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治天皇:日本唯一的最強大帝

如果明治天皇(めいじてんのう,1852年11月3日-1912年7月30日)和他的父親一樣在三十六歲的時候英年早逝,那麽會是什麽情況?人們可能只會模糊地記得他是維新時期的一名君主。

但是明治天皇在位時間長,還給人留下的堅定不移的印象。長壽加上兢兢業業,他最終獲得了令人敬畏的、甚至是神聖的權威,成為長長的天皇名單中最著名的一位

JapanGov 日本國大使館提供

還記得1868年日本社會揭開新時代大幕,明治維新開啟了現代化發展之路。明治天皇即位後,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應該把時鐘撥到20世紀。於是日本成了唯一一個既保留了自身傳統和原生文化,同時又實現了現代化發展的國家。

今年(2018年)正值日本明治維新150周年,我們也趕在今天——明治天皇逝世106周年日前,最新推出了譯叢系列028號《明治天皇:1852—1912》(理想國出品,2018年8月)。作者詳細勾畫了明治的一生:他生於幾百年來一直拒絕接觸西方的國家,卻親眼目睹日本變成世界強國,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員。

明治天皇:終 章

節選自《明治天皇:1852—1912》

文:唐納德·基恩

明治天皇像,明治身穿正式服裝,頭上戴著高高的冠冕,可能是內田九一攝於1872年

與過去五百年統治日本的天皇不同,明治天皇即使在死後也沒有被人遺忘。“明治”這一稱呼來自於年號,不可避免地出現在以始於明治維新的明治歷史研究的標題當中,在沒有提及明治天皇的書籍中也頻繁出現。

天皇一生中受到廣大民眾的崇拜,較之獨特個性,更多的是因為他是將日本從昏暗的東方君主國轉變成位列強國之一的現代國家的推動力量。

死後他被尊為神,受到了高度崇拜,這可以從在東京修建的“明治神宮”中看出來。他的生日(11月3日)成為了全國性的假日,被認為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慶典。

隨著曾在明治時代生活過的日本人漸漸減少,人們逐漸將“明治”當成一個名字,也常常將他的成就與為他效勞的文武百官的成就相混淆。明治天皇雖沒有被人遺忘,但要說出一個無可置疑地應歸功於他的功績,大多數日本人都會感到比較困難。

不僅是與明治天皇有關的記憶漸漸淡化,就連其在位期間的許多標誌建築物也消失了。一些消失在1923年的大地震或1945年的東京轟炸,更多毀於在意商業利潤的後世手中。明治時代的標誌性建築物——鹿鳴館——於1941年被拆毀。

位於東京站前面的一排排紅磚建築,似乎代表著明治時代後期的日本人所懷有的希望,即終有一天日本也能取得像倫敦那樣的商業成就。這些建築雖然在戰爭中幸存了下來,但在戰後只因被認為是低效能建築而拆毀。

每年新年,明治神宮都是參拜者人數最多的神社。但是,大概只有極少的人才會在鞠躬時回憶起神龕內的天皇,乞求他為來年賜福。明治位於京都的陵墓幾乎不見人影。明治和他的時代,就像中村草田男的俳句那樣,越來越遙遠。

雪落,而明治漸遠

伏見桃山陵(日語:伏見桃山陵)位於日本京都市伏見區,是明治天皇的陵寢。大正元年(1912年)9月14日,明治天皇安葬於此。

傳記就是讓其對象再次浮現在人們眼前。一位著名的傳記作家曾說,傳記作家必須“愛上”他的寫作對象。不過,“愛上”明治卻很困難,在最不正式的時候明治天皇也從未忘記身份或皇祖皇宗,並且他很少流露自己的感情

很多軼事講述了天皇在宴會上的情形。只要桌上有酒,他就不停地喝,然後步履不穩地離開。這記錄了天皇私人的一面,但最後也只是證實了一個很無趣的事實:和數百萬其他日本人一樣,天皇喜歡喝清酒。這並沒有拉近我們與天皇的距離。天皇和無名女子(包括據說是在旅行期間由地方人士獻上的女子)發生緋聞的小道傳言也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明治天皇

明治似乎總是排斥傳記作家為進一步接近他所做出的嘗試。除了在公共場合所表現出來的方方面面外,也許明治並沒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他是一個很少表露個人喜好、不以苦樂為意的人,幾乎從來都不抱怨自己遭受到的炎熱、寒冷、疲勞、饑餓或其他普通民眾遇到的苦難。

他總是擺出一副誇張的漠然置之的表情。一名侍從寫道,在軍演期間鳴炮時,他拒絕將棉布塞進耳朵裡,即使隨行的所有人都采取這一防範措施。

明治不講究生活舒適,大概可以歸因於他所受到的儒學教誨。但這在本質上與他父親以及宮中其他成員所接受的教誨是相同的,但他們都不像明治那樣恬淡寡欲。

和他的父親不同,明治很少發怒,也很少有任性隨意或不負責任的行為。他似乎擁有一些內在力量,使得他極少背離自己定下的行為準則。

直到生命的最後,就在他非常費力地掙扎著出席東京大學的畢業典禮以及參加樞密院的會議時,他都在遵循著這套準則。他不願意向任何人(甚至向自己)承認他在承受痛苦。

1909年,明治天皇觀摩軍演

侍從日野西資博回憶,天皇很少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我服侍天皇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從來沒有見到過天皇有過異常開心或極度悲痛的表情。”

