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人車怎麽走到了今天?

都結束了。

2月最後一天,人人車為北京地區最後二三十名評估師、銷售辦了離職。這些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大部分在人人車工作了1到2年,最後拿到3000元、5000元、7000元不等的賠償金,在離職協議上簽了字。

在全國幾十個城市,裁員正在同步進行。“走的越早的,拿的越少。”一位北京地區的評估師對36氪說。他2月底離開的時候,裁員已經接近尾聲。北京地區僅剩下10餘名銷售、評估師,因不滿賠償方案,還留下來與人人車對峙。

大概兩周前,人人車突然宣布轉型“合夥人制度”,員工可以選擇自願購買一種4萬元的“資源包”升級為“合夥人”,或是直接離職。合夥人與人人車不再是雇傭關係,他們從人人車購買銷售線索,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這場突如其來的轉型,被很多人解讀為“變相裁員”。私底下,員工們都在傳,人人車遇到了資金困難。“公司不願意承認,說改變運營模式。”一位評估師表示。

但人人車似乎還指望合夥人制度能夠掀開新的一頁。3月1日,人人車創始人李健發內部信稱,人人車招募的合夥人已突破千人。總部甚至還為此舉辦了一個慶祝儀式,端上了一個大大的奶油蛋糕。

人人車能借助合夥人制度,從這場風暴中脫身嗎?

恐怕很難。

1 合夥人相當於加盟商

從2018年底爆出業務收縮,到裁員、轉型合夥人制度,人人車似乎正想盡一切辦法減緩下墜的速度。

但至少目前看來,轉型合夥人制度更像是一場“病急亂投醫”。

首先,“城市合夥人”只是一個體面的稱呼,而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合夥人。他們不與人人車共享股權或是共同分配利益。相應的,人人車也很難對他們的服務進行監管。

本質上,合夥人制度相當於車商加盟制度。車商使用人人車的品牌,購買人人車提供的服務。

然而,傳統的加盟商制度,品牌方通過掌控供應鏈讓產品質量標準化,規模採購降低成本。但二手車買賣的鏈條有所不同,無論是撮合買家、賣家直接交易,還是車商把車收進來再倒手賣掉,整個交易過程,人人車除了向合夥人收取1萬塊錢的保證金,實際上什麽都掌控不了。

換句話說,本地市場一個掛著“人人車”招牌的門市,服務質量好壞,定價高低,檢測是否標準,主要是門市說了算。人人車想要保障買、賣家的權益,維護用戶口碑和品牌形象,能做的非常有限。

此外,人人車即便通過轉型合夥人制度度過了眼下的難關,也很難長久地在商業可持續。

4萬元資源包,包含250條銷售線索、金融、維保等附加服務。按照1000個合夥人計算,總共4000萬收入。這與人人車承諾提供的服務所對應的成本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光是品牌廣告這一項,2017、2018年,瓜子二手車的市場投放已經超過了每年10億的量級。如果不進行等量投放,廣告效果很容易被淹沒,品牌的自有流量持續衰減,人人車最終只能靠著滴滴導流。

而根據行業內人士透露,滴滴在2017年高峰時期,大概每天也只能為人人車提供幾百個銷售線索。覆蓋1000個合夥人恐怕都困難。

人人車或許能通過向合夥人輸出金融服務,賺取一定額外收入。但二手車金融是個野蠻生長的市場,過去兩年湧入了大量競爭者。人人車的“合夥人”選擇與哪個平台合作,最終可能要看人人車能提供多少返點。

2 模式存疑

過去5年,中國二手車市場流傳著一個推論:新車銷量在2009年突破了1000萬,按照單車平均置換周期5-6年,2014、2015年開始將大量釋放到二手車市場。

美國市場新車、二手車銷量比例大概為1:3,而中國市場接近3:1。毋庸置疑,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兆市場,並且正處於爆發的前夜。

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行業的判斷過於樂觀了。過去幾年來,中國二手車行業並沒有出現爆發式地增長,也沒有被幾家電商公司輕易穿透,這場戰爭距離終局似乎還很遠。但沒有人否定這個市場的價值和潛力。投資人們猶豫的僅僅是選手。

