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平政和白茶:千年之後的新榮光

台海網12月18日訊 據福建日報等報導,今年春天,讓所有茶農揪心了一把。因為高山區遭受凍害,春茶產量僅6720噸,較去年減產1680噸,產量少了近兩成。但是,幸好產值不降反升,春毛茶產值11.89億元,較去年上漲了近五成。

數字的一降一升,看似違和,實則不然,觀照的正是近年來政和白茶產業發展的高品質路子。雖然千年前宋徽宗盛讚政和白茶「如玉在璞,它無與倫也」,但物換星移,政和白茶一度不復往日榮光。為了讓白茶走出閩北深山,政企齊心協力,近300家茶企各顯神通,這才讓昔日貢茶重現盛景,走出一條以質取勝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文旅賦能,穿越千年的回眸

政和是一個因茶而得名的縣。據1994年《政和縣誌》所載,民間相傳,政和五年(1115年),宋徽宗喝了關隸縣進貢的餅茶,十分滿意,便把年號「政和」賜給關隸縣為縣名。

政和白茶歷史悠久。1994年《政和縣誌》卷八「茶業」記載:政和產茶歷史可以追溯至唐末五代時期,並與宋、元時期著名的建安「北苑貢茶」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古時,政和縣的東平、高宅、長城、東衢、感化五裡是「北苑貢茶」產地之一。明朝永樂《政和縣誌》記載:「政邑褊小,所產之土物與鄰邑無殊,堪書者寥寥。惟茶、竹兩宗,乃地利土宜,天賦所致也,足以與旁邑相埒。稽之袁邑侯《小錄》,則雲五季時,關隸之地野叢遍布,其葉銀毫隱伏,其湯乳花殊白,山民目為珍物矣。余忝幕茲邑之初,嘗詢之西、南裡父老,雲其先祖嘗有以茶為業且積富者。」

1994年《政和縣誌》記載,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產紅茶萬餘箱(每箱30公斤)。1940年,出口茶葉2.6萬餘箱,每箱價值銀元230元。

文脈源流,浩浩湯湯。向文化尋商機,隆合是政和首家吃「螃蟹」的企業。

走進位於鐵山東澗風景區的隆合茶書院,白牆黛瓦、飛簷翹角,一片徽派風光。內設的24間以二十四節氣命名的旅館,更有文化留人之意。這是一家茶企,也是白茶文化園,文化馨香迎面拂來。

從1993年開始做茶至今20多年來,隆合茶業創始人楊豐逐漸領悟到,文化才是茶葉真正的靈魂。而他想做的便是將這靈魂帶給熱愛茶的人。作為政和白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人,他還編著《政和白茶》一書,將政和白茶厚重的歷史文化傳播出去。

2016年,集觀光體驗、教育培訓、技藝傳承於一體的綜合性茶文化傳播機構——隆合茶書院面世,將茶、旅和文融合發展。「將白茶文化帶出去,將喝茶人請進來,文、旅和茶相融相生。」楊豐說。

不僅是隆合,政和許多茶企也紛紛試水融合之路。雲根茶業在茶園管理、茶葉採摘、製作過程中把朱子文化融入企業文化,並且舉辦雲根茶學遊;熹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飽含朱子文化的文創為政和白茶賦能,提高政和白茶的知名度。

如此,文化搭台,旅遊唱戲,茶葉主陣,政和白茶名聲漸隆。政和白茶成為盛會的指定用茶,並作為禮品贈送貴賓。

公共品牌,登堂入室的抉擇

白茶是一個門檻很低的產業。政和全縣茶園面積11萬畝,全縣70%的農戶種茶。過去,許多茶農生產珠茶,夏茶茶青生產珠茶每公斤只能賣10多元,現在轉而生產白茶。

「近五六年來,政和白茶的價格翻了兩三番,這背後的最大推力就是品牌。」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和白茶製作技藝傳承人、瑞茗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餘步貴說。

「行銷不做品牌是等死,做品牌是找死,但是等死還不如找死,說不定就能闖出一條大道。」從事茶業30多年,餘步貴有自己的體會。雖然是政和數一數二的茶企,但瑞茗茶業75%的產品還是替別人代工,貼著別家的牌子走市場,利潤只有自己做品牌的一半。

