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牙疼為什麼會「要人命」?可能是心臟惹的禍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這句話大家都聽過,可是很少有人會把牙疼當回事。不料,悲劇發生了。

日前,50多歲的張建(化名)在睡夢中心臟停止了跳動。據他的家人回憶,他平時身體強壯,為人也開朗樂觀。只是在最近幾天念叨牙疼,但也沒當回事,以為只是上火了。

牙痛也可能是由隱性冠心病心絞痛發作反射所引起的,像這種因冠心病發作引起的牙痛,醫學上稱之為「心源性牙痛」,如出現類似癥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冠心病是心內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多發生於40歲以後,男性多於女性。臨床上,冠心病可分為隱匿型、心絞痛型、心肌梗塞型、心力衰竭型、猝死型等五種類型。

一般情況下,心絞痛的典型表現是胸骨後有陣發性壓榨感和悶脹感,這種感覺可持續3—5分鐘;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前區疼痛則更為嚴重,可持續半小時以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也不能使疼痛緩解,胸口像有塊大石頭壓住而喘不過氣來,還常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蒼白,有恐懼和瀕死感。

然而,在臨床上約有1/3的冠心病患者並沒有上述典型癥狀,有些患者會出現陣發性牙痛、陣發性咽喉痛、或有胃痛、左肩痛等遠離心前區其它部位的疼痛,因此常易造成誤診、誤治。

另外,還有約1/5的冠心病患者根本沒有疼痛癥狀,醫學上將其稱為無痛性心肌梗塞。

對非典型的冠心病患者來說,一定要重視心電圖的檢查。專科醫生可以通過心電圖直觀地看出心臟問題,排除是否有心梗。有些牙疼、胃疼的患者,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後,懷疑是心臟問題,要求查心電圖,可患者不理解,覺得是醫生過度醫療、亂收費,建議患者要相信醫生,為了避免誤診漏診,必要的檢查該做還是要做的。

大部分心梗患者發病前都有先兆癥狀,主要表現為劇烈的胸前區絞痛,伴有胸悶、噁心、嘔吐、大汗等。但也有一部分患者表現為上腹部、背部疼痛甚至是牙痛,容易被誤診或漏診。如持續15分鐘以上的胸痛,或胸痛伴有大汗淋漓,應高度懷疑急性心肌梗死,需立即到醫院就診。

救治心肌梗死一定要抓住「黃金時間」。

在急性心梗的表象「胸痛」出現時,如果患者在6小時內接受治療,約70%~75%的血管能疏通;

如果超過6小時,甚至超過12小時才治療,打通血管的效用顯著下降,對於急性患者將回天無力。

另外,如果出現突髮狀況,要有自救意識。

▲ 首先,千萬不要讓病人活動或隨意搬動病人,應讓病人就地坐位或安臥,保持鎮靜;

▲ 如果在列車或飛機等交通工具上,要及時找工作人員求助;

▲ 在馬路等公共場所應馬上撥打120急救電話,並報清詳細位置;

▲ 對於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或高危因素(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高脂血症、早發冠心病家族史等)較多的患者,最好隨身攜帶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

① 牙痛劇烈、突發,特別是下頜痛和下牙痛,但無明顯牙病;

② 牙痛部位不確切,常數個牙齒都感到疼痛;

③ 牙痛合併胸悶、胸痛或者肩背痛等癥狀;

④ 勞累或情緒激動誘發牙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後可緩解,但服止痛片、口腔局部封閉、拔牙等牙科治療均不能減輕疼痛;

⑤ 患者多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牙痛可為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前驅癥狀,若心肌梗死發作前數日或數小時出現劇烈的牙痛,常提示預後嚴重。

出現以上五種情況,應考慮到心源性牙痛,並及時就醫。

溫馨提示

為避免貽誤病情,建議50歲以上中老年人,若突發牙痛或服解熱鎮痛葯不能緩解時,應考慮可能是心源性牙痛,及時到醫院就診並遵醫囑進行心電圖、超音波或者心肌酶學等檢查,以便及早明確診斷與治療。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