有兩三天的時間,日野西都無法鼓起勇氣將伊藤博文被暗殺的消息告訴天皇,但是,在得知他最信任的大臣被暗殺時,天皇所說的只有“嗯”。在憲法會議上,當天皇獲悉彰仁親王的死訊時,他只是“嗯嗯”地點頭會意,而後,會議繼續進行。

在統治初期,明治從來沒有抱怨過在全國不同地方進行的繁重辛勞的巡幸,即便在各個目的地的住宿都很簡陋。遵循著那套行為準則,他可以忍受一整天挺直背坐在悶熱的轎子裡的折磨。

在到達後也不能獨處放鬆一下。明治天皇一到達目的地,就被絮叨地表達喜悅和感激的當地官員團團圍住,他需要專心地聽所有人說話,從未表現出厭煩。這種責任感也迫使他仔細視察當地的特產和遺跡,即使已經筋疲力盡。

當坐在轎子裡顛簸好幾個小時的時候,他在想些什麽呢?大多數的時間他可能在提醒自己,“這是朕的國土”。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萬世一系的天皇的後代,他們曾經統治自己正在巡幸的這個國家。

明治有義務遵循“國見”的古老傳統,視察這個國家的每一個地方。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放棄皇祖皇宗建立的先例,堅決不做可能讓皇祖皇宗不光彩的事情。

1888年6月,明治天皇在樞密院會議上審議憲法草案,右側站立者為伊藤博文。聖德紀念繪畫館,五姓田芳柳繪

同樣,天皇還將在旅途中遇到的人視為臣民。他沒有像平安時期的貴族那樣,幾乎將他們視為非人的卑賤者。明治也不討厭和百姓一起觀看馬戲表演、賽馬或煙花表演這些平民的娛樂活動;在旅行中,他有時候也會和百姓們一起吃簡單食物。

天皇晚年身邊都是出生卑微的人,比如他最信任的伊藤博文,可天皇沒有因為他們的出生而看不起他們。就像伊藤的例子所展示的那樣,有才能的人可以進入新貴族的行列,無論他們有著怎樣的出生。

在和外國人打交道時,明治總是彬彬有禮,甚至是誠懇親切。俄國皇太子尼古拉在大津受傷後,他關懷備至,不僅是因為擔心俄國攻打日本,而且還因為其對在遙遠的異國遭到襲擊的皇太子懷有同情之心。

每一個覲見過天皇的外國皇室成員都受到天皇非常親切的接待,因此私下或許會覺得自己是第一個感受到如此友好態度的人

俄國皇太子尼古拉二世在日本長崎時的照片,上野彥馬拍攝

明治所接見的外國人不限於國家首腦。他幾乎每天都會接見一些準備回國的外國技術專家或教師。很多外國人獲得了日本皇室授予的高級別勳章。鮮有國家像明治天皇統治時的日本那樣如此慷慨地授予勳章。

很難說清天皇對他統治期間日本所發生的變化有何反應。儘管天皇通常會遵循古製,但他似乎越來越不願意在新年時操持傳統儀式(如四方拜)。

回到京都時,他會去先皇的陵墓祭拜,而不是去神社;他認為信奉神道教要次於敬拜祖先。雖然很多皇祖皇宗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但他自己對佛教漠不關心,甚至有敵對情緒。

日本天皇“四方拜”是日本皇室“恆例祭奠儀式”之一,於每年正月元日寅時在皇宮中舉行。儀式中,天皇依次拜屬星、拜天地四方神祇、拜父母山陵,祈求國泰民安,福祚綿長。

有時候,善意的傳教士向天皇贈送《聖經》,但對明治來說,基督教是一個外來宗教,他不會考慮基督教的教義。儘管明治天皇對基督教沒有興趣,但他似乎對在治世期間湧入日本的西方事物並不排斥

在日常生活中,明治天皇經常穿軍裝或雙排扣長禮服,很少見他在公共場合穿日式服裝。此外,他也不反對皇后偏愛歐洲式樣服裝的喜好。他最喜歡的似乎是日本料理,但對於正式的宴會中提供的西餐也會毫無怨言地享用,甚至還吃得津津有味。

在一場大火燒毀了舊的宮殿後,明治盡可能推遲建造新宮殿。雖然最終為了給外國賓客留下深刻印象以及維護國家聲望,還是將宮殿建造得富麗堂皇。但宮殿中不允許賓客進入的地方仍然很簡陋。一直以來,明治似乎都不願把錢花在自己身上,他對製服縫縫補補的故事就能證明這一點。

