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羲之被傳的出神入化,學他卻很難突破,這本「書論」揭示實情!

提起書法,很多人立馬在腦海中浮現用毛筆寫漢字的畫面,令人神往。而說起書法家,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實力最強、地位最高、名氣最大的書法家就是王羲之。他在中國歷史上兩次被全國性推廣,成為中國古代書法正統。真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書法天下莫非王字!

王羲之名氣大,學習他的書法的人也非常多,幾乎每一個學習書法的人都要去寫一寫他的字。一方面是仰慕「書聖」威名,另一方面則是傾慕他的字。王羲之的代表作《蘭亭序》被冠之以「天下第一行書」。千百年來,被無數喜歡、學習書法的朋友們奉為楷模,甚至出現了不學「王字」就不是書法的偏激論述。隨著王羲之被不斷追捧,「書聖」也增添了不少神話的色彩,那原本的王羲之是什麼樣子呢?

王羲之出生在一個非常好的家庭,東晉最大的氏族。他從小就喜歡書法,彷彿這一世就註定了要為書法而生。王家是書法世家,父輩們繼承了鍾繇的書法精髓,因此王羲之具有得天獨厚的成長條件。倘若換成是一般人,也不一定能夠成為大才,但是,王羲之不一樣,他對書法癡迷的程度令人難以想像,他最崇拜漢代的「草聖」張芝,於是效仿他臨池學書。有師傅引導,天分高,再加上夠努力,王羲之不成功也難。

成名後的王羲之依然非常努力,對書法的探究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書法作品,比如《蘭亭序》、《十七帖》、《喪亂帖》和《快雪時晴帖》。除了《蘭亭序》以外其他都是王羲之跟親戚或朋友之間往來的書信、手劄。因為《蘭亭序》的名氣最大,一般人學習王羲之書法都局限在了《蘭亭序》上。最後有成就的都擺脫了王羲之的面貌。筆者好奇的是,世人都在學習王羲之的書法,卻很少有人提及王羲之書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古人學習王羲之很多都是淺嘗輒止,像虞世南、褚遂良、米芾、文徵明等有遠見卓識的大家,他們知道王羲之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一味學習很難有所突破,必須尋求轉機,重新突破。而一般的學書者只知道在《蘭亭序》裡面打轉,幾十年也毫無突破。最終也不會有什麼成就。其實,以《蘭亭序》這種高深莫測的書法,一般人學習最多也就領悟個兩三層吧,再加上沒有老師傳授筆法、指點迷津,真的很難有什麼成就。舉個例子,普通的一座山好爬上山頂呢?還是珠穆朗瑪峰好爬上山頂呢?

在學習王羲之書法的眾人當中,很少有人能像陸柬之和趙孟頫這樣的,陸柬之是得到了王羲之的筆法,趙孟頫天資過人,用工最勤奮日書萬字,是一般人根本做不到的。也就是說一般學習王羲之書法的人要麼另尋出路,要麼半途而廢。也就不會注意到王羲之的書法理論。最近筆者也非常好奇,很多書法家都會將自己的書法心得和體會著書立說傳給後人,作為「書聖」的王羲之為什麼沒有書法理論呢?

其實,王羲之也有一部書法理論,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王羲之書論》開頭一句就寫到:「余覽李斯等論筆勢,及鍾繇書,骨甚是不輕,恐子孫不記,故敘而論之。」這最後兩句可以看出王羲之的良苦用心。這篇書論很簡短,但是句句珠璣,都是精華,每一句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學習。「夫書,不貴平正安穩。先須用筆,有偃有仰,有欹有斜,或小或大,或長或短。」這個觀念就讓我們很意外了,孫過庭曾說初學分布務求平正。王羲之似乎更加高妙,學書法平正、平穩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先搞清楚筆法,俯仰、斜正、大小、長短要多變化。

「凡作一字,或類篆籀,或似鵠頭;或如散隸,或近八分;或如蟲食木葉,或如水中科鬥;或如壯士佩劍,或似婦女纖麗。「這句話講的是,一個字裡邊筆法要豐富、可以加入篆書、隸書等多種筆畫,賦予筆畫多種形態的生命力!也就是說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內涵要非常豐富,看張旭的肚痛貼,開頭兩字也是章草的寫法,與後面狂草大不相同。再看何紹基的草書,筆法豐富,融合篆、隸、楷等筆法,難怪是清代第一高手。可見,一般人的書法只能按部就班,一點一點努力。而大師的書法則是另闢蹊徑、又合情合理,微妙的很啊!

《王羲之書論》非常精妙,不是筆者三言兩語就可以講的清楚的……大家如果有什麼不同的理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