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海萊士炒股“血虧”8.9億 停牌躲大跌用意何在?

  血製品龍頭上海萊士炒股“血虧”8.9億,停牌躲大跌用意何在?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炒股三個月虧8.9億,幾乎是上海萊士過去一年的淨利潤。曾經也是血製品龍頭,50億股本對應千億市值,停牌後等待它的會是怎樣的未來?

  一度被媒體稱為“炒股高手”的上海萊士,在3月末披露的2018年一季度業績預告中顯示其預虧7.2億元~6.5億元。對此,上海萊士給出的解釋是,2018年一季度,國內證券市場波動較大,導致公司風險投資產生較大損失,預計公司2018年一季度投資業務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8.98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9.60億元,減少淨利潤8.16億元。

  根據上海萊士此前發布的2017業績快報,2017年度上海萊士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9.2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50億元。

  簡單的來說,就是上海萊士一季度炒股虧了8.98億元,直接把去年全年的淨利潤都虧完了。

  2018年一季度上證指數跌幅為4.18%;深證成指跌幅為1.56%;創業板指漲幅為8.43%。因何虧損近9億,上海萊士對此還未予以披露。

  不過,根據已披露的上海萊士2017年三季報顯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上海萊士共持有萬豐奧威約6956萬股,其中2006萬股的買入價格為15.95元/股,剩餘買入價格均為25元/股以上。同時,上海萊士還通過聚利21號以及聚利43號分別持有興源環境1258萬股以及3780萬股,買入價為45-50元/股之間。

  根據上海萊士披露的擬使用自有閑置資金參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公告顯示,2017年11月22日,上海萊士分別使用2.5億元及1.8億元自有閑置資金參與認購持盈78號信託計劃及持盈79號信託計劃的部分份額。(其中持盈78號信託計劃規模總額為5億元,持盈79號信託計劃規模總額為3.6億元)

  2017年11月23日,持盈78號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統購入萬豐奧威股票2295萬股,均價為15.9元/股,交易總金額約為3.65億元。持盈79號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統購入興源環境1258萬股,均價為25.8元/股,交易總金額約為3.25億元。

  2017年11月25日,上海萊士通過聚利21號持有的興源環境全部股份均已賣出。

  萬豐奧威以及興源環境正處於停牌期間,對應的收盤價分別是12.41元/股,19.99元/股。上海萊士曾持有這兩隻股票,若仍然持有,相對買入價而言,則是處於浮虧狀態。

  好在,不管市場上聲音如何,此時的上海萊士仍然安穩的處於停牌中。

  事先停牌重組躲過一時跌,背後的大動作

  巧的是,就在2017年業績預告和披露2018第一季度業績預告之前,上海萊士已是搶先停牌了。

  早在過去的一年中,就有上海萊士強撐“千億市值”的說法,2017年上海萊士前3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17.48%、-16.4%、-9.23%,已經讓投資者捏了一把冷汗。如今上海萊士“碰巧”仍在停牌,但面對2017年腰斬的淨利潤,2018年一季度的9億虧損,上海萊士會如何應對?

  答案也許就在此次的停牌重組中。

  據其公告顯示,上海萊士正籌劃用160億跨境並購2家血液製品企業BPL及Biotest:

  這一條擴張之路對上海萊士來說並不陌生。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2014年初,上海萊士收購鄭州邦和藥業,把旗下血漿站收入囊中;2014年12月到2016年11月,上海萊士以53億元的對價成功收購安徽同路生物;2016年上海萊士收購海康生物,單采血漿站一舉超越國內同行,成為國內血液製品的行業龍頭。

  彼時,上海萊士在主營“賣血”業務的同時,還“兼職”炒股,幾隻股票,兩年時間,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加上投資收益合計17億,一度被媒體稱為“股神”。

  如日中天的上海萊士將目光看向了國際血液製品市場。

  2016年8月,萊士控股股東宣布以現金10.59億歐元收購BPL100%股權。

  在收購BPL時,上海萊士控股股東就曾明確表示,為維護上海萊士及其股東的利益,將擇機把BPL整體或相關業務、資產注入上海萊士。

  2017年12月,上海萊士又完成了綠十字3家漿站的收購。目前,上海萊士共計有39個采漿站,2017年采漿量已經突破1000噸。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血液製品行業產銷需求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我國目前一年血漿需求量超過13000噸,且會持續增長,而去年總采漿量不足7000噸,約有一倍供應缺口。待BPL和Biotest都整合進上市公司,上海萊士隨後的年采漿量或將能跨越 3000 噸,接近中國 2016 年總采漿量的一半。

  不過,根據收購檔案披露的資訊顯示,Biotest和BPL的產品都未在中國注冊及銷售,考慮到血液製品進口在國內受到嚴格的管制,未來仍然有一定的風險。

  內生性增長+外延並購的操作,令上海萊士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從5億市值成長為千億血製品龍頭。

  但這一模式帶來的增長,並未能持續。從2014年開始上海萊士的營業收入及毛利潤增速逐年放緩,直到進入2017年以來,上海萊士業績出現大幅下滑,與同方股份的300億大交易也被叫停。2017對上海萊士而言已是艱難的一年,誰又能料到2018的第一個季度,上海萊士又因“炒股”虧損雪上加霜。

  過去的並購與“炒股”創造出上海萊士目前的股價和接近千億市值,但隨著“炒股”虧損,對公司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小窺。

  炒股收益遠超主業,上海萊士真的“不務正業”嗎?

  從2013年開始的資本運作,讓上海萊士在A股的血製品板塊中異軍突起,表現不凡,一時間賺得無數關注。

  事實上,撇開這一切資本市場的“套路”與手段,上海萊士仍以其主營業務穩居目前中國最大的血液製品生產企業之一。上海萊士主營業務為生產和銷售血液製品,主要產品為人血白蛋白、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特免類、凝血因子類產品等。

  上海萊士在2013年以前已是基本能夠每年保持一到兩個億的利潤,行業需求的增加更是是令其淨利潤接連增長。

  國家從 2001 年起不再新批血製品企業,血製品企業牌照成為稀缺資源,行業壁壘高。2017 年以來血製品行業管道收窄、發生變化,企業短期承壓,批簽發上看大品種白蛋白和靜丙增速放緩,特免中需求較好的狂免和破免實現一定增長,產值較高的凝血因子類產品中 PCC 和八因子實現 20%以上增長。血製品行業仍然被長期看好,產品線豐富、采漿量增長的可持續性的公司將更具優勢。

近年來並購整合也是血製品行業的一個大趨勢,在血製品這樣的一個半壟斷的行業裡,先行者們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

  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儘管在今年初“炒股”給上海萊士帶來了相當嚴重的損失,但其在血製品行業仍然舉足輕重,此次的並購之舉若能最終落實也進一步奠定上海萊士在血製品行業的地位。

  隻不過,能否撐起上海萊士的千億市值,就讓我們拭目以待了。

責任編輯:張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