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亞信再次上市,田溯寧終敲銅鑼

作者 | 劉娜

編輯 | 亞瀾

深響原創出品

年輕的朋友們可能對“亞信”兩個字沒有概念。

先擺出幾個事實:亞信是最早一批“將互聯網帶回中國”的公司之一;搭建了中國第一個商業化互聯網骨乾網ChinaNet、第一個寬頻IP網CNCNet、第一個移動IP骨乾網;是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高科技企業,是中國市場份額第一的電信軟體供應商。

二十多年前,亞信科技創始人田溯寧通過兩條64K網絡專線的訂單開啟了中國最早的撥號上網,將互聯網的種子帶回中國。

人們給亞信戴上了一頂頗高的帽子——“互聯網建築師”。然而在過去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大時代裡,科技浪潮滄海桑田,洶湧澎湃。亞信並沒有抓住消費互聯網的紅利,以至於這家曾經的老牌互聯網公司幾乎被業界遺忘。

在烏鎮丁磊飯局上,田溯寧與李彥巨集、馬化騰、張朝陽、雷軍、周鴻禕、劉強東、沈南鵬等“互聯網半壁江山”坐在一起,顯得有一絲落寞,甚至不被媒體認識。

今日,亞信科技登陸港股,以每股10.5港元的發行價掛牌交易。這是亞信從美股私有化之後又一次登上二級市場的舞台。產業會聯網號角已經吹響,亞信能回歸主場嗎?

創世紀(1993-2000)

提到亞信就不得不從海歸田溯寧說起。

田溯寧的名字的意思是“記住列寧格勒”,田溯寧的父母都是留學蘇聯的生物學家,1954年在列寧格勒的林業技術學院初次見面,並最終相戀,田溯寧的命名也源於此。

1985年畢業於遼寧大學生物系,考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並獲資源管理學碩士學位,隨後在1987年,田溯寧赴美國德州理工大學留學,就讀的還是資源管理專業。

1987年到1992年,田溯寧都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理工大學跟隨導師研究進化論和良種草。五年時間,枯燥的研究,異國的環境,讓田溯寧備感孤獨。田溯寧不得不學會了耐心和細心,雖然他始終不願意與“草”為伍一生。

“當我在德克薩斯州研究良種草、研究進化論的時候,我始終覺得研究得再好,跟中國進步也沒有關係。在一個完全商品化的社會裡,你會發現美國的成功,或者整個國家的實力,不僅僅表現在有傑出的科學家,更因為有微軟、IBM、通用動力、福特汽車這樣的企業。有時候,企業家比科學家更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改變這個世界。”

那是一個昏黃的傍晚,田溯寧走進德州理工大學一間地下室,打開其中一台蘋果機,隨後,一張笑臉呈現在他面前,這是喬布斯在蘋果設計的笑臉。

這個笑臉後來改變了田溯寧的職業軌跡,某種程度上也改變了中國互聯網普及的節奏。在田溯寧讀博士最後兩年,他把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電腦上。他通過網絡結交了許多朋友,丁健就是其中之一。

1993年,田溯寧在《光明日報》上刊發長文:《美國資訊高速公路計劃對中國現代化的意義》,呼籲國人重視電腦和互聯網,創業的衝動噴湧而出。

田溯寧找到網友丁健,兩個年輕人一拍即合。同年4月17日,田溯寧、丁健等留美學生在美國德州達拉斯創建了Internet公司“Aisainfo”。

“僅僅是五六個人,五六台電腦。在德州的達拉斯市知名美籍華人劉耀倫的公司裡,辟出的一個角落裡辦公,”前美國萬通董事長王功權回憶說,“誰能想到是後來中國商界名聲遠播、叱吒風雲的亞信科技。”

在亞信10周年的時候切蛋糕

圖片來自網絡

即便如此,王功權主導了美國萬通25萬美元對Aisainfo的投資,成為Aisainfo最早的投資方。8個月之後,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的亞信科技就用自己的50萬美元回購了股份。

次年,基於”把Internet帶回家、為中國做事,做中國最好的企業”的夢想,Aisainfo移師回國,亞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專業從事網絡系統集成和軟體開發,亞信也成為最早將互聯網帶回中國的公司。

1995年,中國還沒有撥號上網,中國電信計劃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開通兩條64K專線,一條在北京,另一條在上海,這也是中國最早的公眾互聯網。

