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患上風濕病,10年以內,如何治療效果好?

最近楊女士感覺膝關節隱隱作痛,還有腫脹感,起初她以為是受涼沒有在意,發展到走路都一瘸一拐,到醫院檢查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溫馨提醒,關節出現疼痛、腫脹、僵硬癥狀時,應儘早去正規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風濕病是什麼?

風濕病,是一組侵犯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有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其中多數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多較隱蔽且緩慢,病程較長,大多具有遺傳傾向。常見的風濕免疫疾病包括: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風濕免疫病的病因至今仍不確切,但與免疫紊亂相關,另外與遺傳、環境、感染等亦有關聯。

早期風濕病的癥狀表現

1、關節疼痛。疼痛的部位有助於判斷疼痛是否來自關節病變。必須分清局部病變引起的疼痛與系統性病變引起的廣泛性疼痛的區別。一般中老年患者比較容易複發,常見為關節疼痛,酸痛,可採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

2、晨僵。患者晨起或休息較長時間後,關節呈膠粘樣僵硬感,活動後方能緩解或消失。晨僵在類風濕關節炎中最突出,可以持續數小時,在其他關節炎則持續時間較短。這是常見的風濕病表現。

3、乏力。乏力指的是肌力下降或喪失。由於乏力常與其他癥狀一起出現,例如疼痛、晨僵、疲勞等,因此患者有時會分辨不清什麼是乏力。在患者無法完成行走、咀嚼、吞咽等動作時,患者才會發現自己出現了乏力的癥狀。這是風濕病的最初癥狀的主要表現。

4、關節腫脹。往往出現在有疼痛的關節,是滑膜炎或周圍軟組織炎的體征,其程度因炎症輕重不同而異。可由關節腔積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則多見於骨性關節炎。

5、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關節喪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動範圍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關節有尺側偏斜,關節半脫位等。這些改變都與軟骨和骨遭破壞有關,在類風濕關節炎常見。

早診早治

據了解,有超過一半的患者錯誤地認為類風濕關節炎所帶來的關節損傷是可逆的,而50%以上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診斷時為中晚期,大大影響了治療效果,如果得不到及時正確的診治,約50%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診斷後2年內會發展為中度功能喪失,高達60%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會發生不同程度功能喪失,從而給患者個人、家庭以至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因而早期治療非常重要。

微信 zhongyi03030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