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第四次經濟全球化應有新形態,與前三次又有何不同

如果從以新航路開通和地理大發現為經濟全球化標誌的15世紀末算起,到現在的500多年間,經濟全球化大體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也就是三次具有不同特點的經濟全球化。

第一次經濟全球化是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列強進行殖民統治的時期

第一次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歷史軌跡,概述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地理大發現特別是美洲新大陸的發現,使人們對世界各大洲國家和地區的全貌開始有了比較完整的了解與認識,其深遠意義是難以估量的。

第二,在歐洲國家對亞非拉國家開始殖民的前夜以及殖民過程中,也曾給這些洲區的國家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理念與文化,在客觀上是起了啟蒙和幫助作用的。

第三,以歐洲為代表的西方、北方國家,對東方、南方國家長達幾百年的殖民主義統治,給被殖民國家的廣大人民造成深重的苦難,激起被殖民國家的人民不斷進行反侵略反壓迫反殖民的鬥爭。

第四,西方殖民主義者制定和推行的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給國際社會造成了極不公正的經濟政治秩序。

第五,在西方國家內部,由於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的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不可調和,在西方國家內部也形成了巨大的貧富鴻溝,這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斷爆發經濟政治危機的根本原因。

第六,在西方國家之間,由於爭奪原料、市場和勞動力,爭奪殖民地,不僅造成市場和勢力範圍的劃分,而且彼此之間的衝突和戰爭接連不斷。

第七,正是由於幾百年的殖民主義統治所積聚的各種矛盾不斷激化,最終形成了總爆發。這個總爆發,既表現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動的世界大戰上,也表現在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和廣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普遍覺醒及爭取國家獨立與民族解放的鬥爭上。

第二次經濟全球化是東西方兩個陣營相互對立的時期

第二次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歷史軌跡,可以概述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期間,1917年俄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爆發並取得勝利。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世界的東方和西方,又誕生了一大批社會主義國家。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形成了東西方相互對立的兩大陣營。

第二,在亞非拉廣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先後掀起了反抗西方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鬥爭的高潮。

第三,正是由於社會主義國家和亞非拉獲得獨立和解放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相互支持和學習,結成了一支爭取和捍衛世界和平的強大力量。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的數十年間,雖然世界上局部戰爭時有發生,但卻依靠這支強大力量有效防止了新的世界性大戰的爆發,從而為世界經濟、科技和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和安全保證。

第四,西方國家的政府不得不借鑒社會主義國家的一些原則或政策,采取向勞動群眾增加社會福利和其他改善民生的措施。這也是有利於西方國家緩和內部矛盾、促進社會穩定、推動經濟技術發展的。

第五,由於東西方兩個陣營的對立和兩個市場的分割,特別是由於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爭霸所造成的錯綜複雜的世界政治經濟局面,對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嚴重影響和製約。

第三次經濟全球化是一些西方大國嚴重削弱、新興經濟體發展壯大的時期

第三次經濟全球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概述它的主要歷史軌跡。

第一,由於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客觀上為東方與西方、南方與北方的各國各地區,在全球的統一市場上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地實現各自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經濟條件。

第二,美國在蘇聯解體以後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依仗自己的超強實力,在政治上繼續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干涉別國內政,挑起民族衝突,製造局部戰爭;在經濟上推行以經營自由化為核心的新自由主義,並同其他一些西方大國一起,以此來主導經濟全球化。

然而,2008年從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開始的金融和經濟危機,幾乎席卷了西方世界。這次經濟危機帶來社會政治危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方出現的最深刻的危機,它的發生標誌著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模式已經行不通而歸於失敗。

第三,東方的中國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開辟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形成了獨具特色和優勢的中國發展模式。以中國為代表的世界社會主義力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充滿著新的生機和活力,正在成為促進世界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一支舉足輕重的政治經濟文化力量。

第四,除了中國,在發展中國家中還湧現出了一批新興經濟體,如俄羅斯、印度、南非、巴西等等。中國同這些新興經濟體通過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體、金磚五國等協同組織形式,相互支持,相互合作,促進共同發展,並為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為在國際社會和國際秩序中主持公平正義,為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維護世界及地區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五,有的西方大國認為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發展,是通過經濟全球化從西方大國中獲取了他們的財富,搶了他們的市場和技術專利,從而挑起貿易摩擦,無視經濟全球化所通行的多邊合作體制與規則,搞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搞民族利己主義。