亞信科技幸運地拿到了這張訂單。

此後的幾年裡亞信科技在國內沒有可以相比的競爭對手,這使得他們在國內不斷攻城略地,先後承建了中國電信ChinaNet、中國聯通CUNet、中國移動CMNet、中國網通CNCNet等六大全國骨乾網工程在內的近千項大型互聯網項目。

亞信科技也因此被市場傳頌為中國的“Internet主建築師”。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即使亞信在行業內築起了很高的技術門檻,但依舊面臨著國企付款周期較長回账較慢的困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亞信科技在財務報表上很賺錢(有很多預收款),但現金流很差。

於是在1997年前後田溯寧開始到美國尋求風險投資,並在“中國風險投資第一人”馮波的幫助下融到1800萬美元。

亞信成為中國最早引入風險投資的高科技企業,先後獲得風險投資和戰略投資4300萬美元。風險資金的引入同時帶來了規範的企業管理制度和體系,為公司長遠發展奠定了科學的治理結構。

1998年01月,風險投資公司Warburg Pincus、 Chinavest 、Fidelity三家投資1800萬美元作為聯合投資者。

不過,就在之後的1999年,田溯寧受網通董事會聘請離開亞信,就任網通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而這樣開啟了亞信的“丁健時代”。就在田溯寧離開的這一年,身為CTO的丁健接任公司CEO。

在他的任期裡,亞信於2000年成為了第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高科技公司,也創下了當年亞洲股票當日漲幅最高記錄。

蟄伏(2000-2013)

丁健和田溯寧最早結識於美國校園BBS。

當時丁健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生,在電腦方面非常有經驗。兩人在網上一交談,就知道彼此是屬於同一類型的人,關心政治、環境以及社會,甚至包括對於科技與企業家精神的興趣,都極為相似,因此相見恨晚。

1990年,田溯寧第一次見到丁健,就更加確定了這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田溯寧是一個超級鼓動能手,他外表憨厚,面相老實,給人很真誠的感覺,而又口吐蓮花,視國家興亡為己任,這讓他又很有鼓動力。有一個在坊間流傳很廣的比喻:車子在大路上前進,突然遇到一個大坑,按田溯寧性格就會鼓動整個車隊的鬥志,大聲喊,沒有退路,衝!”雷鋒網創始人林軍曾在文章裡如是評論。

而丁健生性沉默冷靜,大學時代的理想是拿諾貝爾獎。他好靜,不擅長與人打交道和溝通,按照通俗的觀念,最適合做電腦專家。

“剛創業時的田溯寧不像現在這樣沉穩,丁健比現在英俊,兩人一武一文。”王功權回憶。

真正把兩人聯繫在一起的紐帶,是Internet(互聯網)。

“那時我們時常討論,並感到志同道合,我問中國要幾年才能有Internet,他回答我2年,5年,也許更快。”丁健後來回憶,“田溯寧是個有思想的領路者,而我那時還是一個技術人員。我們兩個合在一起就變得有血有肉了,可以共同做一些事情,實現理想。他把握巨集觀層面,我操作技術層面。”

在田溯寧離開之前,世紀之交的亞信已成為中國IT業的代名詞,蒸蒸向上,欣欣向榮。如果不是亞信步入正軌,田溯寧想必也不會離開。

1999年,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的嚴義塤找到田溯寧,希望由他出任剛剛成立的中國網絡通信公司(小網通)的CEO。

“亞信做得非常不錯。我聽說你的理想以前是把互聯網帶回中國,現在是要通過寬頻和互聯網推動整個中國的發展。國家準備成立網絡通信公司,我們希望你來做掌舵人。”嚴義塤院長園長說。“你好好考慮一下,我們相信你。我們可以等你把手頭的事忙完,這個位置虛席以待。”

當時正值亞信科技上市前夕,田溯寧在得到消息後三個月以來一直不願接受。後來,時任資訊產業部部長的吳基傳又找田溯寧談話,“不要再猶豫了,你應該幫國家做些事”。

田溯寧再也無法拒絕。

“路演反應非常好,明天上市有可能破納斯達克的紀錄,你一定要過來。”亞信上市前,丁健從紐約給他打來電話說。"我怕網通董事不高興,感覺我身在曹營心在漢,而且在網通第一年一定要低調,我去參加亞信上市,怎麽能叫低調呢?"

