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何尊”進京,這些國寶級青銅重器國博展出!

作為中國人,“中國”二字始終是我們心底最深的情結。那麽,這個如今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司空見慣的詞,最早出現是在什麽時候呢?

到國博,這件西周的“何尊”會告訴你答案。

▲何尊

因為銘文中出現了最早的“中國”,何尊備受矚目。銘文中“中或(國)”的本義為四方之中、天下之中,儘管與專有國名“中國”差異顯著,但這種提法與國名“中國”的出現之間仍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關聯。

8月14日,“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國博開幕。本次展覽精選青銅器文物140余件,系統展示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青銅器銘文中的藝術、故事和智慧,其中包括一批極具代表性的文物精品,如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記載武王伐紂準確時間的國之重寶利簋,記錄周王世系、承載家族榮寵的牆盤、逑盤,能夠證經補史且具有高度歷史研究價值的樂器秦公鎛等等。

▲開幕式現場

陝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寶雞是著名的“青銅器之鄉”,出土了大量有代表性的重要青銅器。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陝西省文物局、寶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就是要系統展示青銅器與金文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彰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獨特魅力。

展覽大綱

展覽遴選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143件,其時代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參展展品均具有非常顯著的代表性,多數展品的等級高、品質好。

所有文物中,

一級品65件、

二級品62件、

三級品11件。

- 第一單元 -

吉金文字 交相輝映——金文的藝術

吉金文字從商代早中期就已經開始萌生,其後日益繁複、豐富,至秦漢時期仍然廣為流行。在這一千五百年左右的時間內,金文因時而異,因世而異,因地而異,漸次譜寫出早期中華文明的異彩華章。它們既生動反映了中國文字造型和藝術的早期發展歷程,也深刻承載著中國上古社會形態的演變軌跡。

牆盤

折觥(gōng)

興簋(guǐ)

- 第二單元 -

鴻功令德 銘傳萬世——金文中的故事

商周秦漢時期,祭祀、宴享等禮儀活動是貴族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青銅禮器則是參與、見證此類活動最核心的物質文化遺存,承載著政治、等級、禮儀、文化、信仰、審美等多方面的精神內涵。製作青銅禮器時,作器者往往將自己的宗族背景、社會活動、功名利祿、家族榮耀等內容鑄刻於器表,銘以記之,傳之後世。

秦公鎛(bó)(丙)

利簋

四十三年逑鼎(辛)

- 第三單元 -

天人之際 智慧存焉——金文中的智慧

從萬象滋生的自然天文,到紛繁蕪雜的社會人文,上古時期的先民們對於天人之際的許多問題都已作出自己思索,得出了自己的答案,並且在天道與人道之間建立了特殊的紐帶。青銅器作為祭祀、宴享的禮儀之器,某種意義上堪稱溝通人與自然的神器,其表面鑄刻的金文則充分體現了作器者對於成就功名、光耀祖先、萬年永寶的躊躇滿志與熱誠企盼。

伯吉父鼎

叔五父匜(yí)

單五父壺

展廳一瞥

在展示設計方面,我們合理分割展示空間,營造相對獨立、完整的單元局域範圍,提高展覽的觀賞性、故事性。充分利用空間節奏,突出重點展品,將何尊、利簋、牆盤、㝬簋、秦公鎛等最精彩的代表性展品置於獨立櫃或十字形、多邊形特製展櫃之內,便於多角度仔細參觀。

北8展廳

不容錯過

文物細節

青銅是銅與其他金屬的合金,因器物表面氧化而生成的銅鏽多呈青綠色而得名,又稱吉金,是我國商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質遺存。

因埋藏環境有“水坑”“旱坑”“生坑”等不同,青銅器能結出許多顏色的銅鏽。這些銅鏽不但無損於它們原來的威嚴,反而更增添了滄桑的美感。

拓片欣賞

青銅器表面鑄刻的文字被稱為吉金文或金文,代表了中國文字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見證中國古代歷史事件的重要物證。

我們盡量將青銅器銘文以完整、清晰、可觀的方式呈現給觀眾,蓋上有銘文的青銅器盡量分離展示。在重點展示青銅器銘文的基礎上,突出展示青銅器造型的莊重、美觀,使整個展覽有得看,值得看。青銅器銘文以照片、拓片、視頻解讀、多媒體數控等多元手段立體化呈現在展覽的各個位置,釋文以簡體形式對應排列,方便觀眾閱讀、參觀。

如果您對書法或先秦史感興趣,那這個展覽絕對不容錯過!

