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冬病夏來治,三伏貼、艾灸、拔罐適合哪些疾病?

盛夏時節,隨著氣溫的上升,「冬病夏治」也在逐步的升溫,各大醫院都迎來了「貼敷」、「伏灸」的熱潮,又到了一年治病的好時節。那麼,為什麼冬天的病要夏天治呢?

什麼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的特色療法,根據《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長夏勝冬」、「天人合一」、「未病先防「的理論利用夏季三伏時令,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之時,通過藥物或非藥物療法,以補養陽氣、溫通經絡、散寒驅邪、調暢氣血,來鼓舞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祛除陰寒之病邪,從而達到治療或預防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虛寒性疾病。而虛寒性疾病指的是正氣虛弱、陽氣不足而又兼有裡寒的病症。

冬病夏治的3種治療方法

冬病夏治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療法和非藥物療法,藥物療法包括內服湯藥煎劑和中藥穴位貼敷及注射,非藥物療法包括針刺、艾灸、拔罐、刮痧、推拿等。在此介紹三種常用治療方法。

1.三伏貼

三伏貼,即中藥穴位貼敷,於每年夏季最熱的三伏天進行,以中藥直接貼敷於穴位上,通過刺激穴位,循經傳導,深達臟腑,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適應症: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氣腫、肺心病、慢性咳嗽、反覆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種虛寒性的肺系疾病。

禁忌症:上述適應症的急性發作期;感冒期間及發熱病人;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損者;妊娠期婦女;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血液病等慢性病病情不穩定者。

2.艾灸

艾灸,即用艾葉製成的艾絨、艾炷、艾條,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燃燒,直接或間接地施以適當的溫熱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調節臟腑功能,維護體內陰陽平衡而達到治病和養生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

適應症:外感風寒、營衛氣血失調諸症;經絡阻滯及風寒濕痹各種關節病證,如腰腿冷痛、頸腰椎病、關節炎等;拔毒泄熱,疔癰瘡毒;中氣下陷的脫肛、子宮脫垂、崩漏帶下、宮寒、胎動不安;各種因風寒引起的痛症;慢性久病、陽氣衰弱、怕風怕冷、麻木痿軟;脾胃虛弱,如慢性虛寒性腸胃病、慢性腹瀉;腎虛陰虧、遺精早泄、陽痿、腰膝無力等症;無病自疚,可增強抗病能力,使精力充沛,延年益壽。總之,艾灸的適應病症很廣泛。

禁忌症: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婦女經期忌灸;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呈惡病質的垂危狀態等忌灸;顏面部不宜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睾丸等不宜灸;大動脈處、靜脈血管、心臟部位等不宜施灸。

3.拔罐

拔罐法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造成罐內負壓,使之吸附於施術部位,通過負壓、溫熱等作用治療疾病,達到溫經通絡、散寒除濕、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具有開泄腠理、扶正祛邪、調整陰陽、治癒疾病的功能。

適應症:風寒濕痹、頸肩腰背腿痛、關節痛、軟組織閃挫扭傷及傷風感冒、頭痛、咳嗽、哮喘、胃痛、嘔吐、腹痛、腹瀉、痛經等。

禁忌證:皮膚潰瘍、水腫及大血管處;過飢、過飽、醉酒時;高熱抽搐及凝血功能機制障礙者;孕婦腰骶部及腹部、婦女經期均不宜拔罐。

溫馨提示:

1)冬病夏治期間慎食大量寒涼肥甘滋膩之品(即生冷寒涼、油膩甜膩、重口味及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以免因大量進食,致脾胃受損,導致消化減弱,甚至損及一身之陽氣,影響治療效果。

2)冬病夏治的時間和療程:於每年夏季的三伏天進行,每伏第1天開始,如為穴位貼敷,則連續三天,每次成人2-4小時,根據個體差異,貼敷時間可適當調整(如貼敷後出現局部皮膚反應,可酌情隔日或延緩貼敷)。如為艾灸和拔罐,則需經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和病證辨證後,制定治療時間。一般三年為一個療程,有效者可連續治療數個療程。冬病夏治貴在堅持,其意義在於減少「冬病」發病,減緩病情進展,因即時效果不明顯,不能立竿見影看到療效,若不能堅持三年的療程則會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3)冬病夏治的治療方法不是萬能的,只是疾病治療方法的一種,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療,所以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正確合理的聯合內服藥治療。其次,以上三種治療方法包含了中醫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建議在正規醫院的中醫師指導下,根據個體體質和病證辨證後施用。

微醫(掛號網)疾病知識庫https://www.guahao.com/kb 收錄超過70000種疾病、5000種癥狀和8000多種藥品、手術項目、檢查項目;覆蓋全國7000多家醫院和60000多醫生的資訊等,以及相關在線問診、文章、帖子和問答等優質內容,匯聚各類健康知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