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一個平凡的爸爸,都是孩子生活裡的超級英雄

偉大的父親往往更容易擊垮孩子

有時父親的平庸反而讓孩子得到解放

無俄狄浦斯時代,父親的角色變得更具挑戰性。

那就是,如何在被尊重與被愛間獲得平衡。

來自王先生的郵件

兒子讀初二,最近迷上了英文老歌。

剛才他在聽一首很經典的民謠《500 miles》,也是我非常喜愛的一首歌,於是我就跟著哼唱了起來。沒想到兒子一臉驚訝地說:「老爸,你居然也會唱英文歌?」

說實話,他眼神裡透露出的不可思議狠狠戳傷了我。

我的英文確實不好。每次出國旅行都是老婆當翻譯,兒子的英語作業也都是老婆在輔導。久而久之,兒子認定了老爸是完全不會說英語的人,有不認識的單詞寧可查翻譯軟體也不會來問我。

至於生活起居,那更是媽媽擅長的領域,我完全插不上手。雖然在玩王者榮耀這件事情上,兒子會自動站隊到我身邊,但每當我戰術失誤、被兒子痛心疾首地教育的時候,我真的是又生氣又挫敗。總覺得,我似乎成了孩子心中「沒用的老爸」。

在我童年的時候,父親是絕對偉岸的形象。我敬佩他,長大了想要變成他。

但是,輪到我做爹了,卻發現兒子似乎並沒有那麼尊重自己,甚至有點兒看輕的感覺。更重要的是,連我自己都開始逐漸失去信心——不夠優秀的我,還能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嗎?

給 王先生的回信

日本的精神科醫生岡田尊司認為:「偉大的父親往往更容易擊垮孩子,有時父親的平庸反而讓孩子得到解放。」不知道這樣說,是否能緩解一點你的焦慮?

在我們的社會中,媽媽是被公認的一個充滿焦慮的群體。但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爸爸們同樣焦慮。

我曾經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過一篇文章,題目叫《90的爸爸好當,60的媽媽難做》。

的確,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太高,負荷太重,事業、家庭甚至身材管理,哪一門偏科都可能不及格。

但說實話,90 分的爸爸也並不好當。因為爸爸們的考試標準已經變了。

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建立於「男主外、女主內」的舊式經濟模式,那時媽媽跟孩子的生存全靠爸爸提供支持,所以孩子對父親天然存在恐懼與尊重。

然而在現代社會,男人養家的經濟模式已經被打破,以強大父權為前提,包含著恐懼和叛逆的俄狄浦斯情結失去了存在基礎,開始土崩瓦解。

也就是說,孩子真的沒有那麼害怕父親了。這是爸爸們首先應該認清的現實。

隨之而來的,是如何轉變角色定位的考驗。對於現代的爸爸們來說,更具挑戰的是:在孩子面前,如何找到權威跟朋友之間的平衡點。

就像這封信裡面所提到的那樣,上一個時代的父親承擔的多是榜樣的作用,為了發揮好它,父親們甚至會刻意地與孩子保持距離,讓孩子敬畏自己。

但現代社會的爸爸們還有一個祖輩往往不具備的角色功能:孩子的朋友。

比如說跟孩子一起玩遊戲,而且在這個玩的過程中,爸爸並不一定比孩子出色,會輸給孩子,會在出現戰術失誤的時候,「被兒子痛心疾首地教育」。

父親從而體驗到自卑、愧疚、羨慕嫉妒恨等一系列朋友之間才會出現的情緒感受。

這對抱持傳統思想的爸爸可能是巨大的挑戰,但往好了看,被排斥在育兒之外的爸爸們很可能憑此天然優勢奪回教育的主動權,以及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因為跟母親相比,父親擁有玩的天性,把任何事都當作玩,並且玩得很有趣。

母親容易把所有事都當作日常工作耐心對待,同時也要求孩子耐心對待。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父母的這種差異會更顯著。

父親喜歡讓孩子玩得不亦樂乎,而母親則更熱衷為孩子準備三餐,給予照顧。

即便是陪孩子玩,母親與父親也存在質的差異:母親喜歡千篇一律的玩法和玩具,而父親更喜歡用身體玩,或者玩法更加不拘一格。

尤其是孩子年齡漸長,相比母親,孩子更樂意同父親玩,因此在陪孩子玩耍方面,父親或許擁有母親不具備且無法忽視的魅力。

耶魯大學醫學部教授凱爾·布魯特的研究給出了佐證:對父親從哺乳期開始取代母親養育孩子的 17 個家庭,進行為期 8 年的跟蹤調查。

結果表明,這些家庭裡的孩子發育極其良好,身體活動性強,好奇心旺盛,幾乎沒有分離焦慮。

如果你本身就是個愛玩的爸爸,那就放下顧慮,放下父權威嚴的刻板印象,在跟孩子痛快地玩耍的過程中,找到新的定位。

當然,做孩子的朋友並不意味著徹底放棄權威的人設。

在適當的時候對孩子叫停,仍然是父親的重要功能之一,這種抑製會被孩子逐漸內化為自我控制力,對他們成年後適應社會生活非常重要。

而且目前的家庭多半趨於「母子膠囊」的模式,即母親與孩子過度親密,父親被排斥在家庭主流之外。

這導致了孩子往往在母親的溺愛中長大,成年後仍然無法負擔自己生命的責任,不得不淪為「巨嬰」。

為了避免這類悲劇的發生,父親要介入到母子之間,幫助孩子從母親那裡解放出來。

這裡的介入當然不是破壞母子紐帶,而是父親要處理好與妻子的關係,把妻子拉回到與自己的情感體驗中,從而避免母親將過多的愛與控制投射到孩子身上。

這裡我想舉一個特別典型的案例,那就是鋼琴家郎朗的父親郎國任。

郎朗 8 歲時隨父親從瀋陽赴京求學。剛開始媽媽經常來探望他,但後來父親拒絕母親再來北京看望兒子,原因是他認為,郎朗對母親的依戀嚴重影響到練琴的狀態。

雖然這對一個 8 歲的孩子來說過於殘忍,而對於這位「狼爸」的教育方法也褒貶不一,我們且不評論。

但他的確培養出了一位優秀的鋼琴家,並且將兒子從對母親的依戀中解放出來。

有時候看似殘忍,但為終結母子一體的狀態,父親必須成為防洪堤。

在郎朗的家庭裡,父親顯然比較強勢。但中國的大部分家庭卻恰恰相反。在母親強勢的家庭中,父親往往不被尊重。

母親誇大事實、醜化父親的行為,給孩子帶來的傷害甚至會超過父親的行為本身。這導致母親日後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也會愈發棘手。

所以最後,我要給媽媽們一個忠告:不要把父親踢出母子膠囊。這不僅僅是為了父親,為了孩子,更是為了母親自己。

# ?? #

父親想被孩子所愛,就不能一味地討好孩子。有時正是通過推開孩子,父親才恰當地完成了作為父親的責任。

——摘自【日】岡田尊司《父親這種病》

每個父親

都值得我們尊重

評論留言你想對父親說的話吧!

連續一周有三次以上出現在評論區

有話想說?掃描

↓↓

發送#關係#+你的問題

30℃以上的高溫天, 曬後肌膚更需要快速 「解暑」!

播放GIF

點閱讀原文,購精彩雜誌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