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0—4歲孩子的"恐懼清單",寶寶害怕,可不單是因為受到了驚嚇!

文/依依媽,戳↑關注,你關心的母嬰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媽媽。我害怕"!

在護理孩子的過程中,作為家長,或多或少都曾經遇到過孩子突然傳達出害怕或者恐懼的情緒,而根據相關研究發現,除了一些特定的場合或者事物,比如孩子害怕黑暗、害怕陌生人等,除此之外,家長對於孩子細微的恐懼情緒,是無法及時察覺,並且對孩子進行安撫。

很多家長認為,當孩子表現出恐懼情緒時,大多時因為受到了驚嚇,但根據心理學研究得出,在孩子的內心世界,並非只有當被某些事物所驚嚇,才會出現恐懼和害怕的心理變化。

事實上,孩子大腦的"報警系統"會隨機的對一些生活場景或者事物,給出特定的暗示或者提示,從而導致孩子被這些情景所觸動,就會出現恐懼的情緒。

如果家長朋友對孩子成長的"恐懼密碼"不了解,就會錯過及時安撫孩子情緒的關鍵時刻,影響孩子身心的發展。

所以今天就給大家列出0—7歲孩子的"恐懼清單",解讀孩子的"恐懼密碼",讓家長做孩子恐懼的"掌舵人",幫助孩子對抗恐懼,更好的成長!

0—6個月

0—6個月的寶寶,往往對於恐懼沒有好的表現情緒和行為,唯一能作為恐懼表象的工具就是"哭鬧",往往家長在孩子哭鬧時,會下意識的判斷孩子是否困了、餓了,但很難將孩子的哭鬧行為與"恐懼警報"聯繫在一起。

但是根據研究發現:0—6個月的寶寶對於喧鬧嘈雜的聲音,會表現出恐懼的跡象,除此之外,這麼大的孩子往往當視覺、身體、聽覺與成年人無法獲得"有效接觸"時,就會缺乏安全感,從而也會響起"恐懼警報",因為當感官無法感知到最熟悉的人時,他們無法得出結論:這個熟悉的人會不會回來。

7—12個月

隨著孩子的成長,當在7—12個月的年齡區間內時,孩子已經逐漸出現了相應的因果關係和思維,比如媽媽出去一會兒,是一定會回來的,但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對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人表現出強烈的抗拒情緒,這也就是我們常說:孩子被爸爸媽媽抱的時候,安然無恙,但若換一個人,他們就會表現出哭鬧、掙扎的行為,所以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那可不要疏忽,一定要及時的把孩子抱回來,恐懼心理足以在短時間內讓孩子崩潰。

1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外在事物更加的敏感,情緒也會出現較大波動,除此之外,當孩子一旦和父母分離之後,就會出現所謂的"分離焦慮症",而分離焦慮就會帶給孩子害怕和恐懼的心理,甚至這種焦慮會伴隨孩子一直到6歲左右。

當然,提到分離焦慮的時候,我在這裡也強烈的建議斷母乳的寶媽媽,千萬不要採取"斷媽式"的斷母乳方式,因為這雖然從根本上能夠解決問題,但是給孩子會帶來非常大的身心傷害,如此一來得不償失,應該遵循科學合理的斷奶方式,循序漸進去執行。

2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對一些大型的動物或者物體表現出恐懼的情緒,這其實是因為作為孩子來說,他們的個體比較小,對於一些未知的、強大的事物,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強大的壓迫感,當他們無法承受這種壓迫感的時候,大腦的"恐懼警報"就會響起,表現出哭鬧、掙扎等行為。

除此之外,孩子在2歲的階段,往往也會對黑暗的室內環境、一個人睡覺等情況都有明顯的抗拒和恐懼表現,所以在和寶寶分床睡的過程中,我也建議各位家長應該多陪伴孩子、哄孩子入睡,而不應該不管不顧,讓孩子獨自適應。

3—4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因為大腦的逐漸發育,孩子會對一些事物有了預測和想像的能力,比如當看見大型動物時,他們會想像下一秒動物會不會朝著自己撲過來,而這種想像和預測能力,讓他們的恐懼表現會越來越具體,比如孩子會害怕動物、黑暗、半夜尋求安慰等等。

當然,這個階段的孩子,和父母之間的分離也會越來越適應,具體表現在分床睡、獨自上幼兒園等等,這也證明孩子的獨立性越來越強,但是家長可不要忽略孩子有時候突如其來的恐懼表現哦。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曾經受到過恐懼事物的影響,而當孩子出現恐懼表現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解讀出孩子的"恐懼密碼", 並以此作為警戒,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更好的度過恐懼期,保證身心健康的發展。

最後也希望,家長朋友遇到孩子恐懼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鼓勵和安慰,培養孩子的勇氣,在勸導孩子學會表達恐懼的時候,也要讓孩子認識到他們所害怕的事物,其實並不會傷害到自己,慢慢的孩子就會學會對抗恐懼,並且自我暗示,不再恐懼,當然,這其中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和耐心教導。

我是依依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兩個寶寶的媽媽,每天分享你關心的育兒知識,有什麼育兒方面的煩惱,點個"關注"全知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