2014年4月,前微軟亞洲工程院副院長李健辭職創立人人車。人人車曾經一度是二手車行業裡的明星創業公司。剛成立就拿下紅點創投500萬美元A輪融資。8個月後,又拿下順為、策源領投的2000萬美元B輪融資。2015年8月,又引入戰略投資方騰訊,完成8500萬美元C輪融資。

“當時看二手車行業特別好。沒有任何的品牌,也沒有什麽二手車交易平台定位的公司,沒有大資本的駐留,行業超級分散。這都是未來發展的好基礎,在這個領域內做C2C,有天然的好機會。”李健曾經表示。

現在回過頭來看,選擇C2C模式可能是人人車的第一個戰略性失誤。

中國二手車市場沒有形成規模化車商,絕大部分車源掌握在15萬個中小車商手中——俗稱車販子,黃牛。他們很多是夫妻搭檔,在本地二手車市場擁有一個攤位或是門市,一個月賣幾台車。因為二手車是非標品,市場混亂,很多車販子利用買家、買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車況不透明賺取收益。人人車、瓜子選擇的C2C模式,正是試圖擊中這個痛點,去除中間商,撮合買家、賣家直接交易。

C2C可以說是過去5年來,中國二手車市場最大的模式創新。但現在看來,這個模式並不成熟。

買家、賣家都不可控,看車效率低,人員成本高;銷售作為交易的末端,與買家賣家直接接觸,容易造成“飛單”,管理難度大;雖然名義上是C2C,但實際操作中,很難確保兩端都是個人消費者。

實際上,很長一段時間內,人人車、瓜子上使用頻次最高、最忠誠的用戶恰恰是車販子。他們守在平台上,把每天釋放的最優質的一部分車源都收走了。而真正的個人買家,因為不了解行情、不信任平台、決策慢等等原因,往往得不到最好的車源,消費體驗差。

多位行業內人士曾經對36氪表示,人人車、瓜子的用戶群中,曾經大概有三分之一的用戶是車販子。

全世界最早試驗二手車C2C模式的公司Beepi,最終於2016年底倒閉。而同樣採用C2C模式的瓜子二手車,也在2017年開始轉型,從線上轉線下,囤車開賣場。人人車也在同期推出了類似的“10天包賣”業務。把二手車從賣家手裡收上來,放在賣場裡集中售賣。

賣場模式最大的好處是,把交易鏈條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上。延展到金融、後市場都非常便利。全世界最大的二手車連鎖Carmax,在美股市值超100億美金。

但從輕模式轉到重資產,也讓平台承擔了極高的資金和庫存風險。定價失誤、市場價格波動所造成的損失,都需要平台承擔。互聯網團隊缺乏重資產運營的經驗,一旦出現問題,很容易把資金鏈扯斷。

瓜子創始人楊浩湧曾經對36氪坦承,做保賣業務以來曾經出現過2次大規模的斬倉,一筆幾千萬。這筆學費,人人車同樣不可避免。但人人車的問題是,它沒有瓜子那麽多錢。這也是造成人人車後期資金鏈緊張的原因之一。

3 競爭變化

58、趕集合並,趕集網創始人楊浩湧二次創業,也選擇了二手車這條賽道,這可能是人人車遭遇的最大變數。

瓜子早期和人人車一樣,也選擇了C2C模式。並且,與產品經理李健相比,剛剛經歷過與58的殘酷戰爭的楊浩湧,無論融錢還是打仗都更加凶悍。

瓜子一上來就融了2.5億美金,超過了人人車三輪融資總和。第一年開了100座城,同時大手筆投入做市場,掀起了二手車行業的廣告大戰。

二手車是低頻的生意,獲客成本高,品牌廣告是重要的獲客渠道。但究竟該打多少廣告?眾說紛紜。李健早期並不認同瓜子鋪天蓋地的廣告投放策略,他認為產品和服務是商業模式的核心。因此,人人車同期在抓精細化運營,落地審查,優化服務體驗。瓜子更加關注轉化,產品設計相對粗暴,但靠著廣告拉升,數據漲地飛快。

