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突破2.5兆!險資債權、股權計劃注冊總規模去年增4547億

在股市震蕩的大背景下,可以帶來穩定回報的債權計劃對保險投資的吸引力凸顯。

近日,中國保險資管協會發布的2018年資產管理產品注冊數據顯示,2018年26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注冊債權投資計劃和股權投資計劃共213項,合計注冊規模4547.26億元。

以總規模來看,2018年的數據低於2017年,亦是2015年以來的首次下降,但如果按具體投資類目,卻有不同表現。不動產債權計劃和股權投資計劃注冊規模同比下降,但基礎設施債權計劃注冊產品數和注冊規模卻分別增長了40項和474億元,創下2015年以來新高。

多個針對保險資管的調查研究顯示,不少投資官預期今年年利率下行以及優質資產稀缺,降低對市場風險類資產的持有,減少波動和規避大周期下行領域,成為一些投資官今年的投資思路。基礎設施債權計劃即是最受保險在機構關注的投資類別之一。

債權、股權計劃注冊總規模超2.5兆

債權計劃和股權計劃是保險資管發起設立的資管產品,用於投向實體企業或項目。原中國保監會於2006年頒布《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試點管理辦法》,開啟了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項目的大門,2012年債權計劃由備案製改為注冊製,進一步加快了債權計劃投資步伐。

目前,以基礎設施債權計劃為代表的另類投資已成為險資最重要的投資類別之一。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有121項,注冊規模2940.86億元;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89項,注冊規模1245.40億元;股權投資計劃3項,注冊規模361億元。

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是指由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等專業投資機構作為發起人和管理人,依據信託原理,發行債權投資計劃受益憑證,向保險公司等委託人募集資金,投資交通、通訊、能源、市政、環境保護等五大行業的國家級重點基礎設施項目,按照約定支付本金和預期收益的金融工具。

股權投資計劃,指的是由保險資管機構作為管理人發起設立,向投資人募集資金並進行投資管理,由託管人進行託管,直接或間接投資於未上市企業股權的金融工具。

相比保險資金的股權投資計劃,債權投資計劃更具有安全性和穩定性。近年來,保險資管公司多通過設立債權投資計劃將資金投向實體經濟,為融資主體解決融資需求,支持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保險機構作為持有大額、長期資金的重要機構投資者,投資基礎設施項目,能夠深入參與國民經濟生活,同時也有助於拓寬保險資金運用管道,改善保險資產負債匹配狀況,分散資本市場投資風險,促進保險資金與其他社會資源配置的有效結合。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保險資管公司累計發起設立各類債權、股權投資計劃1056項,合計備案(注冊)規模25301.40億元。

基礎設施投資創新高,不動產債權計劃銳減868億

與2017年相關資管產品注冊情況相比,2018年注冊情況呈現以下三個顯著特點:

一是全年注冊規模減少。2018年全年注冊量低於2017年的217項和規模5085億元。根據中國銀保監會數據,相較於2017年底“其他投資”在總投資資產中40.19%的高佔比,2018年險資投資於“其他投資”的資產佔比(39.08%)也出現了2013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二是年末效應凸顯。2018年11月和12月注冊規模1793.22億元,達到全年注冊規模量的近四成。具體到2018年12月份單月,17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共注冊各類資產管理產品38項,合計注冊規模1064.10億元,注冊產品數和注冊規模繼11月創高峰後,再度創下今年以來的月度新高。其中,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21項,注冊規模541億元;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16項,注冊規模217.10億元;股權投資計劃1項,注冊規模306億元。

三是不動產債權計劃銳減。投向不動產的債權計劃明顯減少,而投向基建的債權計劃則保持穩步增長。數據顯示,2018年不動產債權計劃的注冊數量僅89項,遠低於2017年的123項,注冊規模也有較2017年少868.12億元。與之相反,2018年基礎設施類債權計劃的注冊數量達121項,遠超2017年全年的81項,注冊規模也超2017年的2466.45億元,創下新高。

綜合來看,2018年以債權計劃投資呈現上述特點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從非標資產投資增速下滑的大趨勢看,主要原因包括部分非標資產到期及提前還本;受市場政策影響,非標資產供給下降;資管新規落地實施和信用違約頻頻的雙重壓力下,保險公司自身嚴選優質項目等。

