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65歲的哥斯拉,正面臨最大的老年危機

作者 |長弓手地鼠,獨立影評人,遊戲策劃

1954年,當第一部哥斯拉電影在日本上線時,哥斯拉這個看上去亦正亦邪的奇怪形象便出現在廣大的觀眾面前。至今為止,哥斯拉作為日本文化中的一部分,已經足以代表日本戰後的整個發展近況。

但若是觀眾仔細將2016年庵野秀明拍攝的電影《真·哥斯拉》和2014版《哥斯拉》以及2019版《哥斯拉2》進行對比後,你會發現哥斯拉的這個形象,早已經從那個“破壞神”般的矛盾,轉變成了“怪獸競技場”中的一個取樂對象。

《哥斯拉2怪獸之王》就是這樣一部“競技場式”的哥斯拉電影。

本循著“帝王計劃系列”,哥斯拉一開始便奠定了人類守護者這一形象。他帶領著以美國為首的艦隊四處打擊其他怪獸,在全人類(美國)的注視下顯得偉光正。

儘管美國傳統文化中的守護者應該是金剛這種誕生於美國大蕭條時期集野蠻與柔情於一身的怪物,但從遙遠東方的核廢料中誕生的哥斯拉,幾乎在一瞬間就將金剛的工作崗位強製拿下。這也怪不得帝王計劃系列電影的下一部是金剛大戰哥斯拉——畢竟,野蠻人總要有一些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

混亂的鏡頭安排難以讓前來觀看怪獸肉搏的觀眾們滿意,而女主生硬的情感轉折以及毫無存在感的泰溫·蘭尼斯特幾乎將這部片子的反派削弱至幾乎為0。

誕生於各國神話的正或邪的存在而出現的13頭怪獸僅僅只是在電視畫面和最終片尾向哥斯拉致敬的畫面出現一下,其他的情況下基本沒有任何存在感。這不由得讓人感歎,在君臨城等待大象許久的瑟曦可能真的沒想到,黃金團的大象正忙著尋找並朝拜自己的王者哥斯拉。

在這般僵硬的讓人難以下口的劇情解構和糟糕的電影調度之下,觀眾看到的是一部競技場式的哥斯拉電影——1V1 2V2的怪獸競技場。電影院的座位不再是單純的座位,而是演變成了具有3D聲光效果的圓形競技場。只不過在這個競技場之中打架的怪物,絲毫沒有怪物所應該帶來的力量感。

恰好相反,《哥斯拉2怪獸之王》中的大部分鏡頭,除了怪物在移動過程中摧毀的建築物產生的各種塵埃,剩下的便是天青色,聖光色,黃色,火紅色四種顏色的光波互相在3D銀幕面前製造RGB效果。好在國內院線的放映機普遍質量過硬效果出眾,否則在一片霧霾和光汙染之下,誰又能夠看清楚怪獸們是怎麽打架的呢?

《哥斯拉2怪獸之王》本身,既是《金剛·骷髏島》之後的又一次下限展示。也是繼《酷斯拉》之後的又一次災難。只不過變化的是螢幕CGI技術,還有影院的電影設備罷了。影片生硬的通過對話不斷展現怪物的原設,也在不斷地向觀眾展現快餐化的哥斯拉會是怎麽一種經不起推敲的味道。

在這版哥斯拉之前,2016年日本導演庵野秀明拍攝了一部預示著日本哥斯拉終結的電影《真·哥斯拉》。我們也得以在這部電影之中,感受到日本對哥斯拉這一從1954年至今的“隱喻問題”給出的完美解答。

我的恩師,台灣著名影評人焚紙樓先生曾經撰寫過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而在這部影評中,他提出來了一個讓我覺得十分貼切的觀點——日版哥斯拉的三個矛盾要素:核子原罪,國寶,怪獸

我們都知道,日本在二戰中遭到了原子彈的攻擊。於廣島和長崎引爆的兩枚原子彈和他帶來的強大破壞力,幾乎對日本而言如同天罰一般。在那個年代下,沒有任何的設備能夠抵擋原子彈所帶來的傷害。原子彈所帶來的瞬間傷害和持續傷害,如同地獄畫卷的展開一般展現在日本人眼前,這使得日本人產生了對核子能的恐懼。

而在戰後飛速發展的日本,有一個矛盾點也擺在了他們的面前——核電。

眾所周知,相較於其他燃料電能提供方式來說,核電幾乎是一種能量巨大且十分方便的能源提供方式。人類在1951年就研究出了核電,1954年,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下潛。

而對於日本人而言,核子能的運用的本質帶有一種恐懼——這種恐懼並不只是對於核能本身的恐懼,而是對於熟悉運用核能之後,將其武器化的一種恐懼。這種恐懼便被稱呼為核子恐懼,而哥斯拉便是誕生在這種核子恐懼框架下的產物。

在東寶的原設中,哥斯拉誕生於美國沉於日本海床的核廢料之中,本來只是日本傳說中的守護神,卻在核廢料的影響下形成了身形龐大的怪物。哥斯拉破壞力驚人,在他聚能時能夠在他身邊監測到巨大的異塵餘生波動。

