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聯儲將落入川普的掌控之中?

騰訊證券4月27日訊,相當時間以來,美國總統川普持續向美聯儲發難,最近更要將兩名終於自己的人安插到聯儲的理事會當中。這就讓市場不能不擔心全球最強大的央行可能落入川普的掌握,只為了他的短期目標,而不再為了經濟的長期繁榮服務。

那麽,這種恐懼的情緒到底有多大理由呢?前紐約聯儲行長、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副主席達德利(William Dudley)撰文稱,就個人而言,他的擔心也與日俱增,但也只是擔心而已,距離恐慌還遠得很。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作為美國貨幣政策的制定機構,必須遠離政治的干擾,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佔據壓倒性的多數。就算川普能夠通過種種運作讓摩爾(Stephen Moore)和另外一位盟友的提名獲得參議院的批準,就算這兩人在一切問題上都對他唯命是從,在委員會表決的十二票當中,這也只是兩票而已。靠著這個就要做到以政治乾預聯儲決策,還遠遠不夠。

委員會當前的成員們已經就貨幣政策的合適方向達成了高度的共識。鮑威爾2018年2月就任聯儲主席以來,委員會已經召開了九次會議,沒有一個人曾經在公開場合表達過自己的不同看法。如果委員會之前就存在裂痕,加入可能反對既定方針的人確實可能讓麻煩變得更大,好在,現實並不是那樣。

更加不必說,不同的人在委員會內的不同影響力,遠非票數所能夠體現。那些最專業的人——目前包括鮑威爾、克拉裡達(Richard Clarida)和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在聯儲內部的合作關係也最為密切,是他們在確定政策日程,因此也自然就具備最大的影響力。根據相關規定,如果有四名或者更多的聯儲理事在一起舉行會議,消息就必須公開,因此,在正式的委員會或者理事會會議之前,往往都是兩三位理事在一起預先確定方針。這同樣說明,那些不在核心群體之內的人,話語權要小得多。

簡而言之,不管川普提名的是誰,後者都將很難進入政策制定的核心圈子——除非其中一人成為聯儲主席。然而,眾所周知,鮑威爾已經明確表態要做完整個任期,即最早也要2022年2月卸任,新來者成為主席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雖然事情是如此,但要大家全然不當一回事也是不可能的。從當初的鮑威爾和克拉裡達,到眼下摩爾和凱恩(Herman Cain,已經宣布退出),前後兩輪提名的人選呈現出斷崖一般的落差。不難想見,若是聯儲理事會出現更多的空缺,完全可能有更多的帶著明確的政治任務的人被安插進來,破壞央行的貨幣政策決策過程。事實就是,如果川普獲得了連任,他就真的有可能以某個更加俯首帖耳的人選來接替鮑威爾。這也就意味著,下次大選的結果對於聯儲的長期獨立性其實也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拋開人事問題不談,總統一再公開發難,其實已經構成了對聯儲信譽實實在在的威脅。他總是把經濟表現糟糕的責任歸到聯儲頭上,而且似乎還能夠如願轉移外間批評的矛頭,這對於未來潛在的效仿者不啻一種慫恿。還有,當聯儲決定終止加息進程時,外間很自然就會覺得這是他們向川普的命令低頭了。哪怕事實並非如此,這種印象也會讓聯儲的正直性籠罩於陰影之中。

1993年,考慮到的國際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魯賓(Robert Rubin)意識到,總統批評聯儲政策的做法有百害而無一利,對於那之後的歷任總統而言,不對聯儲指手畫腳已經成為了一種不成文的原則。關鍵就在於,這樣的做法也不能改變聯儲的政策,反而會動搖市場對美國央行獨立性的信任。如果市場認定聯儲是背負著政治任務的——比如在大選到來前支持經濟,裝點門面——市場的波動就會變得更加劇烈,長期借貸成本也可能為了抵消通貨膨脹風險而高企。這些成本足以抵消干擾聯儲貨幣政策所能夠帶來的任何潛在好處。

然而,川普將所有這些考慮都拋到了腦後。他總是想讓聯儲做替罪羊的欲望只能說明,在他看來,相對於自己的得失,央行的獨立性根本不值一提。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鮑威爾和他的同事們越是努力工作,頂住川普的壓力,保住市場對他們獨立性的信任,川普需要為自己持續批評聯儲的錯誤所付出的代價就越小。(費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