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讓你挺起脊樑的人 | 鄭大五附院脊柱骨病科主任張長江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健康同行》

預告

河南廣播電視台公共頻道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脊柱骨病科張長江主任,是河南省著名的脊柱骨病專家,是脊柱微創技術的領跑者。

背負使命 上下求索

張長江主任1993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平頂山礦務局總醫院(即:現在的平煤神馬集團總醫院)骨科,開始了白衣生涯;他所在的醫院裡,有一個特殊的病區——截癱病房,收治的都是自礦務局成立以來歷次礦山事故中脊柱脊髓受傷導致截癱的患者!當時的醫療技術在脊柱外科這個領域還很落後,脊柱脊髓是很多醫生不敢涉足的禁區;因為脊柱脊髓受損而倒下的患者,往往正值壯年,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頂樑柱,隨著頂樑柱的轟然坍塌,患者的家庭也會陷入苦難和貧困的沼澤,無法自拔!患者沉重的嘆息聲和家屬以淚洗面的場景,深深地刺激著年輕的張長江,誰來拯救這些不幸的人?張長江憑著悲天憫人的仁慈之心和捨我其誰的勇氣,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在脊柱脊髓損傷的救治方面下功夫,努力讓患者重新挺起脊樑,回歸社會。

帶著這個沉重的夙願,張長江開始了不懈的努力和學習,他在臨床實踐中學習新的理論,完善技術,積累經驗,上下求索,不斷進取。終於在2005年,大學畢業十二年之後,他完成了臨床積累和技術儲備,由普通的骨科醫生晉陞為副主任醫師後,開始獨當一面,診治以脊柱脊髓損傷、骨關節病和骨與軟組織腫瘤的病人。張長江率先實施的經皮椎體成形術來治療脊柱骨質疏鬆壓縮性骨折和脊柱轉移腫瘤的患者,取得立竿見影的臨床效果;2008年5月,已經在此領域嶄露頭角的張長江,懷著極大的技術自信,在當時平煤神馬集團總醫院院領導的支持下成立了脊柱骨病科,專門收治脊柱脊髓傷病患者。

他當年率先在河南省開展的以椎間孔鏡為代表的脊柱內鏡技術,是當時國內能開展此項技術為數不多的專家學者之一;現在脊柱內鏡技術已遍地開花,回想十年前,當時這項技術的開展具有劃時代的臨床意義;該技術獲得2010年度平頂山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當時,他敏銳地意識到脊柱微創外科技術是脊柱外科的發展方向,要想在脊柱外科治療領域有所建樹,就必須全面開展脊柱外科和脊柱微創外科技術,必須走在新技術發展的前列。為了學習先進的技術,他在十多年的時間內,先後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腫瘤中心、關節病中心進修學習,到第三軍醫大學重慶新橋醫院骨科學習脊柱微創,到韓國首爾我立得醫院學習頸椎內鏡技術,到德國圖賓根大學學習脊柱內鏡下固定融合技術;他把學到的技術迅速應用到臨床實踐中,技術日臻成熟,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近年來,在脊柱脊髓損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症、椎體滑脫症、骨質疏鬆椎體壓縮性骨折、脊柱結核、強直性脊柱炎、脊柱脊髓腫瘤、骨與軟組織腫瘤、股骨頭壞死、骨髓炎、骨缺損的常規手術和綜合微創治療技術達到省內先進水準。在高難度、高風險的頸椎病、上頸椎損傷、脊柱原發和轉移腫瘤、骨盆腫瘤的診療、脊柱內鏡微創技術以及骨與關節惡性腫瘤保肢技術方面已躋身國內先進行列。

2016年11月,他奉調進入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站在了集醫教研為一體的醫學新平台上。

在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他著手組建了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脊柱骨病科,全面致力於脊柱外科、脊柱微創外科和骨病骨腫瘤治療技術的臨床研究,很快確立了以脊柱外科和脊柱微創外科理念為學科發展框架,廣招英才,成立了蓬勃向上、充滿朝氣的專業團隊;現在擁有專門為脊柱微創治療技術設立的日間手術室和一批國際先進的診療儀器設備,是河南省為數不多能夠全面開展頸椎、胸椎、腰椎綜合微創治療技術的特色專科,也是目前河南省設備齊全、技術先進、專註於脊柱脊髓損傷、脊柱脊髓疾病等綜合臨床微創治療、理論創新、技術研發和教學科研的骨科亞專科。

