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黛醫生說健康:高血壓長期吃藥會傷身體嗎?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個多基因病,發病機制比較複雜,有遺傳因素,也有生活方式因素。常見導致高血壓的不健康生活習慣包括:鈉攝入多(口味重)、長期大量飲酒、肥胖及作息不規律等。有些人的生活方式很難改變,而即使改變了生活方式,遺傳也無法改變。所以,高血壓一旦出現,往往就會終身患病;需要終身用藥治療,不能有間斷,不然就會導致血壓升高,而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當發生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時,大家對長期用藥都非常抗拒,認為藥物的副作用對身體傷害大。

古人雲「是葯三分毒」,說的就是藥物的副作用很難完全避免。需要長期用藥的慢性疾病患者,應該怎樣看待藥物的副作用,又應該怎樣處理它呢?

01

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心腦腎併發症

逐漸升高的血壓,患者可能沒有任何不適,所以許多人不去治療。但是,高血壓如果長期得不到控制,一般5~10年後就會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我們常說的冠心病、心梗、腦出血、腦血栓、腎衰等可怕的疾病都是高血壓的惡果。

所以,要想健康、長壽,必需控制血壓達標。

02

藥物副作用有大小之分嗎?

從直觀角度,是存在副作用大的葯和副作用小的葯的,比如糖皮質激素和乳酸菌素片放一起比較,糖皮質激素無疑是副作用更大的那個。

但是在用藥的時候,肯定不能單純按照副作用大小來選擇藥物,糖皮質激素能控制很多更加嚴重的疾病,這些疾病是乳酸菌素片束手無策的。

在治療疾病選擇藥物的時候,醫生會綜合考慮,遵循「獲益大於風險」原則。

03

治療作用和副作用,如何抉擇?

目前臨床使用的降壓藥大體上分為六類,普利類、沙坦類、地平類、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和α受體阻斷劑,其中前五類是一線藥物。不可否認,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比如利尿劑可致低鉀、普利類致乾咳、短效地平類致牙齦增生等。這些副作用很容易避免或者被糾正,而且這些副作用與高血壓的心腦腎併發症相比是微乎其微的。

新上市的降壓藥已經將藥物的副作用控制在最小的限度,而且臨床上推薦小劑量聯合用藥,既增加療效,又減少副作用。只要選擇好的降壓藥,按說明正規用藥,即使終身使用降壓藥對身體也沒有大的傷害。臨床上,終身使用降壓藥而健康生存者大有人在,同樣,因擔心副作用而不敢用藥出現高血壓併發症者也人數眾多。

吃一輩子的降壓藥沒有出現任何併發症,或者不堅持用藥出現了併發症你會選擇哪一個?

04

不良反應是少數人才發生的

說明書上所列出的各種不良反應,其實是在藥物的安全性試驗中,還有臨床上長期觀察發現的各種不良反應的得出來的總結,並不是說會在一個人身上出現所有的不良反應,也不是說吃了這個葯一定會出現上面說的不良反應。有些寫了「常見」的不良反應,其實只在 1%~10% 的人中會出現。任何一種藥物,在應用到病人身上之前,都是要經過嚴格的安全性檢驗的,如果這個藥用了反而對身體有害,根本不可能通過審批,也不可能在市場上出現。一些嚴重的不良反應,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會發生。

05

身體不適是藥物副作用導致的嗎?

不能長期服藥的患者,容易把身體上出現的各種不適癥狀,都和藥物副作用聯繫起來,要麼輕易停葯,要麼就不理會這些不舒服。

這兩種認知都有偏頗,我們應該了解藥物的副作用,控制它、和它共存,而不是抗拒它、否認它、害怕它。

有些藥物的副作用是可以避免的:

像 ACEI 類的降壓藥(一般叫某某普利),一些患者服用後會出現乾咳,如果不能耐受的話,可以詢問醫生是否可以換用 ARB 類的降壓藥(一般叫某某沙坦),很多人換藥後該副作用明顯緩解。

有些藥物副作用是可以採取手段減輕的:

糖皮質激素能夠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導致消化性潰瘍風險升高,醫生會給有些大劑量、長期使用激素的人一些抑製胃酸分泌的藥物,來降低消化性潰瘍發生的風險。

有些藥物副作用一旦出現,是應該立即停葯並換藥的。

有時候,藥物副作用和疾病導致的身體不適很難區分:

有些降壓藥的副作用有頭暈,然而我們血壓高的時候也可能會頭暈,或者血壓低的時候也會頭暈,那麼在口服降壓藥的過程中出現了頭暈,到底是哪種頭暈呢?這時候,就應該找個血壓計量一量。

當然,有些副作用的鑒別不是我們自己在家裡能夠完成的,它可能需要專業的設備(比如抽血化驗)或者專業人士判斷,所以定期複診也很重要的。

有些不適雖然感覺並不嚴重,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比如一些藥物吃了以後出現「乏力」,很多人認為既然是生病,還吃了葯,有乏力再正常不過。

但其實這種乏力可能是由於低血鉀導致的,如果不了解原因,不採取措施,長期下去,也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06

長期用藥,怎麼減輕藥物副作用?

治療、控制慢性疾病的藥物,一般都是處方葯,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要自診自治,不要隨意購買藥品。

避免使用管道不正的、不合法的藥品,更不要以食品或保健品代替藥品使用。

在醫生開出藥物之後,要詳細了解服藥方法和主要副作用,並了解清楚在用藥期間應該怎樣監測這些副作用。

在使用藥品的過程中出現不適,應該及時就診。

高血壓的剋星

微生態健康養生的首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