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紀錄片《從〈中國〉到中國》海報


在舉國上下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第三屆北京紀實影像周在京舉行。7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紀錄片人前赴後繼、砥礪前行,製作出了大量經典紀錄片,記載了新中國經歷的點點滴滴,組成一部豐富、珍貴的“國家相冊” 。時至今日,“中國進入了新時代,紀錄片人迎來了‘夏天’ 。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如是說,“我們要感知時代變化,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用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點燃引領人民精神的火炬,吹響代表時代前進的號角,書寫中華民族新的史詩。 ”


新時代賦予紀錄片新價值


“所有這一切都是新中國的恩惠,都是改革開放的恩惠。 ”中國視協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原會長劉效禮在第三屆北京紀實影像周上動情地說,“我很快就80歲了, 80歲的人肯定是老人,但70歲的新中國卻正年輕” 。劉效禮表示,在他們這一代人看來,歌頌偉大祖國是永恆不變的創作主題。縱觀他的紀錄片代表作品,如《說鳳陽》 《讓歷史告訴未來》 《望長城》 《毛澤東》等,“記錄新中國”始終都是當仁不讓的主旋律。


經過70年的發展,中國紀錄片產業鏈已經基本成型,形成了多種產業主體分工明確、協作互補的產業格局。“新中國紀錄片行業的發展是漸進式、周期性的,差不多每10年出現一次較大的變革。 ”北京師范大學紀錄片中心副主任樊啟鵬認為,影響新中國紀錄片發展的因素是多重的,其中政治和技術變革是主導力量,國際合作、社會審美以及市場影響也發揮了一定作用。以中國紀錄片最近10年的發展為例,“2011年是產業元年, 2012年是品牌元年,2013年是平台年, 2014年是上星年,2015年是流媒體井噴年, 2016年是國際傳播年, 2017年是院線爆發年, 2018年是新時代之年。 ”樊啟鵬說。


新時代賦予紀錄片新價值,新格局帶來紀錄片新面貌,而新動能促進紀錄片新活力。中國教育電視台副台長陳宏認為,當下的紀錄片可以用“三新二意”來概括,“三新”即新時代、新格局、新動能,“二意”是指有意思、有意義。這些“新”與“意” ,源於紀錄片和各個行業的關係,體現了紀錄片“廣而告之”的重要社會功用。同時,紀錄片還具有探索各行業興衰成敗規律、人文價值的功效,可以讓大眾更直觀地認識到各行業背後的價值觀。


而在中央新影集團副總經理趙捷看來,新時代賦予紀錄片新價值。“紀錄片具有觀察新時代的價值。一部好的紀錄片,不僅可以觀察到最宏觀的時代變化,還可以發現最微妙的時代細節,從而看清事件背後潛藏的多種可能,進而為決策提供有益的參考。 ”趙捷認為,關注時代和時代中的人,讓更多人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這是紀錄片人創造的可以載入史冊的價值。


當下是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的格局也發生了深刻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通過新媒體了解紀錄片、收看紀錄片,甚至愛上紀錄片。作為紀錄片新媒體界的代表,愛奇藝副總裁楊海濤表示,目前愛奇藝在通過互聯網推廣紀錄片的影響方面做了很多新的嘗試。他認為,互聯網與紀錄片的結合,將賦予紀實影像行業更加廣闊的前景。“日益進化的新媒體,令用戶數據更加真實、用戶畫像更加精準清晰,進一步促進了新格局的誕生和進化,在此基礎上,大數據將更好地引導創作,為合作夥伴搭建更良好的展示平台。 ”楊海濤說。


紀錄片要“四個謳歌,走向國際”


進入新時代以來,隨著人們對更加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進一步提升,對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文化自覺抵製,特別是對有層次、上檔次,真實感、現實感極強的紀錄片或者說紀實影像的需求量空前增長,令紀錄片產業整體顯現出了新動能。據此,二更集團董事長丁豐介紹了二更視頻獲取優質內容的運作模式。二更是國內知名的原創短視頻內容平台,從2014年11月在每晚“二更”時分推送一部原創視頻,發展到如今全國擁有近十家分公司,再到建設二更產業園,實現了從單一新媒體到覆蓋傳媒、教育、影業、文創、雲平台的全域生態。“當然是新時代下才能有我們這樣的公司,起初我們是通過短視頻這樣一種新的載體或商業模式得到投資者青睞的。 ”丁豐表示,二更在內容製作和傳播過程中,是用大數據對作品進行整體分析打分,在選題、腳本、素材到審片入庫、分發等過程中,都用數據分析給作品整體打分,將孵化的效果量化出來。“二更已經布點國內34個城市,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實現同一時間在全國30多個城市製作一個同一命題的視頻作品。 ”丁豐認為,這樣的方法縮短了創作中的前期調研時間,賦予創作新活力。


“現在人人都有機會拿起攝影機拍攝,只有有意思、有意義、有價值、有訴求、有表達的作品才能留下來。 ”北京三多堂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創作總監劉軍衛覺得,相對紀錄片,紀實影像的說法其實更準確,無論長短,有道德的思考、有影像的表達,才能真正地傳承、記錄思想,才是真正的紀錄片,而這種傳承需要堅持下去才能沉澱下來。


然而,新時代的紀錄片究竟該從哪裡取材、往哪裡用勁?作為中國紀錄片行業主管部門的領導,高長力用“四個謳歌,走向國際”概括說,“一是要大力謳歌先進的中國共產黨,中國的故事離不開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壯大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的教科書,中國共產黨當前的治國理政實踐是一幅生動的畫卷,這些都是紀錄片創作的寶庫;二是要大力謳歌發展的祖國,謳歌祖國是紀錄片人的使命擔當,既要滿懷深情地觀照今天的中國,也要客觀冷靜地回望歷史的中國,給人類帶來更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三是要大力謳歌奮鬥的人民,當今中國,13億多人民火熱的生產生活實踐,充滿了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著激昂跳動的樂章,展現出色彩斑斕的畫面,這是紀錄片創作最為豐富的素材、最為肥沃的土壤;四是要大力謳歌崇高的英雄,展現他們作為無私的愛國者、無畏的奮鬥者、無悔的犧牲者的高大形象,讓他們的故事成為民族共享的心靈密碼和國家永存的精神基因。 ”


同時,高長力認為,中國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真實的中國,外國人對新時代的中國充滿期待,想知道中國正在發生什麽、發展的中國將給世界帶來什麽,他們對中國故事充滿濃厚的興趣。“我們要學會用紀錄片去消除一切誤解、偏見甚至詆毀。希望中國的紀錄片人不僅要目光向內,用優秀的紀錄片凝心聚力,鞏固全國人民共同奮鬥的思想基礎;而且要目光向外,樹立國際思維,拓展國際視野,推動優秀的國產紀錄片‘走出去’ ,用紀錄片講好中國故事、中國理念、中華文化,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