2015年,做二手車B2B起家的優信開始進入2C市場。與瓜子、人人車“去車商”不同,優信的模式是服務車商,把線上的用戶帶到車商的門市裡,幫他們提高銷售,同時向車商提供金融服務。

優信和瓜子都非常重視的金融業務。金融前期投入低,收入可觀,做好風控,對現金流是很好的補充。優信早在2015年2C業務上線不久後,便推出“付一半”的金融服務。瓜子在2016年3月從宜信挖來張小沛,組建金融和大數據團隊,年底還拿下了互聯網小貸牌照。

人人車直到2017年才推出自營金融業務。相反,李健看中後市場。2016年,人人車與團車合作,稱計劃投入2億元、合作1000家線下服務店。

後市場雖然價值巨大,但資產重、成本高,如果沒有足夠的交易量支撐,是個難啃的骨頭。選擇後市場,而沒有及早布局金融,這可能是人人車的另一個戰略性失誤。

人人車創始人李健

4 捆綁滴滴

2016年下半年開始,人人車出現了嚴重的資金困難。多位行業內人士向36氪表示,2016年底、2017年初,李健曾經分別找到瓜子、優信、易鑫“求購”。估值最後降低到大概3億美金,仍然沒有成交。36氪將此事與人人車求證被否認。

那一輪融資,最後向人人車伸出援手的是滴滴。2017年9月,滴滴宣布戰略投資人人車2億美金。

關於滴滴投資人人車,坊間流傳著一種說法。滴滴想進入二手車市場,塑造大出行生態主導者的角色,支撐500億美金的高估值。而人人車當時資金鏈已經嚴重困難,滴滴給多少錢都得接。

李健曾則稱,滴滴一直想要布局二手車市場,選擇人人車是因為看中團隊,“滴滴對二手車這一塊非常重視,對這個行業做了長時間的深度研究。”

李健表示,與滴滴合作之後,人人車的車源和銷量獲得了5-6倍的增長。滴滴為人人車帶來了巨大的流量,而且精準地匹配到司機。

但從今天的結果來看,人人車與滴滴生態的融合或許沒有想象中的順利。捆綁滴滴生態,對人人車最大的作用可能是導流,相當於節省了一大筆市場費用。但轉化率並不能保證,因為在交易層面,滴滴與網約車司機之間是弱關聯。司機對於價格是敏感的,選擇人人車還是瓜子、優信,最終還是市場說了算。

2018年初,李健曾經宣稱, “滴滴計劃未來三年從人人車直采至少一百萬輛二手車和新車”,這項計劃目前也並未成行。

在2017年投資2億美金之後,2018年4月,滴滴又和高盛、騰訊聯合投資了人人車3億美元。但接近本輪融資的人士向36氪透露,這輪融資的款項並沒有全部到账。人人車官方否認了這一說法。

無論如何,人人車資金緊張已經不是秘密。即使通過裁員壓縮人員成本,也很難通過自我造血實現盈虧平衡,融資迫在眉睫。

最後,就剩下一個問題,資本還會再拉人人車一把嗎?或者更確切地說,滴滴會拉人人車一把嗎?

滴滴順風車事件後,整個公司的業務重點倒向保障乘客安全,從政府部門的嚴監管中脫身。除此之外,滴滴還在全力以赴謀求上市。

2019年初,滴滴創始人程維宣布,對非主營業務“關停並轉”。二手車大概算不上主營業務,人人車也只是滴滴在出行領域眾多布局中的一環。

但滴滴毫無疑問是不會放棄二手車業務的。平台上有大量的司機有置換需求,即便不能全部轉化為交易,這部分流量的價值也很可觀。

更何況,出行行業未來的格局將如何演變還未可知。3月4日,瓜子收購PP租車,一隻腳跨進了出行市場。這已經靠近滴滴的邊界。滴滴從眼下的麻煩中脫身之後,不知將如何重新審視這盤棋局。

只是,對於人人車而言,轉型合夥人制度以後更加像是販賣銷售線索的廣告平台。即便在滴滴的扶植下活了下來,恐怕也再難回到與瓜子、優信同台相競的局面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