▲何尊銘文拓片

▲衛盉(hé)銘文拓片

▲豐尊銘文拓片

▲叔五父匜銘文拓片

展品解讀

何尊

■ 西周早期

■ 1963年陝西寶雞縣賈村鎮出土

■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

何尊是西周早期成王時的青銅器,其內底鑄銘文12行122字,記載了成王在其親政五年時,於新建成的東都洛邑對其下屬“宗小子”的訓誥,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時決定遷都於洛邑,即“宅茲中國”,與《尚書》中的《洛誥》《召誥》等文獻記載可相互證,起到了證實補史的作用,為西周歷史的研究和青銅器的斷代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銘文中“宅茲中國”,是目前所知“中國”一詞的最早出現。“中國”在這裡的含義,是指西周王朝的成周地區,即“天下”的中心——伊河、洛河流域以洛邑為中心的中原地區 。

利簋

■ 西周早期

■ 1976陝西臨潼縣零口鎮西段村出土

■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利簋的作器者為利,任周王朝史官,因參與征商之戰而受到武王賞賜,故鑄此禮器以祭祀其祖先檀公。銘文明確提到了武王征商,這是中國早期歷史上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銘文記載了武王伐紂的具體時間是在甲子日,並提到當天清晨歲星(即木星)當空的天文現象。此外,銘文還指出,僅僅一日之內,武王就取得了征商關鍵戰役的最終勝利。作為幾乎堪稱現場報導式的史官記錄,以上信息的真實性顯而易見,這對於我們了解武王征商這一重大事件,進而認識商末周初的關鍵歷史分野和時間坐標,都具有無與倫比的珍貴價值。

牆盤

■ 西周中期(共王)

■ 1976年扶風縣法門鎮莊白村一號銅器窖藏出土

■ 寶雞周原博物院藏

這是西周共王時期微氏家族的史牆為祭祀祖先所作的禮器,他是微氏家族的宗子,任王朝史官。銘文的前半段稱揚數代西周天子的功烈,歷數文、武、成、康、昭、穆、共七代周王的文治武功,其後褒頌微氏家族的歷史傳承,詳述高祖、烈祖、乙祖、亞祖祖辛、文考乙公及史牆本人等六世族人輔佐天子、奉事周邦的榮耀與貢獻。由於該器屬於考古發現的西周禮器,銘文直錄當時的史官文辭,陳述共王時代對於此前諸王的認識和評價,如實反映了西周王朝的正統理念。銘文既反映了西周前期諸王文治武功的大格局,又反映了微氏家族世代變遷乃至個人榮寵的小傳統,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和史料價值。

商卣

■ 西周早期

■ 1976年扶風縣法門鎮莊白村1號窖藏出土

■ 寶雞周原博物院藏

造型莊重,裝飾瑰麗,鑄製精良。銘文的肥筆現象已有所改觀,多數文字用筆勻稱,不過運筆的急徐行止間充分展現出毛筆柔軟而富有彈性的特點,仍具有濃鬱的商代書風。銘文結體寬博外放,字形張揚恣意,筆意奔放豪邁,也都是商末周初銘文的典型特徵。整篇銘文縱向成列,橫不成行。文字之間收放自如,並未追求逐字逐句的規範和方正,但整體布局較為整齊。全篇來看,肅穆莊重之外,又顯得生機盎然,妙趣橫生。

四十三年逑鼎(辛)

■ 西周晚期

■ 2003年1月眉縣馬家鎮楊家村西周銅器窖藏出土

■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

四十三年逑鼎是記錄西周冊命典禮最完整的銘文之一。銘文詳盡記載了典禮流程的各個環節。“授王命書”“受冊,佩以出,返納瑾圭”等細節,也是冊命典禮的重要內容,但被多數冊命金文所節略,本銘則詳加記述,非常珍貴。

本銘不是逑第一次接受冊命,周王此前曾命其輔助榮兌管理四方虞林,現在又增加職守,委任他管理歷人。在宣讀任命之前,周王首先讚揚逑的祖先輔佐先王的功績和先王的恩寵。在前人有功有寵的背景下,委任新的官職,這是西周官僚世襲制度的重要特點。勉勵之語極盡詳備,賞賜物品非常豐富,也是本銘文的一大特點。

秦公鎛(丙)

■ 春秋早期

■ 1978年1月陝西寶雞縣陽平公社楊家溝太公廟出土

■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

秦公鎛銘文能夠證經補史,具有非常顯著的歷史研究價值。銘文記載了東周時期秦國公室先祖、文公、靜公、憲公、秦公共五代世系。據文獻記載,周幽王被犬戎殺死之後,秦襄公護送平王東遷有功,平王乃賜其岐以西之地,襄公受封,開始與諸侯通使並互致聘享之禮。銘文中賞宅受國的先祖,應該就是秦襄公。世系中的最後一位即作器者秦公應為秦武公。另外,其他的祖先名號、順序則可以印證《史記》所錄的幾種不同秦公世系版本的互相矛盾、不實之處。

作為代表國家收藏、研究、展示、闡釋能夠充分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機構,中國國家博物館高度重視全面展示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塑造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形象。衷心希望廣大觀眾通過本次展覽,切身感受中國古代青銅器鑄造工藝的精美絕倫,深入了解青銅器與金文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刻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匯聚磅礴力量。

展覽信息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

展覽時間:2020年8月14日起

地點:北8展廳|票價:免費

(展期票價等以官網最新信息為準)

來源:國家博物館(ichnmuseum)

攝影 | 余冠辰 范立 圖文編輯| 吳比

-END-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博圈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