精研醫道 廣施妙手

隨著社會的進步,外傷性的頸椎、胸椎、腰椎患者逐步減少,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以頸椎病、胸腰椎管狹窄症、腰椎間盤突出症為主的新的患者卻在不斷增加。現在人們工作壓力大,長期伏案工作,造成頸部、腰部肌肉和韌帶的慢性損傷,長此以往,頸椎病、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神經為主的疾病找上了年輕人。患者主訴主要為頭疼頭暈、四肢無力、頸肩腰腿疼等,嚴重者行動困難,大小便異常,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已成為很多社會精英人士揮之不去的夢魘。

老年患者常見的脊柱椎管狹窄,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腰椎周圍的關節增生蛻變、韌帶鈣化肥厚、椎間盤的突出和膨出,進而壓迫脊髓神經,患者往往腿若灌鉛,步履維艱,走幾步就要停下來彎彎腰、下蹲休息一下,才能繼續行走,在醫學上稱之為「間歇性跛行」。

還有重體力勞動者為主體的患者,椎間盤蛻變引起高度下降,造成椎間孔狹窄,進而影響一側或雙側神經根管狹窄,影響下肢功能;還有脊柱原發和轉移腫瘤患者,腫瘤侵犯椎管壓迫脊髓神經,也會造成椎管狹窄的癥狀。

張長江主任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治療這些病因不同的患者時,根據病情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對於老年蛻變型椎管狹窄患者,他摒棄了傳統開放式固定融合大手術,大多採取脊柱內鏡下的微創治療,通過內鏡下的減壓松解,達到和超越了傳統大手術的治療療效,脊柱內鏡技術,對患者創傷小、出血很少、醫療費用低、基本上採用局部麻醉,風險小、術後恢復快。微創技術不是萬能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對於嚴重的脊髓型頸椎病、胸腰椎管狹窄症、脊柱脊髓嚴重損傷和腰椎嚴重滑脫的病人,他仍堅持採用標準的嫻熟開放手術,通過複位、減壓、固定、融合,達到良好的臨床效果。在微創手術和開放手術之間,張長江主任取長補短、兼得並重、遊刃有餘、靈活運用,為患者康復精心施治,追求臨床治療的最佳效果。

他在脊柱微創技術方面的突出成就,得到醫界的廣泛認同,各種學術職務也接踵而來,他先後擔任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脊柱內鏡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脊柱分會脊柱微創工作組委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骨科學會脊柱微創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脊柱脊髓損傷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委、河南省醫師協會骨科分會脊柱微創工作委員會副主委、中國抗癌協會河南分會骨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河南省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畸形專業委員會常委、河南省殘聯肢體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委、河南省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委員及脊柱學組、脊柱微創學組、脊柱脊髓畸形學組委員等重要學術職務。張長江主任認為,擔任學術職務,意味著更大的責任,是無言的鞭策。

他說:「先進的技術開始往往掌握在少數專家學者手裡,我要做先進技術的引領者和推廣者,決不做先進技術的壟斷者。」為了讓更多的醫生掌握此項技術,他近年來在《中華創傷骨科雜誌》、《中國骨腫瘤骨病》、《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誌》等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主持完成市級科研項目5項,獲市科進步一等獎2項。他每年多次應邀在國內脊柱外科、脊柱微創外科學術會議上學術交流;成功舉辦《2014年全國脊柱微創技術研討會暨中原第二屆脊柱內鏡學術大會》、《2016年全國脊柱微創高峰論壇》。

他多次在國內、國際脊柱外科、脊柱微創外科學術大會上進行手術直播、演講討論和學術推廣;每年受邀會診手術遍及河南省各個地市及國內二十餘省市上百家醫院,他每年所做的近千台手術中,有一半是應邀在全國各地進行的會診手術和技術演示。他認為,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把自己的技術推廣開來,讓更多的醫生掌握,才能造福於更多的患者,才是一名有大愛的真正的大醫生。

