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甄妃:那個讓曹操父子反目成仇的悲情女子

文:鳳凰女士(讀史特約作家)

我不鑽研歷史,更不願鑽歷史的牛角尖,對於史料,奉行集思廣益而後試圖作邏輯推斷。

我因為看了粵劇《洛神》,對於流傳千古的甄妃與曹植的戀情之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事緣於我那愛好粵劇的母親。記憶中,過去的十數年來,我的母親不時地在有意無意之間向我灌輸粵劇文化,而我始終如粵語所講的“隻耳入,隻耳出”,根本無心恭聽,直到最近,我居然能夠靜下心來端坐於電視機前,把一部七場戲的粵劇光碟分兩天兩次看完,真真是個奇跡。

我向來覺得粵劇的唱聲過於尖利,不知是否因母親的精誠所致還是因年齡漸長的緣故,我居然開始接受粵劇。

我剛剛看完的粵劇劇目有龍劍笙與梅雪詩的《紫釵記》和《帝女花》,還有就是林小群的《洛神》。經過上網查找,才發現《帝女花》原來被稱為粵劇的戲寶,可見我是個切頭切尾的粵劇盲。《洛神》這部戲倒是引發了我對其故事真實性的追究。

很快地,我在互聯網上讀盡了自己認為該讀的文章與文獻,腦海裡把所有相關的資訊過濾整理,漸漸地理出一條思路,與粵劇《洛神》的故事情節大有出入。不過,母親還是願意沉迷於戲劇的演繹。

甄妃(183年–221年),是漢末三國時代曹操兒子曹丕之妃,她原為袁術的兒媳婦,在當了三年袁家媳婦後,二十二歲時被迫改嫁曹丕。

當時,袁術被曹操打敗,甄女成為曹家的戰利品,尚未成家的十七歲的曹丕為她所驚豔,先下手為強,懇請其父成全這門婚事。

曹操其實也有意把這美少婦佔為己有,只是礙於與兒子爭婦而答應了曹丕的請求。於是,甄妃成為了曹丕的原配之妻,相繼誕下一子一女,即曹睿和東河公主。

其後的十八年,甄妃的身份一直是太子妃,曹丕在魏王曹操病逝後繼承曹氏基業,並廢黜漢獻帝,自立為帝。然而,甄妃並沒有被冊封為皇后,因為曹丕身邊纏繞著一位比甄妃年輕而工於心計的郭女王。

郭氏為圓其皇后夢,不惜施盡毒計,終使曹丕逼迫甄妃飲毒酒而身亡。

甄妃死後五年,曹丕得病而薨,他們的兒子曹睿繼位登基,追諡甄妃為昭明皇后。從此便有了“甄後”的稱謂。

鑒於甄妃生前未被封後,我認為,還是保留“甄妃”之稱為宜。

根據各項史書的記載,甄妃是名才色雙絕的女子。先說她的色,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曹丕之弟,在甄妃逝後的第二年,即公元223年,寫下千古名篇《感甄賦》,以絕筆把甄妃的天姿國色展示無遺。

如果說,從那文縐縐的字裡行間中去想象美若天仙的甄妃,頗費些功夫的話,那麽,憑曹操與子爭婦的事實,足見她是人間罕物。

曹操和他的兒子曹丕都只為甄妃的美貌所傾倒,事實上,甄妃的才情智慧也備受世人讚譽。

甄妃是甄家數名子女中年紀最小的,她也最聰穎和最好學,知書識禮的她早早就名聲遠播。當她十歲時,力勸其母用家中的糧食救濟窮人。甄家么女的所作所為體現出其超凡大度的氣量,堪稱女中豪傑。

只是,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國,一個女流之輩注定是男人的籠中困鳥,甄女由於其出眾的美色,更成為男人爭奪的鳥兒。

甄女嫁作袁家婦後並不快樂,因為她的夫婿袁熙既不懂憐香惜玉,也不會琴瑟和音,即使如此,她依然遵從婦道,上敬公婆,下恤幼仆,袁家上下皆敬愛之。

曹丕的出現,確實令甄妃以為自己遇上了真命天子。在她童年時,已有相士預言,此甄家女日後必是貴人。

可惜,她始終是遇人不淑,最後悲慘而死。

十七歲的曹丕,英姿颯爽,氣宇軒昂,而且文才非凡,與其父其弟並稱“三曹”,因此,曹丕與甄妃,可謂郎才女貌,才子佳人,令人稱羨。

曹丕曾經相當珍愛甄妃,不過,隨著曹丕與曹植爭奪太子位,曹操染病而死,曹丕獨掌大權,廢漢帝,自立國號的演變發展,甄妃與曹丕之間的關係已漸行漸遠。

甄妃是個接受正統教禮教育的女子,加上她天性正直善良,眼見自己的夫君為爭權力不惜殘害親兄弟,她難以接受,卻也無力勸阻。

此外,曹丕身為魏君,妃嬪不計其數,與甄妃的恩愛情懷早就煙消雲散。

本來,甄妃並不指望被冊立為皇后,即便如此,她作為曹丕的首席夫人,還是擋住了後來居上的郭女王通往皇后之路,因此,甄妃注定要隕落。

與曹丕相比,曹植的詩賦才華更勝一籌,而且,他遠不如曹丕心狠手辣,無情無義。

曹植是個典型的中國才子,放浪形骸,不拘小節,恃才傲物,胸懷大志,只是,命運不濟,志無可展,雖然深受其父曹操的賞識,但是其兄曹丕懷有蛇蠍之心,在失去曹操的蔭蔽之後,他的處境維艱,度日如年。