而他的原子吐息幾乎就是將核異塵餘生集中放大形成一種射線,可以破壞和沾染射線所照射到的區域。這與日本人在核武器之後得出來的恐懼是相同的。第一版哥斯拉就是如同核武器版的存在。日本人對哥斯拉表現出來的未知,就正好是哥斯拉本身帶來的一種未知。

第一部哥斯拉在日本本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在同樣是原設的圓谷英一的繼續創作下,哥斯拉逐漸成為日本的國寶。成為國寶的本身也帶來了一個非常嚴重的衝突——在哥斯拉電影中,日本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哥斯拉是因為投放在海底的核廢料所變異成為的怪獸,他走到岸上,破壞,摧毀,製造各種各樣屬於怪獸的麻煩。

但另一方面,人們又很喜歡哥斯拉,這是日本文化的形象。在怪獸對怪獸的電影出現後,人們對哥斯拉這一形象的喜愛讓哥斯拉成為了日本的國寶。這是一種非常詭異的衝突,而在東寶共計31部的哥斯拉電影中,哥斯拉一會兒扮演守護神,一會兒扮演破壞神。直到最後機械哥斯拉的衰敗,才最終將哥斯拉電影的熱度徹底降低。

美國便是在這樣的一個微妙的時期接下的“哥斯拉”,他們索性拋棄了核子原罪,默認二代哥斯拉本身就是守護神。哥斯拉的形象至始至終都在保護所有人類,和其他的怪獸抗衡。保護著人類星球。於是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帝王計劃系列”。

可這麽些年來,日本本土有所變化嗎?有。

科技的發展使得核能逐漸成為日本的主要能源,即便在哥斯拉電影之中的人類每當建造一座核電站便會被哥斯拉一下子摧毀,但現實中的日本人在核能的恐懼與陰影之下最終讓核能走進了千家萬戶。

日本成為了原子能機構成員之一,他們證明他們能夠和原子能共存。

對,重點就在這,共存。

時間一晃來到了2016年,庵野秀明的《真·哥斯拉》便是誕生在上面提到的“共存”概念之中。

2016版的哥斯拉裡的日本政府雖然看上去有些拖遝,但在電影的後半段,人類力量最終集合在一起,進行著對抗哥斯拉的戰爭時,你根本看不到屬於其他電影的那些元素——16版的《真·哥斯拉》沒有人在談戀愛,沒有人在勾心鬥角。人類只是單純的展示他們的智慧,力量,以及他們對抗哥斯拉的能力。

集人類所有的能力,在對抗自己所不可能對抗的事物中展現自己的能力。而最終,當哥斯拉被注射的冷凍劑凍住的那一刻。主角站在屋頂上,卻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

“最終,我們只能跟哥斯拉共存了”。

這才是哥斯拉電影的核心,2016年的日本已經成為了核能大國。雖然期間他們見證了各種各樣的洩露,甚至也看到了俄羅斯車諾比核電站爆炸事故。甚至他們自己的福島核電站也出現了類似的麻煩。

但事實上,這些如同哥斯拉再現,哥斯拉登陸般的恐慌,最終在人類的手上得到了控制。人類不可能完全消滅核能,因為核能幾乎是現如今人類獲得的最好的能源。國家也不可能拋棄核威懾和核武器,甚至迄今為止,如果你上街抓住一個小學生問他最強的武器是什麽,他也一定毫不猶豫的回答你“核武器”。

人類在試圖掌握核能的本身也在接受核能所帶來的恐懼,正如同哥斯拉本身亦正亦邪的形象一般。庵野秀明給了這個話題最好的一個解釋——人類再也不需要懼怕哥斯拉本身,人類已經給哥斯拉三元素一個非常好的解答。

所以,當我們回到美版哥斯拉的視角來看。哥斯拉作為守護神本身已經失去了金剛亦或者是日版哥斯拉那種深邃的含義。哥斯拉電影本身已經變成了一種幾乎是變形金剛式的存在,而所有的觀眾不過是在電影院目睹下一場哥斯拉應該大戰哪個怪獸而已。對於觀眾而言,美版哥斯拉就像是個怪獸競技場。一個古老,野蠻,單調的博弈罷了。

或許對於從誕生之初到現在的六十幾年中,哥斯拉本身已經失去了讓人類畏懼和思考的能力。但美版的哥斯拉相較於日版而言則更像是一種傲慢。這種傲慢屬於人類對娛樂的追求和對自我的自信。

或許對於六十五歲高齡的哥斯拉來說,反思和畏懼本身已經隨著科技發展逐漸消散。剩下的只不過是不斷地在高尖端的科幻設想,以及各種關於怪物對抗的想象之中存在的享樂主義罷了。

畢竟,沒有人會記得競技場的角鬥士背後的故事,他們只是向上或者向下擺弄著自己的大拇指,然後期待看到下一場野蠻而充滿血腥味的戰鬥罷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