上善若水 普度眾生

張長江教授認為:作為一名醫生,要有水的品格,平易近人而不驕,滋養萬物而不爭,惠澤遠達,親疏無異。

在當前醫患關係複雜的社會環境下,很多醫生在對疑難危重的患者救治時心有餘悸,擔心可能發生的醫鬧和醫療糾紛。張長江主任診治的大多數是因脊柱脊髓疾病、損傷、畸形的患者,尤其是頸椎和胸椎部位損傷,嚴重影響患者中樞神經,常常需要儘早手術救治,尤其是頸部脊髓損傷易發生截癱或不全癱的患者,手術越早恢復或減輕傷殘的希望越大!但這類患者病情複雜,手術難度大,手術風險高,預後可能不佳,若患者及家屬不理解,很容易造成醫療糾紛!他說:「一名不敢承擔任何責任的醫生,註定是無所作為的庸醫。在診治脊椎損傷的患者時,醫生不僅要有精準的診斷和高超的治療技術,還要坦誠耐心的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讓他們了解並理解手術的風險,還要有和醫生共同承擔責任的勇氣和臨危果敢的決斷力。」

在採訪張主任的當天下午五點多,一位從禹州轉過來的楊姓患者因嚴重的脊髓型頸椎病,已出現站立不穩,四肢無力等癥狀,加上出現了急性脊髓損傷,已不全癱,在家人攙扶下艱難的走進病區。張主任在做了進一步檢查後,判斷出患者的病情是高位脊髓損傷,處於頸脊髓損傷的急性期,如果不及時手術,患者病情會持續加重,短期內水腫會達到峰值,造成中樞神經的不可逆性壞死,導致高位截癱,再發展下去就會影響呼吸系統,甚至發生窒息死亡!張主任當機立斷,立即通知團隊急診辦理住院,開通綠色通道,快速完善必要的檢查,儘早準備手術;同時和患者家屬進行了科學嚴謹的有效溝通,達成一致的治療意見,經過精心準備,當晚八點開始手術,手術直到次日凌晨一點多,圓滿成功,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天亮後,麻醉完全清醒回到普通病房,四肢活動自如,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籠罩在患者和家屬心頭的烏雲一掃而光!



今年元旦,一位在新疆打工的朱女士,兩月前突感腰痛及左下肢疼痛不適,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後經多方打聽,了解到鄭大五附院脊柱骨病科張長江教授醫術精湛,採用微創手術即可治療各種複雜嚴重的椎間盤突出,效果顯著。為此,朱女士趁元旦假期,專程由新疆烏魯木齊坐火車到鄭州看病,由於路途遙遠行車時間太長,她的腰腿痛癥狀隨之加重,元月一日清晨到達鄭州火車站後,因劇烈疼痛已無法行走;在列車員幫助下勉強下了火車,然而劇烈的疼痛使朱女士不能再挪動一步,躺在出站通道裡動彈不得,數千里的路程剩下最後一公里,近在眼前的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對她來說卻遙不可及。

張長江教授得知情況後,一面中斷休假驅車近二百多公里從老家趕回醫院,一面聯繫值班醫生,派出轉運平車前往鄭州火車站西廣場協助患者前往醫院。患者到達後,張長江教授已協調好各部門以最快的時間完成檢查和轉運,盡量縮短患者痛苦!通過患者病史、體征並結合影像學檢查,張長江教授迅速確診為腰5骶1巨大椎間盤脫出,馬尾神經和左側神經根受壓嚴重,已出現大小便異常;為儘快解除患者痛苦,搶救患者二便功能,張長江教授決定採用椎間孔鏡下微創治療為朱女士緊急手術。

手術由張長江教授親自主刀,順利取出大塊脫出髓核組織,徹底減壓松解了馬尾神經和左側神經根。術後患者腰腿痛癥狀立即消失,二便功能恢復正常,因疼痛限制活動的左下肢活動自如。手術採用微創技術,椎間孔鏡下操作,皮膚切口僅0.7cm左右,一張OK蹦即可覆蓋,避免了常規開放手術的較大創傷。張長江教授的高尚醫德和精湛技術使朱女士千里求醫的辛酸化為感激的淚水,噴湧而出!

