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拔罐拔出水皰,是濕氣重,還是技術差?

氣象稍微熱點,走在大街上,不時就能看見許多人身上圓圓的或深或淺的罐印。

這都是拔罐留下的產物啊!

說起拔罐,估計大家都不陌生了。簡單說來,它是以罐為工具,通過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對人體穴位、經絡形成吸拔和刺激,以達到治療病痛的效果。

受訪專家

莊禮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針灸學會副會長)

問題來了,拔罐出水皰,怕不怕?

不少人拔罐後,皮膚局部會出現紅點、淤血,甚至起水皰、血皰,便心生疑竇:

為什麼別人拔罐沒事,我拔罐有水皰?

是拔罐司機手藝不過關,還是自身濕氣太重?

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

01

皮膚潮紅、淤血,是正常反應

拔罐時,火罐的溫熱作用能促使局部血管擴張,增加血流量,加速血液循環,拔罐的負壓作用亦會造成體表毛細血管破裂,皮膚因而出現潮紅、發脹、淤血等情況,屬於正常現象。具體表現為——


局部皮膚隆起於罐口平面以上;

局部有牽拉發脹感,或發熱、溫暖、涼氣外出、舒適感等;

局部呈現潮紅、紫紅色,或出現丹痧(點狀紫紅色疹子)等。

02

起水皰,跟時間、負壓、溫度有關

拔罐時,有些人會出現水皰,主要是以下幾種緣由引起——

1

吸拔時間過長

由於體質不同,有些人留罐幾分鐘就會起皰,而有些人留罐20~30分鐘也沒事。因此建議第一次拔罐,時間短一點,等身體順應了再慢慢延長留罐時間。

2

罐內溫度過高

做閃罐時,較容易出現水皰,因為閃罐的溫度難以把控。如果技術人員操作閃罐時失當,更容易導致水皰。

3

罐內負壓過大

罐內負壓較大時,局部往往容易出現小水皰。

4

局部皮膚濕氣重

中醫認為的濕分為內濕和外濕,臟腑裡面的濕,如脾濕、腎濕,是內濕;感受外部環境濕氣的濕,如衣物潮濕未乾、淋雨受涼、居住環境潮濕,則為外濕。

濕氣有由表入裡的漸進過程,淺則傷皮肉筋骨關節,深則可入臟腑。

拔罐對祛除外濕較為有效。在外濕剛剛侵入人體表時,拔罐最好。而對於內濕,是不可能通過拔罐拔掉的,必須結合中藥內服來利濕。

03

看罐印能辨證?沒那麼簡單

網上流傳許多關於罐印辨證的說法,如:


紫黑色,代表供血不足、有積寒

紫色並伴有黑斑,代表氣血不暢通

淤斑或血泡灰白、色淡,代表虛寒、濕邪

.不同顏色的罐印,真的能看出身體問題?

其實,罐印代表疾病的意義不是很大。罐印顏色跟局部肌肉的豐厚程度、局部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吸拔的負壓大小、罐的大小等都有關。

拔罐後有點淤黑,意味局部血脈不通,但不能單憑罐印判斷疾病,還要結合病人身體的其他癥狀來辨證。

說罐印黑或紅,這樣的表述並不準確,應該用深或淺來表述。同一個人,排除其他因素影響,不同部位出現深淺不一的罐印,有些罐印比較深,說明該處局部血循環不通,局部有淤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