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孔子這六句話,流傳了兩千年依然熠熠生輝,讀懂了受益終生

孔子,出生於春秋時期魯國的沒落貴族之家。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叔梁紇病逝,從此,他和母親過著很拮據的生活。在《論語》的第九篇《子罕》中,太宰曾經問孔子的弟子子貢:“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太宰問子貢:“孔夫子是一位聖人吧?為什麽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回答道:“這是上天要讓他成為一位聖人,才讓他多才多藝。”

對於子貢的這種說法,孔子立刻予以糾正:“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我小時候是因為太窮苦了,所以才學會了很多技藝。君子怎麽會有這麽多的技藝呢?不會的!

孔子的這一回答,足以證明他少年之時的生活之艱苦。然而,艱苦的生活,並沒有讓孔子一蹶不振,反而鍛煉了他的意志,使得他成為一位擁有大智慧的聖人。孔子的智慧,穿越了兩千年的時光,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至理名言熠熠發光,若是我們能真正讀懂這些孔子的至理名言,並運用與自己的生活,必將可以受益終身。

一、過,則勿憚改。

這句話的意思簡單明了,一個人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可是,說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並不簡單。有多少人在現實生活中,諱病忌醫?別人一旦說中自己的弊病,立刻就火冒三丈,惱羞成怒。不僅從來不想著去改正自己的過錯,反而讓自己的過錯越來越嚴重。

而孔子,就是一位非常善於改正自己錯誤的人。曾經有一位名叫陳司敗(也有人認為是陳國主管司法的)的官員問孔子:“魯昭公懂得禮嗎?”孔子回答:“懂得禮。”孔子出來後,陳司敗向巫馬期(孔子的學生)施了一禮,說:“我聽說君子是沒有偏私的,難道君子也會包庇別人嗎?魯昭公從吳國娶了位夫人,吳和魯是同姓國家。如果魯昭公算是知禮,還有誰不知禮呢?”巫馬期就將陳司敗的這番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我真是幸運啊,我一旦有了什麽過錯,別人立刻就能知道。(我也立刻就能得知,而改正。)”

即便是聖人孔子,也難免有犯錯的時候,我們普通人更是難以避免。孔子以被人指出過錯為幸事,這是真正值得我們學習的。

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隻怕自己不了解別人。我們不應該因為別人不了解自己而心有不滿,我們應該去充分地去了解別人。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別人,才能知道,這個人究竟可交不可交,這個人究竟值不值得托付某些事情,也可以是的自己的人生,少一些失誤,多一些成功的把握。

三、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先實踐你即將要說的話,然後再說出來。這是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問孔子,究竟什麽是君子的時候,孔子的回答。我們每個人的心裡,可能都有一些人生的規劃,或者做某件事的計劃。這些想法一旦在我們心中形成,就要先去做,等做到了再說出來。如果我們先說了出來,後來卻沒有做到,未免就成了空話,大話。

在《論語》的第四篇《裡仁》中,孔子再次說了一句很類似的話:“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古代人輕易不把話說出口,是因為他們以自己做不到為恥啊!

四、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與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麽能算是明智呢?

這其實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原型。與什麽樣的人相處久了,也就可能會導致你也變成這樣一個人。“孟母三遷”,大概也是遵從了孔子的這句話吧?今天的很多家長,在想法設法地幫孩子擇校,其實也是潛意識地遵從了孔子的這句話。只不過,我們在幫孩子擇校之餘,是否可以想一想,我們自己所結交的朋友,是否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呢?

五、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一下,看自己是不是和他有一樣的毛病。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嫉賢妒能?又有多少人看到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極其嫌棄和厭惡,卻忘了自己也常常會犯類似的錯誤?兩千年前的孔子,就已經告訴了我們,我們應該向超越自己的人學習,改掉自己和別人類似的毛病。

六、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過去,我認識一個人,是聽了他的話,就相信了他的行為;今天,我認識一個人,是聽了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才能全面地認識他)。

孔子說這番話,是因為他的弟子宰予在白天睡覺,孔子氣的罵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然後,孔子又說了這句話。我們究竟該如何去真正地認識一個人,孔子用這句話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有的人,說得漂亮,卻從來不乾實事;有的人沉默寡言,卻將一切都付諸行動。我們要全面地認識一個人,不應該聽他說了什麽,應該看他做了什麽。

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很多人認為,我們不需要再去讀這些佶屈聱牙的“之乎者也”了。其實不然,孔子能成為流傳兩千年的聖人,自然有其不容置疑的理由。因為孔子生活的年代的不同,在《論語》中,自然也有一些與今天格格不入的封建倫理思想,但更多的,是孔子教導大家的為人處世的道理,簡單而質樸,讀懂了受益終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