甄妃比曹植大十歲,而且是曹丕之妻,道理上不會節外生枝,問題在於,甄妃是名絕代佳人,生在富貴人家,從小養尊處優,長成後嫁作宮廷婦,享盡榮華富貴,其姿容儀態豈是尋常婦人所能比擬的?

曹植十二歲的時侯,甄妃進入曹家。古人早熟,東西方皆然。二千多年前的古羅馬男子,在十二歲上下便開始進入成熟期。在中國古代,這個現象也是很平常。

甄妃在曹操的大家庭裡生活了十多年,曹植在這期間從少年成長為青年,與甄妃相見相處的時日不少,面對天仙般的嫂嫂,天性浪漫,詩情橫溢的曹子建如何不動情不動心呢?

最重要的是,曹植與甄妃志同道也合,惺惺惜惺惺,在這種情形之下,年齡的隔閡理當可以逾越。

不過,以甄妃所受的教育而言,她不可能甘冒與叔叔通奸的罪名。這一道心理的障礙,她永遠不會逾越。

我相信,在她的內心深處,她非常仰慕曹植的的才華及他的人格,但是,她是有夫之婦,尤其是曹丕這樣一個手握生殺大權而又殘酷無情的丈夫,只要曹植或甄妃任何一人有把柄落在他的手裡,他們都絕無好下場。

甄妃即使不是戀生怕死的人,也要念及自己深愛之人——曹植的性命安危,可以想象,這對心心相印,面面相視,卻又無法公開相戀的精神戀人是多麽備受煎熬。

甄妃最終被郭女王的野心所扼殺,曹植也被曹丕貶配發落遠方,他們當初的生離亦成了死別,仍然活在人間的曹植始終苦苦地眷戀著逝去的甄妃。

在甄妃死後一年,曹丕召曹植晉見,哥哥設宴款待遠道而來的弟弟,席後,曹丕把甄妃生前所用的一隻金絲枕頭贈與曹植,後者睹物思人,百感交集,淚如泉湧。

顯然,曹丕了解曹植與甄妃之間的感情,至於贈枕頭之舉出於何意,史論家無定論。

有人認為,曹丕為人不善,他明知道這對精神情人苦戀無果,在幸災樂禍之餘還要惹曹植傷情,在人家的傷口上撒鹽,既狠也辣,可憐曹植,除了承受痛苦之外別無它法。

在返回駐地途中,曹植留宿洛水,他枕著甄妃的枕頭迷糊入睡,恍惚中見已成了仙子的甄妃飄然入夢,猛然醒來,原來是夢幻一場,頓覺唏噓不已,千言萬語化作行行詩句,《感甄賦》應感而成,傳誦後世:

“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真是字字珠璣,句句華麗,此賦一出,漢語裡所有描寫女神的詞語都可以從這裡采集得到。

曹植,這位陷入了瘋狂的苦戀情緒之中的文壇才子,極盡才情,把所有能想象到的最美的詞匯,毫不保留地加諸於自己傾慕的佳人身上。

他在賦序裡寫的是因洛神的傳說而詩情大發,實際上是把自己朝思暮想的屈死的甄妃賦以神形再現: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曹植與甄妃這一對才子佳人,為後世譜寫了一個飄渺的夢幻般的浪漫傳奇。

甄妃與曹丕之子,即曹睿,繼魏王之位後,對自己的生母和叔父的情感關係自然有所聞,為了避嫌,大筆一揮,把《感甄賦》易名為《洛神賦》,曹植的情懷便被轉移到洛水之神上,以混淆後人的耳目。

有一篇題為《背後的驚世陰謀》的文章,作者馬伯庸,試圖證實一個假設:

甄妃為保護兒子曹睿,不惜利用曹植對自己的愛戀之情,到頭來反被工於心計的郭王后所害,事件一環扣一環,錯綜複雜,牽涉的人物都是皇親國戚,爭奪的只有一個:皇位。

讀來確實令人感覺驚天駭俗,其中揭示的一些秘史,我認為言之有據,例如,曹睿不是曹丕的骨肉,而是袁熙的遺腹子,曹丕對此深知肚明,然而,礙於各種因素,他無法把這個秘密訴之曹操等家族成員,由此而影響了曹家不少成員的命運。

如果以上推斷成立的話,那麽,種種的算計和謀劃令我不禁慨歎一句:“生作將相帝侯家之人大不易啊。”

關於甄妃與曹植的感情關係,我還是維持自己的推論。現實是殘酷的,真情本來就稀缺,可惜這一對才子佳人相遇不逢時,有緣無分空嗟歎,只能憑生死之戀譜寫美侖美奐的《洛神賦》。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