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國排查直銷也是完善監管契機

資料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新華社報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2月14日說,針對直銷行業有關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商務部已經暫停辦理直銷相關的審批、備案等事項,正積極會同相關職能部門開展保健市場整治工作。此外,商務部還將對全國直銷行業進行排查,對發現的違法違規經營問題,會同相關部門,堅決依法依規進行處置。

在當前保健直銷行業步入“大治”的語境下,這無疑是對直銷亂象的必要“熔斷”之舉。接下來,公眾所期待的是,有關方面通過對全國直銷行業排查,發現問題根源。這同時也是完善直銷行業審批、監管機制的契機。

直銷是一種商業模式,並不是傳銷,直銷牌照更不該是傳銷合法化的“外衣”。在此意義上,直銷牌照在審批和發放的源頭層面,如何實施更嚴格的把關,夯實各個環節的責任,有待借此進行系統梳理。

據《直銷管理條例》,直銷企業及其直銷活動的監督管理,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如直銷牌照審批,就是由申請人通過省一級主管部門向商務部提出申請。很顯然,這一高度垂直的管理體系,主要是為了保障直銷牌照審批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避免“失控”。

不過,地方主管部門在向上遞交企業的審批材料時,是否發揮了應有的把關功能,以免將企業的資質審查責任推給上級部門,值得反思。

2010年7月,直銷企業的審批機制出現“微調”,進一步擴大了地方政府的審批權力,直銷企業產品重大變更審批項目,下放到省級商務主管部門。這意味著,雖然直銷牌照的發放權還是在商務部,但直銷企業的產品審批權已下移到地方。這在彼時被直銷界內部解讀為政府對直銷行業的進一步開放,由此也對直銷行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然而,就現實來看,直銷行業壯大的同時,爭議和問題也開始多起來。比如,產品審批權交由地方後,不排除在地方保護心態的影響下,直銷企業的產品更容易“越界”違規銷售,從而讓直銷牌照對於企業具體經營行為的實際管束能力被弱化。

像權健被曝出存在虛假宣傳的“天價鞋墊”及火療等產品、服務,在一段時期內能夠大行其道,或與此有關。這就要求,地方政府獲得一定審批權的同時,也應擔負起對應的“把關”責任,在流程上做好把控:對直銷企業產品的生產、銷售情況予以全流程的跟蹤追溯。

因而,直銷牌照的相應審批權下放後,地方政府能否接得住,會否出現“一放就亂”等問題,在直銷領域也應該引起重視。直銷行業目前所面臨的問題非“一日之寒”,審批權與實際的監管責任如何掛鉤,宜有制度層面的回應。

基於此,監管部門也需借對全國直銷行業大排查之機,主動發現問題,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問題,從而為直銷行業的健康發展建立更加科學、有效的監管機制,完善各級政府部門的監管責任。誠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所言,要在清理整頓的基礎上加快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直銷行業監管體制,建立直銷企業和主要從業人員信用“黑名單”制度,加大違法失信的成本。

編輯 肖隆平 校對 劉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