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伏貼」對多種皮膚病的預防及治療有益

  原標題:「三伏貼」對多種皮膚病的預防及治療有益

眼下進入三伏季節,正是傳統中藥穴位貼敷的好時期,各大醫院中醫門診前來接受這種傳統療法的患者絡繹不絕。大連神谷中醫省名醫中醫皮膚專家孔志風主任介紹,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從而達到扶正固本,冬病夏治的目的,因此三伏穴位貼敷是「冬病夏治」的一種傳統治療方法。

「冬病夏治」是指在盛夏陽氣最旺之時,取「春夏養陽」之意。三伏長夏氣候炎熱,腠理開泄,藥物經皮易於吸收而達病所,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通過中藥內服、穴位貼敷、拔罐、中藥洗浴等治療方法提升人體陽氣,扶正固本,祛除體內沉積之寒氣,調和人體陰陽以達到陰平陽秘,從多方面調解人體機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降低人體過敏狀態。

孔志風主任介紹,三伏貼也是治療皮膚病的療法之一。中醫認為:「肺主皮毛」。三伏氣象炎熱,肺氣通暢,毛孔開張,藥物易於滲透吸收,發揮療效。三伏為長夏,屬土,為脾胃經氣旺盛之時,肺屬金,三伏是培土生金、健脾補肺的最佳時間。皮膚科疾病多與肺氣不宣、脾虛濕盛、脾腎陽虛、氣血虛弱、風寒侵襲等有關。那麼,哪些皮膚病可以進行三伏貼治療呢?

白癜風:白癜風中醫稱為「白駁風」,是一種後天性色素脫失性皮膚病,表現為皮膚顏色變白大小形狀不一,無自覺癥狀。其病因不明,中醫認為是由於外受風邪,氣血失和,氣滯血瘀或情志不暢,肝鬱氣滯所致。中醫穴位貼敷,可以通經絡,調氣血,祛瘀滯,扶正氣,故而達到治療效果。

蕁麻疹:蕁麻疹中醫稱「癮疹」,是一種突然發作的周身起紅色風團,發無定處,忽隱忽現,劇烈瘙癢的過敏性皮膚病。中醫認為其發病原因或為風寒束表,或為風熱犯表,或為血虛風燥所致。穴位貼敷可以祛風散寒,扶正固本,調和氣血,而達到治療目的。

銀屑病:銀屑病中醫稱為「白疕」,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並易複發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中醫認為外由風寒、風濕、風熱等侵襲肌膚,內由情志不暢,肝鬱氣滯,或氣血虛弱,肌膚失養所致。多數患者冬重夏輕,正適合「冬病夏治」。「三伏天」是全年大自然陽氣最旺盛之時,人體腠理開張,採用中藥洗浴和穴位貼敷治療,是夏季治療銀屑病的有效方法,且安全無毒副作用,如與中藥內服相結合,藉助「天之陽氣」以扶助、激發人體正氣,溫陽通絡,活血化瘀,從而促進銀屑病的好轉。

適應貼敷的皮膚科疾病還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白塞氏病、神經性皮炎、花粉症、皮膚瘙癢症等,通過中藥貼敷可以扶正固本,調和氣血,健脾補腎,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皮膚病患者貼敷禁忌

1.每次貼敷時間為1小時~4個小時。貼敷後局部有輕微灼熱、癢感,為正常反應;如出現奇癢、灼痛難忍等立即去掉藥膏;如無不適,建議成人每次可以貼敷2~4小時,兒童可貼1~2小時。

2.急性濕疹、銀屑病進展期、水皰病(天皰瘡、類天皰瘡等)、皮膚破損、皮膚潰瘍,如果剛好在三伏天有發燒、咽喉發炎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兩歲以下兒童、孕婦不可以貼敷。

3.急性傳染性疾病如:水痘、麻疹、風疹、手足口病、幼兒急疹、猩紅熱、重症流感等不宜貼敷。

4.貼敷時宜穿透氣性好寬鬆衣衫。

5.貼葯期間不宜劇烈運動,也不宜待在冷氣機房間及頂風吹風扇,最好在自然通風的環境。

6.取下藥膏後如出現灼痛,可以塗抹凡士林、燙傷膏等,切記外用刺激性藥物,以免進一步傷害皮膚:如出現小水泡,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如小水泡已破,應保持局部清潔避免感染:大水泡應到醫院接受治療。

7.治療期間飲食以清淡為宜,忌煙、酒、生冷、甜食、油膩、魚蝦、海鮮等易致敏及刺激食物:戒食易化膿的食物,如羊肉、禽類肉、狗肉及新鮮桂圓或荔枝等辛燥之品;忌大量進食寒涼之品。

貼敷後的反應:

1.貼敷後局部皮膚微紅或有色素沉著、輕度搔癢均為正常反應,不影響療效。

2.貼敷後皮膚局部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時,應立即取下藥膏,禁止抓撓,不宜擅自塗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癒。

3.若皮膚出現紅腫、水泡等嚴重反應,需及時至皮膚科就醫。文圖/紅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