最終,田溯寧還是從電視機上看完了亞信上市的報導。2000年3月3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在美國上市的第一家中國高科技企業。看完後,田溯寧熱淚盈眶的丁健打了電話。

因為就在亞信上市前,田溯寧受邀出任中國網通總裁,從一個海歸創業者成為一名國企任職人員,從此開啟他網通的七年“寬頻之旅”,帶領網通上市、走向國際化。看著中國網通四平八穩,42歲的田溯寧才揮手告別。

圖片來源:新浪科技專題

2006年5月16日他向外界宣布,辭去中國網通首席執行官職務,創辦寬頻資本。專注產業投資,先後投資了途家、分眾傳媒、百視通、LinkedIn、airbnb等多個熱門項目。由於專注寬頻相關產業,田溯寧又多了“寬頻先生”的稱號。

2010年,田溯寧在北京創建了雲基地,昔日的“寬頻先生”變身“雲先生”。此後,寬頻資本還投資了進入中國的亞馬遜AWS雲項目,並投資了七牛雲、青藤雲、視界雲等諸多的雲創業公司。

從2006年開始,田溯寧還先後加入聯想集團、萬事達、KKR三家跨國公司的董事會,並以獨立董事的身份參與企業戰略的制定。特別是在聯想2005年正式並購IBM PC之後的很多重大決策,他都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這邊,離開亞信科技田溯寧事業做得風生水起,那邊,他所創立的亞信,卻起起伏伏。

離開了田溯寧的亞信,中規中矩的專注於電信BSS/OSS領域,營收規模超越了10億人民幣,市值也一度突破了10億美元。但是,這期間的亞信少了一絲對未來的好奇和大膽的探索。

在成功參與中國互聯網的基礎建設之後,亞信科技一直在自己優勢的領域發展。回過頭來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成,在於幾年來亞信基於先發優勢和技術優勢在各省跑馬圈地佔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敗,則在於電信的利潤已經足夠豐厚,乃至於亞信無暇看看身邊的世界發生的變化。

亞信科技安靜的像是個沉睡的巨人。

這些年裡,亞信科技也不是完全沒有嘗試改變,2002年01月,亞信全資收購廣州邦訊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亞信成立新業務部門,希望利用與運營商的良好關係,發展簡訊等無線增值業務,進軍2C市場。

巨人夢醒時分,已經危機四伏。

從2001年開始,亞信的股票價格一直在比較低迷的區間徘徊。

2005年6月,BSS/OSS行業的全球老大Amdocs殺入了中國。Amdocs與惠普合作贏得了北京移動的整體計費訂單,亞信失去大客戶中國移動中最重要的地區北京移動。

作為亞信的創始人,2003年丁健在執掌亞信四年之後,把將CEO的職位交給了張醒生。丁健說:“對我個人來講,最起碼我不做CEO至少要比我做CEO睡得踏實”。張醒生是愛立信中國的高管,也是一名職業經理人。再之後,亞信的權杖又交到了內部培養的張振清的手中,直到亞信與聯創的合並。

2006年,亞信最大的機構投資者華平資本退出其所持有的亞信上市公司 18.8%股份。

這裡有一個小插曲,在華平考慮退出的時候,很多投資公司和企業正考慮如何進入亞信,傳言中這份準買家名單包含了多家國際知名IT公司。最終華平資本出讓的股份由中信旗下的中信資本及亞信的兩位創始人田溯寧、丁健接手。

一位亞信高層人士表示,“這些國際知名IT公司的購買意向被田溯寧等董事拒絕了——這些企業被拒絕的主要理由是,創始人不願讓亞信成為某一家外國企業的一部分。”後來,當中信進入亞信的同時,田溯寧和丁健也增持了手中的亞信股份。

2009年12月,亞信集團與“行業老二”合並成立亞信聯創控股有限公司。合並更名為亞信聯創之後,亞信聯創已成為僅次於甲骨文的全球第二大電信軟體公司,成為中國電信BSS/OSS領域的絕對老大,國際上也僅次於Amdocs。

表面上看,1999-2012年,是亞信沒有田溯寧的幾年。

歸來仍是少年(2013-2018)

但田溯寧對亞信絕對是“事事關心”的。2012年1月,田溯寧聯合中信資本對亞信聯創提出私有化建議。

彼時的亞信已經和離開時不同,這家依賴項目起家的技術公司在感受到外界的變化後一直嘗試改變,儘管如此,改變的結果是從華爾街的寵兒變成納斯達克股市中股價最低迷的中概股之一。

回到亞信之後,面對行業變化和技術革新,田溯寧對媒體說,“回歸亞信的時間,每天都充滿了危機感。”回歸後的田溯寧,面對技術革新的行業巨變,像是個大三學生那樣讀書學習,並且公開自己的學習筆記。