未來經濟全球化具有新的形態

人類社會的發展已經歷了三次經濟全球化,至今仍在繼續,未來也仍將持續。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潮流和必然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然要伴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向前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建立在人類利益共同體的基礎之上的,命運共同體與利益共同體緊密相連、存亡攸關。

而構建人類利益共同體又是以構建經濟利益共同體為基石的。所以,經濟全球化是構建人類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不可或缺的世界經濟平台與必經之途。

但是應該看到,這三次經濟全球化,特別是第三次經濟全球化,在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積存了不少問題,面臨著不少挑戰,存在不少弊端。

現在妨害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主要流弊在哪裡呢?概括起來說,就是運行的主導模式落後了,運行的路徑出了偏差,運行的一些規則和思想理念存在錯誤。

一是從經濟全球化運行的主導模式來看,經濟全球化一直主要是由一個或幾個西方大國即幾個大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主導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實行與西方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都未能真正參與共同主導經濟全球化的運行,這是不符合國際關係民主化原則的。

二是從經濟全球化運行的路徑來看,在經濟全球化運行的路徑中,在貿易往來和經濟技術合作方面,一些國家一直存在搞保護主義、利己主義的現象,特別是近年來有的西方大國公開打著“自我優先”的旗號,無視貿易自由化和多邊貿易體制、多邊經濟技術合作體制等經濟全球化運行的通則,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利己主義。

三是從經濟全球化運行的一些規則和思想理念來看,在經濟全球化開始以來的數百年間,一直盛行著“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和“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思想理念。

進入21世紀,各國人民要求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已經成了時代的潮流,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西方大國還在奉行這樣的“法則”和“理念”,這還不是嚴重的時代錯誤嗎?正是由於這些“法則”和“理念”的盛行,才造成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以及許多國家內部巨大的發展差距和貧富差距,嚴重影響世界和地區的穩定與共同發展。

現在是到了應該用新的法則和理念來取代這些陳腐的“法則”和“理念”的時候了。只有世界各國各地區的人民,共同正視經濟全球化中存在的問題、面臨的挑戰特別是積存的弊端,並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共同尋找到解決問題、應對挑戰和消除弊端的新辦法新措施,共同確立經濟全球化運行的新模式、新路徑、新規則和新理念、新指導思想,才能使經濟全球化擺脫當前的許多困難和困惑,實現向更加民主、公正、合理的新型經濟全球化轉變。

未來要實現的新的經濟全球化,或者說是第四次經濟全球化,它應該是具有許多新的特點從而形成為新的形態:它應該是世界上各個國家不僅共同參與同時也共同主導的經濟全球化;

它應該是繼續堅持和維護實踐已充分證明是正確有效的貿易自由化、多邊貿易合作體制、多邊經濟技術合作體制等規則體制,並不斷加以完善、創新和發展的經濟全球化;

它應該是消除了霸權與強權、叢林法則與零和博弈,而實行真正體現民主、平等、公正、合理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為指導思想的經濟全球化;

它應該是有利於不斷地促進世界和平、穩定、安寧和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同富裕的經濟全球化。

應該堅信,經過世界各國政府和各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的這種新的經濟全球化,是一定會到來的,而且它一定能夠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辟更加廣闊更加富有生機與活力的世界經濟平台,奠定更加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

閱讀鏈接

公元14世紀歐洲興起的文藝複興運動,標誌著歐洲人民開始逐步擺脫長達千年的中世紀封建神學統治,為開辟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前進道路進行了思想政治上的準備。

其後,到16、17世紀,經過歐洲的宗教改革和率先爆發的尼德蘭革命與英國革命,在整個歐洲掀起了資產階級革命的高潮,歐洲各國陸續進入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並開始進行工業革命。“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這樣,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就到來了。

來源:北京日報·理論周刊

作者:滕文生(作者為國際儒學聯合會會長)

編輯:樊宣

流程編輯:孫昱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