二是,在巨集觀經濟預期下行的大背景下,資產荒成為手握待配置資金的保險機構最憂慮的問題之一,加上保險負債端每年都會衝擊“好采頭”,2018年下半年多注冊一些項目有利於今年投資和募資。而且,流程簡化為注冊提速提供便利。2018年下半年,保險資管協會對注冊流程進行了優化,產品注冊時長由四年前的30~60個工作日縮短到平均5.63個工作日,其中便捷注冊僅用時平均1.81個工作日。

三是,在地產調控背景下,相較國家政策導向明確的基礎設施投資,險資對不動產投資的預期出現分化,相關不動產項目的注冊也比較謹慎。

逾八成機構看好基礎設施債權計劃

今年,以基礎設施債權計劃為代表的另類投資依然是險資投資重點。

根據中國保險資管協會前不久發布的2019年第一期中國保險資管業投資者信心調查結果:另類投資方面,2019年保險機構另類投資重點是服務實體經濟相關領域,最受青睞的四大投資方向是國家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醫療、養老、健康等產業投資,科技產業發展,國家區域經濟發展等。

調查顯示,80%和89.3%的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管機構未來半年看好國家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平安資管今年初發布的2019投資展望研究分析認為,在傳統金融資產低回報、高波動的背景下,疊加“資產荒”再現,另類資產以其較高的回報率,以及與傳統股債資產之間較低的相關性等特點,具備超配價值。

券商中國於今年初開展的2019年中國保險投資官調查顯示,不少投資官預期今年年利率下行以及優質資產稀缺,因此降低對市場風險類資產的持有,減少波動和規避大周期下行領域,成為一些投資官今年的思路。

“股票在低位,債券面臨信用寬鬆和可能出現的降息,基礎設施具有抗通脹的穩定回報。”一位投資官表示。

“雖然A股估值整體處於歷史低位,但是部分企業由於受到出口下滑、經濟下行的影響,盈利也在逐漸下滑,考慮到未來1年經濟下行的壓力,還不能判斷估值位於底部,只能判斷出A股估值整體處於較低的位置。”有投資官表示。

基於這樣的基本判斷,2019年保險投資官傾向於增加基礎設施投資、股票、股基,傾向於減少的資產包括現金類資產和不動產。

另一方面,資產荒再度來襲的情況下,保險資金選擇面縮窄,而基礎設施投資仍然處於比較穩健的增長區間,也為險資投資提供了機會。

平安資管今年初發布的2019年投資展望研究分析,基建投資歷來是托底經濟最易啟動的工具,國務院“基建補短板”的提法釋放了積極的政策信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釋放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整頓要更注重節奏的把控,加上相關“開前門,堵 後門”的措施推出,預計2019年基建投資增速將較2018年反彈。但高債務依賴性、高杠杆屬性製約基建投資回升的空間,在4%~5%的實際赤字率假設下,對應的基建投資增速為5%~10%。

當然,和此前相比,在市場利率明顯變化的環境下,保險債權計劃收益率也呈現出比較顯著的下行特徵。從過去三年看,保險債權計劃的收益率已明顯下行。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實際注冊債權計劃平均投資收益率為5.78%,而2015年基礎設施債權計劃平均收益率6.61%、不動產債權計劃平均收益率7.25%。

據了解,2018年以來債權計劃收益率逐步下滑,2018年年初的收益率在6%以上,現在基本在5.8%,優質項目甚至到了5.5%左右。

一位合資壽險公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告訴記者,由於擔心經濟下行帶來資產荒和債券收益率下降問題,該公司自2018年起積極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例如2018年至今加大了債券資產配置,同時也增配了一些3~5年的債權計劃等非標資產。在他看來,在利率下行大背景下,目前的收益率依然具有配置價值。

除了青睞基礎設施債權計劃,監管部門為保險投資鬆綁也有望刺激險資的多元化投資。

例如,過去,設立股權投資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這兩類產品的需要向銀保監會提交相關申請,待評估完成後再到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注冊,一定程度上仍是核準製;2018年底,中國銀保監會下發檔案,簡化了保險機構發起設立的股權投資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的審批流程,現在,發起設立的保險機構直接向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提交資料辦理相關注冊工作,產品設立的效率將大大提升。

百萬用戶都在看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