2013年5月中信資本和亞信聯創雙方正式簽署私有化協定,華興資本包凡為田溯寧獨家財務顧問。

值得一提的是,華興資本的創始人包凡也參與了亞信2000年納斯達克上市,並在2000年-2004年期間擔任亞信首席戰略官。

當然,亞信也走出了很多互聯網的中堅力量,比如公開資料顯示,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就曾於2002年加入亞信,擔任過中國移動客戶部高級銷售總監、北方區總經理、副總裁兼人力資源及行政總經理等職務。

2014年1月完成私有化交割之後,田溯寧正式回歸並擔任董事長,公司的名稱也從“亞信聯創”回歸“亞信”,開啟亞信2.0新篇章。

2014年1月,田溯寧和丁健兩人聯合在《財經》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指出,產業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未來的20年將是產業互聯網的20年。

這比騰訊今年喊出產業互聯網的口號要早整整四年!

文中寫道:“隨著移動終端的多樣化,智能終端的普及以及擁有了後台雲計算及大數據的能力,互聯網還將創造從改變消費者個體的行為到改變各個行業、政府乃至社會的新時代,我們稱之為’產業互聯網時代’,用互聯網名詞來說即‘從小C時代到大B時代’。”

這篇文章其實道出了田溯寧回歸亞信的原因。在決定對亞信私有化之前,他與丁健反覆討論,認為雖然互聯網已經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並普及到了消費人群,但是對於產業和企業的改變卻仍然不大——即使到了現在,很多企業仍然還是使用並沒有互聯網化的ERP、CRM等軟體。

他判斷,下一波的浪潮將是企業的互聯網化。

2015年4月,亞信由集團統一運營管控模式轉化為戰略規劃管控模式,初步建立各戰艦雛形。2016年,亞信集團完成了亞信軟體、亞信數據、亞信安全、亞信在線和亞信國際五大艦隊的重組和編隊,亞信產業互聯網生態圈初步形成。

那一年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田溯寧率領亞信集團的諸位高管集體亮相。

對於田溯寧的回歸和亞信的蛻變,有的人看好有的人惋惜,畢竟將近20年過去,中國的互聯網格局已經經歷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幾次變革,期間時勢造英雄出現了百度、阿里、騰訊、滴滴、美團、今日頭條等風雲公司。

而這些紅利,作為最早提出“把互聯網帶回家”的先驅田溯寧,大多數都完美地錯過了。

“我真是感覺到有強大的責任,一個1.5萬人的公司,做錯一個決策,可能會影響到幾百人或者上千人的職業生涯。”

再度回歸的田溯寧,發現最怕的就是瞎指揮,影響決策。所以田溯寧採訪的方法就是“想笨方法”,田溯寧開始像個大學生那樣做讀書筆記,用大學三四年級的方法重新學習,並且公開這一學習過程。

“通過這七八年的重新探索,我發現互聯網正開始進入另一個輝煌的時期–產業互聯網的時代。雲計算或產業互聯網成為我最想做的事。”田溯寧說。如今,亞信的戰略規劃中經完整涵蓋了計費、采集、账務、數據倉庫、數據挖掘應用、網管、容災、客戶管理、管道管理、增值業務等電信運營商企業資訊化的所有關鍵業務環節。

根據招股書,亞信科技目前主要有兩大業務,一部分是軟體業務,主要客戶是三大電信運營商以及中國鐵塔。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別為42.8億元、45.1億元,48.2億元,分別佔營業收入的89.7%、93.0%和97.5%;另一部分是網絡安全業務,在2017年貢獻了2.5%的營業收入。

今天,田溯寧和亞信再次站在聚光燈下。一錘敲向銅鑼,也敲開一個新的征途。

參考資料:

《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互聯網建築師田溯寧》林軍

《“寬頻先生”田溯寧-寬頻改變中國》創業邦

《王功權:亞信往事》 投資界

《不想再錯失一個時代 亞信的三年變革路》張詩雨

《“互聯網建築師”田溯寧的預言和警醒:亞信為何沒有成為BAT?》氧分子

《互聯網先生田溯寧》老冀說科技

《海歸者說-我們的中國時代》主編:王輝耀/苗綠,中譯出版社

本文系「深響」原創,請勿以任何形式抄襲、搬運、洗稿

申請轉載請直接在本文後留言,請勿加微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