但是,創牌談何容易?2007年,餘步貴就申請了「政名」等牌子,苦於沒有自己的品牌策劃團隊,靠自己小打小鬧,不僅打不響品牌,還將錢打了水漂。小品牌,無人問津;大品牌,需要資金和時間積澱。創品牌的「找死」之路,困擾著大多數像瑞茗這樣的茶企。

直到4年前,這個困局才被打破。政和在北京馬連道茶城舉辦了一場大型的「政和白茶」專場推介會,這為孜孜以求的政和茶業企業主打開了一扇思維的新窗:與其各做各的,不如抱團打區域品牌。

緣此,政和縣不遺餘力,多次組團參加杭州、西安、廈門、濟南、青島、武夷山等地的重要國際茶展、茶葉博覽會,舉辦專場政和白茶推介會,打出了「政和白茶」這個區域品牌。連續三屆舉辦文化旅遊節,政和同時舉辦美食節、國際「自行車」爬坡賽、開鐮節、「茶鹽古道」國際越野跑挑戰賽、稻草人節、荷花旅遊文化節等一系列旅遊推介活動,推介政和白茶。

「過去我們挨家挨戶推介,如今都是客商千里迢迢跑來尋茶。」政和縣政福茗茶負責人周朝堅近4年間嘗到了區域品牌帶來的甜頭。他說,過去為打自己的小品牌,在山東、廈門開實體直營店,以重資產經營的模式去創牌。當戰線一拉長,這才發現那是一個「高投入的賠本買賣」,根本不適合大部分茶企。現在,各地茶商聽聞「政和白茶」,便不辭勞苦趕來尋茶,這才讓他意識到區域品牌的力量。政府為區域品牌背書,企業就必須提升品質,讓品牌打得有「底氣」。

政和縣茶葉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余華珠告訴記者,政和白茶的品牌價值不斷提升,截至當前,政和白茶品牌價值達到46億元。從前不久舉辦的第七屆政和白茶全國鬥茶賽來看,參與企業中,中小型企業居多,76家茶企業參加鬥茶賽,選送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3個系列產品130個茶樣,品質大大提升,這對於政和白茶而言,絕對是福音。

今年7月,南平首次推出「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36家企業成為首批授權使用「武夷山水」區域品牌企業,政和縣隆合、言午、雲根、茂旺等4家茶企入選。

線上線下,新新茶人的俏影

身處電商百強縣,政和不少茶企搭上了線上銷售的「快車」。作為年輕一代的茶人,政和80後小夥兒張冠琪有自己的想法,在推廣上不走尋常路。

5年前,張冠琪看中了政和白茶的市場,獨自申請了「天下一人白茶」微信公眾號,組織四五人的團隊負責運營。在他看來,政和白茶要走出去,首先要讓它成為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於是,他的公眾號並不直接做「天下一人白茶」的品牌推廣,而通過推文的方式向讀者娓娓道來什麼是白茶、白茶的工藝有哪些、政和白茶的由來等等,每月4篇,共發了六七十篇的原創作品,圈來了「鐵粉」4000餘人。

「推廣的秘訣就是原創,以原創來刷粉,在感受政和白茶魅力的同時,成為政和白茶的忠實擁躉。」張冠琪頗有心得。

為了增強粉絲的黏性,他還將白茶知識分為白茶基礎、進階知識和「小藏家」三大塊,讓粉絲由淺入深地了解政和白茶。經他用心經營,粉絲不但不減,還將公眾號一傳十、十傳百,裂變式地傳開了。

「我們最近還與一個小眾行銷平台對接,藉此我能更精準地找到客戶群,品牌+設計永遠是我行銷的賣點。」張冠琪說,雖然一年銷量已達0.5萬公斤,但產業要做大做強,O2O的模式必不可少。線上要發展,線下也要逐步推進,將源頭控制在自己手裡,才能全程把控品質。

如今,他在政和縣石屯鎮長城村租用一個2000多平方米的老廠房,當起了小茶匠,做起了訂製茶。在張冠琪看來,電商雖然可以讓產品快速奔跑,可奔跑太快了就容易與服務、體驗脫節。「信任經濟」時代,必須儘可能地讓線上線下「兩條腿」一起跑。他逐步將視角定位在品質和專業上,通過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形成消費者信任、效益增收、投入穩增的良性循環的發展體系。

像張冠琪的弄潮兒並不少,政和全縣有850多人通過線上銷售茶葉。截至目前,電商平台上政和白茶的交易額約2.6億元,成為不可或缺的銷售生力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