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朝公主都可稱為格格嗎,乾隆的生母為何也是格格?

受很多劇名帶“格格”的清宮劇影響,人們以為清朝皇帝的女兒,就叫格格。實際上這是誤解,滿語中的“gege”,本意只是指有錢人家未出嫁的小姐。後金時,規定不管是皇太極或是其他貝勒的女兒,統稱為格格,但只是非正式叫法。清崇德元年(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清,向中原制度靠攏。格格們有了正式的叫法,就是公主。

而格格,在清定國號後,就成了高階層女性的代稱,但不一定只有愛新覺羅的女人才可以用。比如著名的蘇麻喇姑,就被內務府稱為“gege”。還有一類女人也可以稱為格格,就是王爺家的侍妾。王府裡最高貴的女人無疑是福晉,以下是側福晉、庶福晉,之後才是格格。這樣的“gege”,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乾隆生母孝聖憲皇后,就是在各種清宮劇不斷串場的那個老佛爺。孝聖憲皇后在13歲入雍和宮,成了四阿哥胤禛的“gege”。

公主可以是格格,格格不一定是公主。

清朝的公主,和阿哥一樣,都是有等級的。阿哥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主有兩個等級:如果生母是皇后,作為嫡出的女兒,可稱為固倫公主。固倫的意思是,天下、尊貴。嬪妃所生的女兒,則稱為級別較固倫公主低一等的和碩公主。

當然這只是紙面上的約束。如果皇帝喜歡某個庶出女兒,也可以提高她的級別。比如乾隆帝的女兒、著名的十公主——和珅的兒媳婦。十公主的母親汪妃級別不高,可乾隆帝特別喜歡十公主,曾說你如果是男兒身,天下就是你的。至於十公主原有的和碩公主等級,晉為固倫公主,還不是乾隆帝一句話的事嗎?

公主以下的宗女,也有不同的等級。如果是親王的女兒,稱為漢化的郡主,滿語則稱“和碩格格”。比如清朝唯一的皇太子胤礽,如果他能順利繼位,他的女兒就是公主。可惜他沒那個命,只能當個理親王。作為理親王的女兒,就只能稱“和碩格格”。胤礽的兒子弘晳,降為郡王后,他的女兒只能稱為縣主,滿語稱“多羅格格”。弘晳繼承其父的理親王爵位,他的女兒則稱為“和碩格格”。

如果是貝勒的女兒,也被稱為“多羅格格”,但漢化的名,卻是比縣主要低一等的縣君。貝子的女兒,漢化的名,也稱為縣君,可滿語卻稱為“固山格格”。如果某個阿哥連貝子都沒撈到,最多當個鎮國公或輔國公,他的女兒則稱為鄉君,滿語統稱為格格。

以上說的這些,只是母親是嫡福晉的情況。如果母親是側福晉或更低級別,等級依例要遞減。

可以作一個簡表:

皇子 皇女(以嫡出為標準)

和碩親王 固倫公主

多羅郡王 和碩公主

多羅貝勒 和碩格格(郡主)

固山貝子 多羅格格(縣主)

以下略

級別不一樣,經濟待遇自然也不同。如果是固倫公主,年薪400兩,年給米400斛。而她的丈夫,級別也跟著老婆走。公主是固倫公主,丈夫就是固倫額駙,年薪280兩。和碩公主與和碩額駙的年薪分別是300兩、255兩。郡主和郡主額駙的年薪分別是250兩、230兩,以下省。

這還是格格們留京的情況。清朝推行的是滿蒙和親政策,大量公主被嫁到蒙古各部。清朝入關前就注重滿蒙聯姻,共有27名愛新覺羅家的宗室女子被送到蒙古各部。入關後,嫁到蒙古的各種格格們多達403人。

由於蒙古的經濟條件和氣候條件不如京城,嫁到蒙古各部的公主,俸祿要高於留京的公主。

比如身份最尊貴的固倫公主,年俸達到1千兩,和碩公主身份較低,只有200兩。而她們的丈夫,都是各部王爺、王子,並不是缺錢,所以給的不多。比如固倫額駙只有300兩,和碩額駙和妻子的年俸相同,都是200兩。

就公主本人而言,她當然想留在繁華的京城,誰願意大老遠去蒙古高原?如果留京,她死後,她的墳墓是可以不受丈夫級別限制,而直接稱為公主陵寢的。換言之,不是妻子死後和丈夫葬在一起,而是丈夫死後和妻子葬在一起。在北京城,有很多這樣的公主陵寢。最有名的,無疑是複興門外的那個公主墳。這裡埋的是嘉慶帝的兩個女兒:莊靜固倫公主、莊敬和碩公主。而這兩個級別不同的公主之所以埋在一起,是因為她們在嘉慶十六年(1811年)一前一後去世,相隔只有兩個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