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軾:這種水果比荔枝還好吃,我一口氣為它寫了三首詩詞!

蘇軾是個“吃貨”,被貶到哪裡,就吃到哪裡。

在黃州,蘇軾寫下了《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在惠州,蘇軾寫下了《食荔枝》: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在儋州,蘇軾寫下了《食蠔》:“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蠻獻蠔。剖之,得數升。肉與漿入與酒並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爾啖嚼……每戒過子慎勿說,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

這段話簡單一點說,就是蘇軾在告訴兒子蘇過:“娃啊!這裡的生蠔太好吃了,你可千萬不要告訴別人,要不那些士大夫們聽說了,都要求貶到儋州來,搶我的生蠔吃,那就不好了!”

蘇軾這些關於美食的詩詞文章,最著名的是《食荔枝》,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不知道刺激了多少吃貨的味蕾。

其實,在惠州的時候,還有一種水果,同樣驚豔了蘇軾,東坡先生一口氣為之寫下了三首詩詞,遠遠超越了他對荔枝的讚美。

其一,《浣溪沙·幾共查梨到雪霜》:幾共查梨到雪霜,一經題品便生光。木奴何處避雌黃。北客有來初未識,南金無價喜新嘗。含滋嚼句齒牙香。

幾共查梨到雪霜”,查梨,也叫蠻楂,似梨而色黃;雪霜,代指北方。這種生於南方的水果,讓蘇軾感歎不已,什麽時候,它才能像查梨一樣,生長到遙遠的北方?讓北方人也能一飽口福?

一經題品便生光”,只要大家吃了這種水果,便會有無數讚美它的詩文問世,它立刻就能在北方發散出耀眼的光芒,得到大家最高的認可。

木奴何處避雌黃”,木奴,出自《襄陽耆舊記》,三國時期有一個名叫李衡的人,娶了個老婆叫英習。時逢亂世,李衡一直都想置辦一些家產,英習不同意。後來,李衡瞞著老婆在武陵龍陽泛洲旁,種了一千棵柑橘樹。等到去世的時候,才將這件事告訴了兒子:“……然吾州裡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匹絹,亦可足用矣。”

“千頭木奴”,就是指這一千棵柑橘樹,足以讓後輩兒孫,衣食無憂了。所以,從此以後,木奴就成了柑橘的代名詞。

這首詞寫到這裡,蘇軾才揭開了謎底,這種讓蘇軾著迷的水果,就是南方的柑橘。

北客有來初未識,南金無價喜新嘗”,我,蘇軾,從北方來,沒見過這種水果;柑橘,這種金燦燦的水果,我還是第一次吃。

含滋嚼句齒牙香”,第一次吃柑橘的蘇軾,是什麽感受呢?一個字:香!吃了柑橘後,半天嘴裡還是滿口余香。

其二,《浣溪沙·詠橘》:菊暗藕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舍出青黃。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

這一首詞,和上一首詞是同樣的韻腳,可見是在很短的時間內,一起為南方的柑橘寫的。

菊暗藕枯一夜霜”,點明了柑橘成熟的時間,已是深秋或者初冬。

新苞綠葉照林光”,萬物枯敗,只有橘林裡一片生機盎然。這句的著重點,是在讚美柑橘不畏嚴寒,不懼風霜的品格,就像歷經挫折,卻依然樂觀豁達的東坡先生。

竹籬茅舍出青黃”,青黃,代指柑橘。屈原的《橘頌》中寫道,“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香霧噀人驚半破”,化用了劉峻的《送橘啟》,“始霜之旦,采之風味照座,擘之香霧噀人”。

清泉流齒怯初嘗”,雖然吃盡天下美味,這初次相逢的柑橘,卻依然驚豔了蘇軾,品嚐的時候都有些小心翼翼。

吳姬三日手猶香”,吳姬,代指美女。美女“纖手破新橘”,三天后手都是香的。

又一首《浣溪沙》,比前一首更令人驚豔,將柑橘的美味和芬芳,渲染得更加濃烈。

其三,《食柑》:一雙羅帕未分珍,林下先嘗愧逐臣。露葉霜枝剪寒碧,金盤玉指破芳辛。清泉簌簌先流齒,香霧霏霏欲噀人。坐客殷勤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貧。

這首詩所表達的意思,和前面兩首《浣溪沙》基本相似,只是一句“林下先嘗愧逐臣”,道出了蘇軾此時的處境——他不過是一位屢遭貶謫的“逐臣”啊!

“千奴一掬奈吾貧”,讀來愈發令人感慨——柑橘雖然好吃,但是東坡先生太窮了,買不起啊!

蘇軾這三首描寫柑橘的詩詞,知名度並不是很高,最起碼遠遠比不上《食荔枝》,但他在這三首詩詞中,對柑橘的美味,柑橘的芬芳,柑橘的品格的刻畫,卻比《食荔枝》更深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