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講個笑話,我們大年初一去看了《小豬佩奇過大年》

今年春節檔,確實沒有哪部電影,比《小豬佩奇過大年》更加神奇了。

宣傳片《啥是佩奇》刷爆朋友圈,豆瓣7.6分,將近三萬人評價。

同一位中國導演,正片豆瓣4.2分,可以的。

另外,這部電影還有四位英國導演。是的,一部81分鐘的電影,五個導演,六個編劇,非常勞師動眾了。

根據票房數據顯示,本片票房也呈現出了一個絕對完美的斷崖跳水曲線,不僅首日票房佔了總票房的一半多,且次日跌幅巨大,超過了60%。

在過去的這幾年裡,尤其是春節檔,我們已經見證了不少奇跡,但主要還是票房逆襲的奇跡。《小豬佩奇》,則為我們製造了一個新的奇觀。

不僅廣告拍得比正片好,而且既不叫好,又不叫座;讓小朋友焦慮,讓爸爸媽媽痛苦。

不過,已婚未孕人士看這部電影可能會有新的收獲。比如,像張女士一樣喜提寶寶。

活這麽大,頭回見到這樣的宣傳,也是長見識。

這個片子,目前最大的槽點在於,這並不是一部動畫電影,而是一部真人與動畫結合的電影。

甚至可以說,這部全長81分鐘的《小豬佩奇過大年》,其實也就是幾集5分鐘的電視動畫,再加上一些基本沒什麽劇情的真人演出,仿佛承擔著晚會主持人串詞、以及節目中間插播廣告的功能。

(確實如此,每當出現真人,小朋友們就開始哭鬧“我不要看廣告”!!)

當然,我們絕對不說片方是故意隱瞞哦!但是,如果你不是像我一樣熱心關注中國院線片、並且看過每一部院線片的預告片的話……

尤其是,在影片上映之前,沒有看過《小豬佩奇過大年》預告片的你,可能也很難知道,這部電影並不是一部動畫電影。

我們不能忽略以下事實。比如說,這部電影的大部分海報裡,也基本沒有真人出現。

以及,在豆瓣電影劇照頁,一眼望過去,也都是小豬佩奇的動畫,真人劇照則基本都靜靜地躺在第二頁。

雖然你確實在演員表裡,看到了朱亞文、劉芸、歸亞蕾等人;但是,時至今日,我身邊的不少朋友們還傻乎乎地以為,這些人是來給小豬佩奇配音呢。

哈哈!那你就錯了!

人家可是主演!

真正可怕的是,在《小豬佩奇過大年》裡,真人和動畫是完全斷裂、無法銜接的,而且還拍得相當敷衍。

我們首先來負責任地為大家捋一下《小豬佩奇過大年》的劇情。

真人部分基本就是個情景劇水準的故事,場景除了他們家就是他們家院子,還有一個堆滿小豬佩奇周邊的假超市,省錢省得沒譜了。

劇情就更厲害了,講的是大年三十那天,一家八個人過年,早上閑聊、下午大採購、晚上吃年飯,還瘋狂跳廣場舞。

好吧,這麽簡單的故事,說是情景劇水準,感覺辱情景劇了。

之前經常說很多國產劇節奏慢、愛注水,一拍就拍個六七八十集。看完《小豬佩奇過大年》,才發現自己太天真了。

這才是灌水之王啊!

導演的絕招首先是尬歌尬舞,一言不合就要唱要跳。爺爺奶奶進門要唱歌跳舞,剪紙要唱歌跳舞,做飯要唱歌跳舞;出門買個東西,店員還要唱歌跳舞。

那麽,請問這到底是小豬佩奇大電影,還是廣場舞教學指南?

尤其是,為了強行營造過年的氣氛,這些人跳舞的時候都在強行尬笑,皮笑肉不笑,說實話看得挺滲人。

這個配色,基本就是國產可怕片啊!!

歌好不好聽,我們不評價了,我重點說一下導演單曲循環的功力。

比如,中間有一首“當我剪起窗花,就想起了我的奶奶”。她奶奶一邊唱,就一邊不停地想她的奶奶,然後就開始想奶奶的奶奶的奶奶的奶奶。

這首歌,居然唱了足足有三四遍!!

就跟小朋友的噩夢“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一樣,可以無限循環地唱下去,這是一首∞ 歌!!!

