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伏最易生病、最易除病的20天 | 吃錯落下病根,養對除一冬病根

冷在三九、熱在中伏,除病先機不要溜

初伏:2019年7月12日——7月21日(10天)

中伏:2019年7月22日——8月10日(20天)

末伏:2019年8月11日——8月20日(10天)

現在正處於中伏期,我們俯首於驕陽、烈日之下,中伏是一年中溫度最高、濕度大、空氣悶,由於空氣濕度大,白天多數時間體感溫度將達到40℃以上!

播放GIF

▲ 中伏走在外面感覺自己和烤肉只差一把孜然的距離

今年的中伏比往年多10天,一共20天煉獄般的日子,我們應該如何做?

要想在這中伏天、長夏安然自在,就要明白天地之氣的變化特點,趨利避害,實現養生的目的與樂趣。

想了解更多艾灸知識,請V心搜索(宛灸堂)

一、三伏養生重點各不同

中伏:最易生病、最易除病的20天

吃錯落下病根,養對除一冬病根

初伏:防中暑

伏天乃四季中陽氣鼎盛之際,在高溫環境中很容易中暑。此時主要是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為養生做準備。

末伏:躲老虎

此時已經入秋,所謂「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頗凶,最易傷心,這個時候進補沒有好處。所以養生要點是:躲。不要大量吃肉食,另外「秋瓜壞肚」,對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損傷脾胃。

?

中伏:除病根

中伏和頭伏、末伏不一樣,40天三伏養生期到了中間的部分,承上啟下的轉折點20天,三伏天本身很炎熱,外加我們身體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現疲勞、消化功能減退的情況:

二、易出現消化系統問題

就是在這種轉折的時候,如果不通過膳食進行調整,吃得不對,很容易導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人體健康就滑向了疾病那一端。

比如很多「病根兒」都是三伏天落下的,我們身邊有一些人覺得氣象熱,愛吃冷飲,又不加節製,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胃寒,生出了胃病!

所以,這些人夏天一過,總是胃痛、消化不好,還找不到原因,其實這就是三伏天落下的病根兒!

三、「宛灸堂」三伏貼調理消化系統問題

小編今天為您推薦「宛灸堂」三伏貼,調理消化系統問題,尤其在炎炎三伏裡,自然界陽氣最旺盛,人體腠理開泄,經絡相對通暢,藥效吸收效果好!

宛灸堂三伏貼優勢

1、無抗生素,無激素,無耐藥性;

2、無痛苦、無創傷,中藥調理,提高免疫力;

3、藥物直達病灶,保持藥物的持續性釋放時間長;

4、經穴位貼敷,對腸胃無刺激,對肝腎無損害;

5、輕輕一貼即可,節省患者治療時間。

北京宛灸堂為您推薦三伏貼調理消化系統貼敷穴位:脾俞穴、胃俞穴、大腸俞、中脘穴、神闕穴、足三裡、豐隆等穴。

1、脾俞穴

播放GIF

取穴方法:

位於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取穴原理:

脾俞穴歸屬足太陽膀胱經,有治療脘腹脹痛、胃出血、消化不良、貧血、月經不調、腎炎等作用;

2、胃俞穴

播放GIF

取穴方法:

位於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取穴原理:

胃俞穴歸屬足太陽膀胱經,有治療消化不良、腹脹、腹瀉、胃炎、糖尿病、失眠等作用。

3、大腸俞

播放GIF

取穴方法:

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取穴原理:

大腸俞穴歸屬足太陽膀胱經,有治療腹痛、腹脹、便秘、腸鳴、坐骨神經痛等作用。

4、中脘穴

播放GIF

取穴方法:

位於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當臍中上4寸);

取穴原理:

中脘穴屬於「任脈穴」,有疏肝養胃、消食導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等作用;

5、神闕穴

播放GIF

取穴方法:

位於臍窩正中;

取穴原理:

可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並對腹痛腸鳴、水腫膨脹、泄痢脫肛、中風脫症等有獨特的療效。

6、足三裡

播放GIF

取穴方法:

位於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

取穴原理:

足三裡穴歸屬足陽明胃經,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等作用。

7、豐隆穴

播放GIF

取穴方法:

其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

取穴原理:

長時間以來感覺胃脹,長嗝,食慾不佳,一般情況下不吃早餐,特別是飯後總感覺胃部不適,貼敷豐隆穴可以就消除了胃脹感,可加強食慾。

四、「宛灸堂」三伏貼貼敷注意事項

1、禁忌人群

⑴孕婦及12歲以下兒童;

⑵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惡性高血壓、惡性腫瘤等患者;

⑶疾病急性發作期(如發燒、正在咳喘等)及加重期患者;

⑷接觸性皮炎、膚質脆弱極易過敏及瘢痕體質者;

⑸急性發熱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發熱期。

⑹體質壯實易上火者。

2、貼敷時間因人而異

建議每次貼敷時間成人4~6小時,以中度灼熱感為度,切勿強行留置,易致皮膚表面水泡形成。若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應立刻取下灸貼,嚴禁抓撓。

3、貼敷後常見反應

⑴感覺發熱,屬於正常反應。

⑵發燙,皮膚的敏感度較高,效果會很好,耐受的情況下,貼敷時間可稍延長;若不耐受,可揭掉。

⑶沒感覺,皮膚敏感低,可適當延長貼敷時間或縮短兩貼的間隔時間。

⑷感覺發涼,體內寒氣較重,用手摩擦貼敷位置,發熱後再貼。

⑸局部發癢,體內風邪較重,考慮與肝有關。用手輕輕按發癢部位。

⑹局部出現紅疹,考慮風邪外出或過敏體質。先停止貼敷後觀察。

4、貼敷注意事項

⑴貼敷後兩小時內患者禁止接觸涼水,不暴曬;

⑵慎食生冷寒涼辛辣刺激肥甘滋膩之品;

⑶注意貼敷期間多飲用滋陰茶,如:枸杞、百合;

⑷接觸性皮炎、膚質脆弱極易過敏及瘢痕體質者;

⑸貼敷期間禁止吹風扇、空調冷氣。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