明治天皇像吉歐索尼 繪

明治的消遣活動包括聽留聲機,並跟著一起哼唱,尤其是在播放軍樂的時候。晚年時他有了一個新的娛樂活動,就是看活動寫真。他喜歡舶來品,但這並不是拒絕日本傳統藝術,而只是接受最新發明。另外,他喜歡的體育運動——蹴鞠和射箭——就很傳統,而且他比較偏愛日本的藝術品。

天皇也有一些小怪癖。歐文·貝爾茨回憶道:

他無法忍受皇后的座椅和他的一樣高。他想要禦座更高些,但井上馨反對。某天進宮謁見時,井上發現天皇的禦座下面偷偷地放了一個很厚的絲製墊子,他將墊子扯出來,扔到宮室的一個角落,這自然導致了天皇和他“大吵”。

天皇沒有什麽需要消耗腦力的愛好。侍從日野西寫道:

我幾乎從來沒有見過他讀任何東西。他只在年初聽講座時看書。也許當他還住在赤阪行宮的時候,有更多的空閑時間看書;然而,當處理國事的壓力日益增大,有越來越多的事情佔用他的時間時,這種事情想必就沒有了。在我服侍他的所有時刻,我從來沒有見過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在讀書。

即使明治不讀書、不看報,他也會設法從每日回答谘詢的官員那裡獲得有關世界局勢的大量資訊。毫無疑問,在會見外國賓客之前,他會大概了解他們國家的情況

在這方面的見解明治天皇給賓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每年年初聽取的講座,激發了他對歷史或哲學的興趣,但從來沒能促使他對這些話題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他似乎沒有讀過那時期的文學作品或短歌詩集,更別提學術專著了。

元田永孚,明治天皇的老師和私人顧問,致力於明治天皇的君德輔導。

天皇真正學習過的學問主要是元田永孚闡釋的儒家傳統,這些講座持續到他30歲,無疑幫助他形成一種嚴於律己的責任感。他極少拒絕做別人期望他去做的事情,在熊本的軍演結束時他固執地不參加宴會卻是例外。

天皇似乎特別討厭大臣們(或其他人)迫使其適應他們的計劃。他拒絕利用身在奈良的機會去祭拜神武天皇的山陵一事就很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他並非不樂意祭拜先祖的山陵,而是不喜歡讓其他人來決定應該做什麽

不過最後天皇通常都會被說服,如果沒有,之後他也會道歉。雖然在統治期間,他似乎有一段時期不願意履行作為統治者應當做的日常事務。也許因為他厭倦了文書工作,或厭煩了那些顧問。但總的來說,他責任心強,很少不顧及大臣的意見。

1894年,明治天皇對清朝宣戰詔書。

天皇信賴他的大臣,這讓我們難以確定以天皇名義做出的決定中,哪些是他做出的,哪些是大臣們做出的。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詔書一定是那些文言文素養比他好的人士寫的。不過我們無法知道,詔書在何種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個人意見。也許可以比較穩妥地說,詔書並沒有違背他的意願。

詔書中常常出現一個主題,以至於我們會覺得這是天皇最深刻的信念:他反覆強調希望和平。雖然他喜歡穿製服、觀摩陸軍演習,但從天皇對治世期間發生的戰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來看,他真的不喜歡戰爭。

在西南戰爭期間,他如此漠不關心,以致拒絕履行擔任國家元首的義務,甚至拒絕完成學業。在1894年向清朝宣戰時,他表示反對。在日俄戰爭期間,得知旅順大捷時,他的第一反應不是喜極而泣,而是下令妥善對待敵軍將領。天皇堅持強調他對和平的渴望……

1912年9月14日,給明治天皇送葬的隊伍到達桃山。

也許天皇的最大成就就是在位時間比較長久。就這一點而言,他與幾乎同時期的維多利亞女王相似——靠著統治時間長久,她獲得了偉大君主的美譽。

如果明治和他的父親一樣在三十六歲的時候英年早逝,那麽會是什麽情況?人們可能只會模糊地記得他是維新時期的一名君主。

但是,他在位時間長,以及給人留下的堅定不移的印象,都使他獲得了令人敬畏的、甚至是神聖的權威。

就在他駕崩後不久,《太陽》雜誌出版了一期臨時增刊,標題是《明治聖天子》。在他駕崩當日,《大阪每日新聞》的頭版發表了一篇文章,稱逝世的天皇為“大帝”,這個和彼得大帝一樣的稱呼之後頻繁使用,直到194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

對為什麽給自己的書命名為“明治大帝”,飛鳥井雅道解釋說:“這是因為在日本近代史——不,在日本的整個歷史中——除了明治以外,再無其他大帝。明治天皇無疑留下了一代聖君的足跡。”

編 按 _ 張怡婷

圖片影片來源於網絡

【新書推薦】

理想國譯叢 028

《明治天皇:1852—1912》

歷史︱傳記

[美] 唐納德·基恩 著

曾小楚、伍秋玉 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