比注水更尷尬的是,還開了不少特別刻板印象的玩笑。

歸亞蕾在片中扮演的是南方丈母娘,而方青卓扮演的是北方婆婆,於是,大部分(完全不好笑的)玩笑,就圍繞著南北差異和親家之間的明爭暗鬥展開。

什麽北方大嬸一定要穿大花大綠、毫無審美,讓南方阿姨神情尷尬;做飯的時候,北方人莽莽撞撞、熱愛一鍋燉,給南方人的精致廚房搞破壞。

9102年了,還開這種北方人流淚南方人憔悴的玩笑,用張全蛋的話說,我覺得真的很low哦。

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是,轉頭吃上年夜飯,大家又立刻親親熱熱、和和美美、熱淚盈眶。

???

這變臉水準,失敬失敬。

看的時候,心中甚至有一絲慶幸:幸好小朋友們都不愛看這些,全部當廣告哭過去了。不然,這麽胡亂灌輸南北差異,實在太教壞小孩子了。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動畫部分。

為什麽說真人部分和動畫是完全脫節的呢?因為,這個真人到動畫的過渡尷尬到,在我印象中,小學聯歡晚會的串詞都沒這麽生硬。

比如說,真人劇情是小朋友剪了個恐龍窗花,動畫接著講了一個長頸鹿傑拉德的故事。

小朋友逼問爸媽的戀愛史,動畫就講了一個小豬佩奇過暑假的故事。

還有什麽小朋友一哭鬧,就銜接了一個熊貓雙胞胎的故事。

……

恐龍是怎麽聯想到長頸鹿的?父母愛情又是怎麽聯想到小豬佩奇坐飛機過暑假的???

廣告:我都沒有這麽硬!

更硬的是,動畫部分本身每個故事也是獨立的,就像看了好幾集電視動畫一樣。

差不多也是5分鐘一集,分別講了小豬佩奇玩泥巴、六一兒童節、過暑假看朋友、長頸鹿傑拉德、熊貓雙胞胎的故事……

聰明的小朋友可能會注意到,其實和春節都沒什麽關係。

到了最後一集動畫,哇,終於點題了,幼稚園的小豬佩奇和朋友們也開始過春節了。

然而,這個時候,卻更加強烈地感受到,不愧是四個英國導演拍出來的,小豬佩奇果然也是英國友人啊。

畢竟,中國小朋友過春節的時候,幼稚園放寒假了;然而,佩奇卻在幼稚園學習“年是什麽,春節是什麽”,在老師的指導下舞獅子、點燈籠,還在隔壁山頭放煙花。

而我剛剛收到了簡訊提示,“新春愉快,五環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

之前也看到很多評價都說這部電影,甚至動畫部分,都“太低齡了,不建議三歲以上兒童觀看”。

確實如此,其實《小豬佩奇》的定位就是一部“英國學前電視卡通片”,也就是說,讓學齡前兒童學習知識、體驗生活。這種低幼向的定位當然無可厚非。

但是,《小豬佩奇過大年》的宣傳定位卻是一部“兼顧小孩和大人喜好的合家歡動畫”。

它是怎麽做的呢?動畫依然低幼,而真人部分甚至連低幼都算不上。

更像是弱智好嗎?

真人和動畫結合並不是一部電影的原罪,前幾年麥兜和真人演員結合的香港電影《春田花花同學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春田花花同學會》裡,動畫象徵著美好單純的童年;真人出演的則是長大成人、面對無奈社會的同學。這種隱喻未必有多高明,但至少是有意義的。

四十多個港星出演,確實也還是拿出了誠意吧。

但《小豬佩奇過大年》甚至都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主線,只是幾集電視動畫,用一種最為生硬的方式,被銜接在了一起。

只能恭喜我國的小朋友們,大過年的,千里迢迢跑來電影院看電視了。大銀幕放映效果不錯,但是廣告還是多了點哦。

對於影片導演張大鵬的業務水準,我們也並沒有任何懷疑。《啥是佩奇》的成功已經足以證明這一點了。

作為一個宣傳短片,在短短的五分多鍾內,既有劇情的反轉,又能形成情感共鳴。既幽默,又煽情。很巧妙地讓小豬佩奇,從一個動畫形象,變成一種文化和情感的符號。

但是,同樣一個導演,這就是他的選擇。拍出7.6分的宣傳片《啥是佩奇》,再拍出4.2分的正片《小豬佩奇過大年》。這種反轉,比《啥是佩奇》中的硬核佩奇還要戲劇性十倍。

真相就是如此殘酷。《小豬佩奇》這個英國IP和過年沒什麽關係。《小豬佩奇過大年》裡的動畫和真人表演沒什麽關係。《啥是佩奇》這個廣告片和《小豬佩奇過大年》也沒什麽關係。

無論你想要從這部電影裡得到什麽,《小豬佩奇過大年》都不會滿足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