您的身體有著極大的危害!

接下來我們就來細數,上廁所玩手機都會對身體產生哪些影響:

上廁所的這些事,小心的身體8個部位不適

一.大腦:反應遲鈍、頭暈腦漲

蹲廁時玩手機,人們會不自覺地延長如廁的時間,很容易使血液向下流,導致腦部供血不足,這就是為什麼有人久蹲後突然起立,會出現頭暈腦漲的原因。

上廁所的這些事,小心的身體8個部位不適

二.眼睛:近視、乾眼症

衛生間裡光線一般較暗,不適合看電子產品,尤其是小孩子如廁時看手機,會使眼睛始終處於緊張、用力的狀態,而兒童的眼部一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會很容易引起近視。對於成年人來說,長時間盯著螢幕,眨眼次數會減少1/3,從而導致眼球表面更多淚液蒸發,使眼球缺乏滋潤。而淚液蒸發是導致乾眼症的主因之一,嚴重會導致永久性眼損傷。

上廁所的這些事,小心的身體8個部位不適

三.頸腰椎:頸椎間盤突出、頸椎不穩

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是頸椎病年輕化的重要原因。人們如廁時,身體會不自覺前傾,頸椎受到的壓力增大,導致頸椎前屈度發生變化,很容易引起頸椎間盤突出、頸椎不穩等。尤其是蹲便,還會因腰椎缺乏足夠支撐,導致原有弧度被改變,讓椎間盤所受重力不斷增大,久而久之誘發腰椎間盤突出。

上廁所的這些事,小心的身體8個部位不適

四.肛腸:痔瘡、便秘

臨床證實,如廁時間久與痔瘡存在一定的因果關係。即使在沒有便秘的情況下,人們蹲廁時,因為玩手機、看報紙導致時間過久,同樣可以促使痔瘡發生。

主要原因:

1.肛墊下移:人體肛管的黏膜下,有一層由環狀的靜脈、平滑肌、彈性組織和結締組織組成的肛墊,肛墊本身有彈性收縮的作用,可以開閉肛管,控制排便。但由於較長時間的腹壓升高,會導致肛墊彈性回縮作用減弱,失去原本的支撐,從而下移形成痔瘡。

2.靜脈曲張:直腸肛管的位置在人體腹腔的最下部,人一旦蹲廁過久,在重力和腹腔臟器作用的雙重壓迫下,會導致直腸靜脈迴流受阻,末端血液迴流發生障礙,從而使靜脈血管淤血擴張,形成痔瘡。

此外,排便是肌肉反射的動作之一,人體的中樞神經參與了這個反射活動,而玩手機會干擾大腦對排便傳導神經的指揮,延長排便時間,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排便困難,或者是習慣性便秘。

上廁所的這些事,小心的身體8個部位不適

五.膝關節:退行性病變

膝關節是人體中負重最大、運動最多的關節。人在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6倍。而當人們深蹲垂直向下看時,膝關節是超過腳尖的,這樣做不僅增大了膝關節角,更會使後交叉韌帶和髕骨受力增加,久蹲後,內外側韌帶受力持續加大,嚴重有損關節和韌帶。對於已經有退行性病變的人,建議上廁所別久蹲,最好選擇坐便。

上廁所的這些事,小心的身體8個部位不適

六.下肢:靜脈血栓

人體下肢靜脈的血液迴流,需要肌肉的收縮來輔助。當一個人蹲廁所看手機超過15分鐘以上,肌肉長時間不動,肌肉的收縮速度就會相應變慢,從而導致靜脈的血液流速減緩,容易出現腿部腫脹、發麻。如果一個人如廁時,經常保持這種壞習慣,還會形成下肢靜脈血栓,下肢深靜脈血栓嚴重者,甚至有可能威脅生命。

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血液有凝固傾向、肥胖、高血脂或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群請注意,如果您在如廁後出現腿部腫脹、下肢沉重走不動路的狀況,請及時到血管外科就診。

上廁所的這些事,小心的身體8個部位不適

七.心理:注意力下降

上廁所玩手機圖的是休閑,卻會讓人陷入一種持續的「多任務處理」狀態,長此以往會出現「注意力障礙」等心理問題。由於大量的無效資訊進入大腦,削弱了大腦對有用資訊的處理能力,最終會導致記憶力下降。

此外,離不開手機還會讓人處於應激狀態,外界一切變化隨時可以接收到,讓人心神難以安定。

上廁所的這些事,小心的身體8個部位不適

八.心腦血管:血壓升高、猝死

廁所是猝死率極高的危險地點之一,人們如廁時間過久,會讓猝死風險驟增。

在臨床上,經常有一些令人惋惜的案例:某些原本病情控制很好的心腦血管病患者,由於在廁所長時間玩手機、看報紙,導致血壓升高、腦供血不足而誘發了急性心梗、腦中風甚至猝死。

實驗室數據表明:人在排便時,腦動脈壓力可增加20毫米汞柱以上。這對原本就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來說,血壓驟升可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不及時救治有可能造成猝死。而平常體質比較弱的人,還存在血管調節反應差的情況,這些人上廁所長時間看手機,如果久蹲後突然站起,很容易發生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的暈倒,甚至發生腦血管意外。

上廁所的這些事,小心的身體8個部位不適

綜上幾點,如廁時玩手機對人們危害實在不小。

專家建議大家,上廁所時最好不要帶手機,專心排便;無論蹲廁、坐便,如廁時間都不宜超過5分鐘,有便秘的人不宜超過10分鐘;已經有痔瘡的病人,更應縮短排便時間,建議不超過3分鐘;每日排便後,最好能堅持用溫水坐浴、清潔肛門,這樣可防止肛周細菌的滋生,也是有效改善痔瘡的好方法!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