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練習太極拳時,如何做到腿、足的正確練習,你需掌握這幾點


練習太極拳時,如何做到腿、足的正確練習,你需掌握這幾點

從兩三歲開始學步,到七八十歲步履蹣跚,雙腳一直在默默地承受著身體的壓力和跑跳的衝擊力。相比雙腳為我們的付出,人們對它們的關注卻遠遠不夠,即使出現小毛病,多數人要麼扛著要麼不知道該去看哪科。總之,拖到最後,便拖得越來不願運動,越不動又越來越一動就痛,形成一個不斷惡化的循環。所以,我們應該在健康的時候就多加註意我們的兩條腿的健康,做好這方面的預防。對於已經出現問題的,也要積極主動地到醫院骨科、康復科等相關科室進行治療,並接受運動療法的指導。而太極拳對我們的髖膝踝的積極影響是舉世皆知的。


習練太極拳不是件容易事,要改革平常的動作行為,手腳結合,「上下相隨」,要真正在腳上下功夫。我們的腳由腳掌、腳後跟、腳趾組成。腳平松落地,足跟、腳趾亦應同時放鬆,從足心到前腳掌尤為重要。松腳必松腳趾、腳掌、腳跟,三者不可缺一。趾關節的放鬆牽扯到周身的鬆柔,腳趾維持全身的穩固和平衡,腳趾鬆開在技擊中是克敵製勝之關鍵。


練習太極拳時,如何做到腿、足的正確練習,你需掌握這幾點

實戰意義的衡量標準並不單指腿部的柔韌性,實戰技擊動作的有效與否,往往也不在於你掌握技擊動作的多少,而在你掌握這個動作的品質。生活中的改善也一樣,需要真正有效的聯繫,才能讓我們的腿部健康走上良性循環。所以下文稍微舉一些原則和例子作為參照。具體的個人疾病問題顧問和練拳指導,則應尊重醫生或拳師的診斷治療或運動指導:

1、主導在腰

「腰為主宰」「腰為軸,四肢為輪」。太極步要求雙腿、雙腳與身體其他部位一樣也必須在腰的旋轉帶動下運行。腰不動,腿腳都不能自動。例如由弓步後坐成虛步,提起腳尖,是在腰左右旋轉帶動下完成的。

2、分清虛實


練習太極拳時,如何做到腿、足的正確練習,你需掌握這幾點

任何步法都是虛實轉換的過程。右實則左虛,左實則右虛。實就要確確實實,沉穩紮實,虛就要確實虛,靈活自如。實腿主穩定,虛腿主輕靈,這樣才能虛實分明,自由運轉,輪流放鬆休息。平時走路也分虛實,但遠不如太極拳這樣虛實分明。

3、漸變式運行

步法中無論轉腰、收腿、出腿、提腳、擺腳都是在逐漸變化中運行,似停非停,似行非行,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連續不斷如行雲流水。「舉按如有物,進退如有阻」,進退都是在克服阻力中進行,不能有明顯的停頓、斷勁。

4、雙腿始終屈膝


練習太極拳時,如何做到腿、足的正確練習,你需掌握這幾點

王宗嶽論中的「立如秤準,活似車輪」,武禹襄論中的「氣如車輪,腰如車軸」都說明了太極拳處處離不開圓。所以,太極拳以圓弧作為運動的基礎,完全符合力學原理,行步走架時腳走弧形,既是一個蓄力產生抽絲勁的過程,也是化解來力的最佳手段。體現在步法上就是屈膝。雙腿似直非直,似屈非屈,始終保持一定角度,曲蓄有餘,這就是雙腿的擁勁。在步法運作中,要水準移動,不能有明顯起伏。彎曲深度視身體條件與功夫深淺而定,有高架、中架、低架三種,但高不可完全直立;低,大腿不可低於水準。這個高度也是在起式中決定的。

5、落腳點要準確

落腳的位置涉及到步法中的兩腳橫向與縱向距離。以弓步為例,橫向距離,即兩腳左右距離,一般是兩拳或一腳(把前腳直線拉回後衡量),即大致是30°出腳。這樣兩腳間就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面,即有一定的底面積,這是身體穩定的三個條件之一(另兩個條件一是重心低,一是垂心線不超過支撐面)。距離小了,後腿蹬不展,出不來蹬勁,如用力,前腿膝蓋就會超過腳尖,造成失重。距離過大,重心前移困難,又會運轉不靈。

6、擺腳、扣腳與碾腳


練習太極拳時,如何做到腿、足的正確練習,你需掌握這幾點

走太極步,要不斷調整腳的角度,使腳尖與膝蓋保持同一方向。與全身協調一致,這樣可以保護膝蓋不致扭傷。調整方向有三種方式:以腳跟為軸,腳尖由外向內為扣腳,由內向外為擺腳,以前腳掌為軸,擺腳跟為碾腳。角度大小隨腰的轉動幅度而定,大多為45°。這種腳的碾轉會在地上留下清晰腳窩,這也是太極拳的一個標誌。弓步、坐步完成時,前腳尖的方向都要向前。平時走路腳尖都是向前的,一般不用改變角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