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環球市況波動下 可用期貨產品管理人民幣匯率風險

  作者:海通國際財富管理投資策略董事 梁冠業

  中國經濟及企業素質改善,再加上“走出去”的轉型更新,人民幣匯率過去數年均呈現強勢。但按目前的經濟情況而言,匯率長期上升或會影響內地商品出口,對其做成增長壓力,不利長遠的貿易和經濟發展。人民幣短期上行的壓力較以往大,相對之前一邊倒的情況,目前面對的阻力較以往高,其波動性及風險亦成為市場經當討論的議題之一。

  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人行)宣布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即期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受到利好消息影響,人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上升。其後利好消息亦不斷出現,包括人行宣布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SDR貨幣籃子,2017年1月份中國外匯儲備跌破3兆美元等,這些因素一一成為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上升的催化劑。縱然利好消息不斷,但當中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亦曾有所調整,例如市場以避險作主導,資金傾於美元或日圓等避險資產; 美國加快加息預期,出現息差套現的情況; 又或者透過人民幣貶值的方法以改善出口等問題,最終促使人民幣出現調整,導致人民幣匯價下跌。

  人民幣匯率除了受到自身貨幣政策的影響之外,各央行“非同步”的貨幣政策亦帶來不同的投資風險。儘管美國處於貨幣緊縮周期,但歐洲、日本和澳洲都在不同程度放寬貨幣政策。人民幣兌歐元、日圓和澳元匯率走高及日益波動,拉動了更多風險管理需求。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以及美元兌離岸/在岸人民幣不時會出現調整的情況,不論短期或長期的震蕩,若然投資者有效地利用投資工具捕捉人民幣匯率市場走勢的話,先不談回報,以風險管理作論,均有助投資者運用更靈活的方式作風險把關。

  香港交易所作為全球領先的交易所,亦因時製宜地向投資者提供所需的投資工具作風險管理用途。近年中國著力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促使人民幣邁向國際化。離岸人民幣(CNH)成為中國的發展重心,並有助人民幣逐步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為了迎合市場需求,香港交易所推出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貨,有助提高離岸人民幣市場的資本效益及相關風險管理的靈活性。

  人民幣貨幣期貨是一種根據人民幣與其他貨幣匯率交易的期貨產品。香港交易所首隻推出的人民幣貨幣期貨為美元兌人民幣,其報價、按金計算以及結算交收均以人民幣為部門。合約金額為美元100000,9個合約月份為即月、下三個歷月及之後的五個季月。

  香港交易所人民幣衍生產品對比場外人民幣衍生項具擁有相對多的優勢,例如:(一)香港交易所充當交易雙方的中央結算對手,擁有較高的可靠性和認受性。(二) 以保證金為基礎,接受現金抵押品,讓投資者以更靈活的方式作投資部署。(三) 香港交易所交易的衍生產品可以進行持倉淨額計算,減低結算風險。(四)投資者只需簽定開戶相關檔案就能參與其衍生產品,入場門檻較場外人民幣衍生工具為低。香港交易所期貨在人民幣波幅下提供最佳流動性和市場深度,進行風險管理和捕捉對衝機會,其定價透明,做市商維持價差和提供流動性等優勢亦為其受市場歡迎的原因。

  作為風險管理,香港交易所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貨提供了成熟的金融工具,協助市場參與者在人民幣波幅加劇下更有效地對衝貨幣風險。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貨在場外市場的成交量自2010年初起急劇增長,為場內推出同類產品奠定良好基礎。其中2017年和2018均錄得非常活躍的成交量,包括2017年1月4日創下未平倉合約46711張合約(47億美元)的紀錄和2018年2月8日單日第二最高成交紀錄,為17811張合約(17.8億美元)。

  人民幣貨幣期貨適用於不同的人民幣市場情況,包括看漲,看跌,區間震蕩或波動市場。以最切合投資者的投資手法,按股資者喜好實施不同的策略。市場亦不時有突發的事情發生,例如隔夜拆息突然抽高,央行調低存款準備金等,投資者可以適時利用人民幣貨幣期貨產品作風險或投資管理。

  市面上作人民幣對衝的工具不甚普及,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經常面對外匯風險。人民幣期貨的推出有助企業鎖定人民幣與國際貨幣美元間的匯兌成本,有望提升外貿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總括而言,為配合人民幣邁向國際化的步伐,人民幣貨幣期貨的發展成大勢所趨,其廣泛的應用有助完善整個交易體系,為投資者不論企業或散戶提供成熟,穩定和可靠的投資工具。香港交易所將繼續按投資者所需,連系市場各方謀求合作共贏,為市場提供創新和高效的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何凱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