鍛造團隊 德技兼修

張長江主任在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組建脊柱骨病科以來,致力於打造一支技術精湛、醫德高尚的醫師團隊。他認為,一支醫療團隊的作風,和一支英雄軍隊的作風一樣,都是有其首任長官決定的,所以,他把自己嚴謹的工作作風、嚴肅的治學精神、嚴格的手術要求和高度的醫學修養、高尚的醫師道德、高超的醫術水準融入到團隊建設中,著力打造三嚴三高的醫師團隊。

醫術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艱苦努力。他常常告誡團隊中的年輕人,既然選擇了醫學,就是選擇了一條不斷學習、不斷攀登的艱辛之路,就不要拒絕加班和學習培訓的機會,要不斷進取,不斷進步。為此,他主導建立了與北大人民醫院、北京301醫院、第三軍醫大學重慶新橋醫院、第二軍醫大學上海長海醫院、北大第三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長期穩定的協作關係,可快捷、有效地通過互聯網開展國內遠程會診,龐大而豐富的專家庫為疑難病症患者提供了一條快捷可靠的綠色通道,同時也為年輕醫師們建立了和國內著名專家切磋醫技、討論病例的機會,使團隊的診療水準得到快速提升。

在提升醫療水準的同時,張長江主任狠抓醫德醫風建設。他告誡團隊的醫師們:「待患者如親人,絕不是一句空話。」對待每一位患者,都要像對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樣,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張主任常說:醫者應有悲天憫人之心,要有把問題和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和健康還給患者的情懷。

為了給患者方便,他的手機從不關機。張主任曾經有一位十多年前的劉姓患者,孩子被大學錄取,將要去報到前夕,突然發生腰疼、雙下肢劇烈疼痛的病情,在當地醫院診斷為「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症並椎管狹窄」,當地醫生告知沒有微創條件,只能開刀手術,需要費用7萬多元,需要住院15日左右,術後還需長時間康復治療。高昂的醫療費用、巨大的手術疤痕、將要耽誤的珍貴時光,都讓老劉一家無法接受。

有沒有一種手術方式既能使孩子痊癒又不耽誤孩子的學業?

這時老劉突然想起十年前自己也是腰椎間盤突出急性發作,張長江教授為自己做的微創手術,花費低、住院時間短,而且到現在都沒有複發過,能不能找張教授諮詢一下,於是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撥打了十多年前保留的張主任手機號碼,竟然撥通了。張長江教授在電話裡詳細聽取小劉的病情,讓其當日轉入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脊柱骨病科。

患者當日中午到達醫院,張主任立馬展開科室會診,討論疾病情況及治療方案,決定用椎間孔鏡治療小劉的疾病,張主任親自主刀進行急診手術,在局部麻醉下小劉術中完全保持清醒,幾乎沒有一絲疼痛,手術隻用了半個多小時就順利完成。術後小劉疼痛立刻緩解,第二天上午高高興興的辦理了出院,下午小劉步行到醫院對面的火車站西廣場,登上了去大學報到的列車。老劉不無感慨的說:「從入院到出院不到24小時,報銷後花費不到1萬元,張長江教授救了我家兩代人。」

張長江主任不僅要求他的團隊成員要成為醫術精湛的醫生,還要是成為博學多才的學者;他要求團隊成員,每月要讀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他說:文學是社會的濃縮,讀文學不僅可以提高個人的修養,還可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汲取人性的光輝,做個有溫度的醫生。

在張主任的言傳身教影響下,一支技術精湛、醫德高尚、充滿朝氣和溫情的脊柱骨病醫師團隊呼之欲出,正成長為中原大地上科學化、規範化、人性化、個體化並重的專業脊柱骨病醫師隊伍,造福廣大患者。

《健康同行》

《健康同行》欄目是河南電視台公共頻道與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創辦的專業衛生健康類節目。

自2014年4月13日開播以來,在省衛健委、省中醫管理局、省疾控中心的指導支持下,欄目正朝著打造全省具有影響力的衛生健康類媒體品牌闊步前行。

播出時間:
每周日上午9:30

欄目熱線:

0371--65735092/17

新媒體矩陣:

《健康同行》

宣傳醫改新動態

傳播衛生新政策

傳遞健康新理念

弘揚醫療新風貌

河南公共頻道健康同行

★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進行關注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