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雇傭軍並非現代才有,兩千年前就已出現且殺傷力極強

納尼?古代就有雇傭軍了?答案是肯定的。早在漢朝就存在募兵製。當時的禁衛軍,屬於中央直轄,平時有差旅費、夥食費,退役時,皇帝還請客喝酒,福利棒棒噠。此後,雇傭軍的身影在歷史中屢次出現,其中的佼佼者,戰力驚人,驍勇善戰,功勳顯著。

四千幽州突騎

西漢末年,王莽用不正當手段,篡奪帝位。士族豪強紛紛表示不服,一時間烽煙四起。劉秀北渡黃河,鎮慰河北,試圖重拾漢室江山。河北不僅存在著王郎等割據勢力,還有銅馬、高潮、重連等農民起義軍。劉秀的創業空有計劃,沒有資本。所幸上谷太守耿況之子耿弇、漁陽太守彭寵及時入股,為劉秀招募了四千幽州突騎。

圖1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

突騎屬於輕型機車兵,馬匹雖裝備了高馬鞍,但沒有披甲,也沒有馬鐙。騎士身披劄甲,配有盾牌,作為防禦手段。在進攻手段上,配備弓弩、予戟和刀劍,對不同範圍的敵人進行致命打擊。從裝備上看,幽州突騎已經具備了高機動、大殺傷的能力,專治各種不服。

事實證明,幽州突騎的戰鬥力果然不凡。在巨鹿之戰中,憑借幽州突騎的強大衝擊力,劉秀反敗為勝,一舉擊敗王郎軍。各路起義軍也在幽州突騎的碾壓下,被逐個擊破。劉秀創業成功,與幽州突騎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蠻族士兵

騎兵能夠雇傭,步兵當然也能“服務外包”。三國時期,蜀漢政權出現了一支雇傭部隊。諸葛亮平定南蠻之後,發現南蠻士兵意志堅定,悍勇無畏,隨著戰爭的結束,這些年輕人陷入失業的窘境,留在當地,不利於社會穩定。

針對這種情況,諸葛亮頒布了一石二鳥的計策。他以官職為誘餌,動員當地豪強出錢,募集了一萬名蠻族士兵,成為體制內的政府軍。這麽做既讓豪族得到應有的社會地位,又能緩解民族矛盾。這些雇傭軍所向無當,行動迅速,故取名為“無當飛軍”。

圖2 諸葛亮進軍南中戰略圖 (平孟獲之亂)

無當飛軍以鐵甲護身,以毒箭攻擊,翻山越嶺,神出鬼沒,熟悉山地作戰,擅長防守反擊。為了嚴格管束這群異族士兵,蜀漢任命王平為首任長官。王平治軍嚴謹,不苟言笑,與士兵同甘共苦。在他的率領下,無當飛軍訓練有素,紀律嚴明,英勇善戰。

建興六年(228年),由於馬謖的失誤,蜀軍遭到魏將張郃痛擊,被迫撤退。負責蜀軍斷後的,正是無當飛軍。王平一方面組織士兵死戰拒敵,另一方面虛張聲勢,掩護其他部隊回撤,最終無當飛軍全身而退。不僅如此,無當飛軍還發揮對內平叛的作用,成為蜀漢精銳的軍事力量。

這支軍隊的結局,同樣血性和悲壯。蜀漢延熙十七年(公元254),薑維北伐失敗。為掩護主力撤退,第二任主帥張嶷率五千無當飛軍,與兩倍於已的魏軍展開決戰,最終同歸於盡,張嶷死於陣中。無當飛軍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北府兵

與表現神勇的無當飛軍相比,另外一支雇傭軍戰鬥力更強、名聲更響亮。南北朝時,前秦統一方北,對南方的東晉政權形成了巨大的軍事威脅。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東晉政權下詔求將鎮禦北方。權臣謝安舉薦了侄子謝玄。很快,謝玄成為東晉江北地區的軍政一把手。

圖3 謝玄(343年—388年)

當時,在廣陵(今江蘇揚州)和京口(今江蘇鎮江)聚集了大量來自北方的流民。謝玄從中招募選拔了一批精壯小夥,組成一支軍隊。太元四年(379年),謝玄調往京口,因京口又稱北府,這批軍人被稱為“北府兵”。

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堅率領八十萬人馬,對東晉展開大規模的攻勢,與八萬北府兵在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爆發戰鬥,結果北府兵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創造了中國戰爭史的神話,北府兵因此名垂青史。

北府兵強悍的戰鬥力,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情感因素。北府兵的兵源來自於北方流民。這些流民受到北方胡人壓迫摧殘,被迫背井離鄉,對胡人有血海深仇。二是軍隊性質。北府兵屬於雇傭兵,自願從軍,受命於人,供其差遣。雙方互利共贏,戰鬥力自然比普通士兵更強。三是軍隊構成。北府兵經常嚴格挑選的精英士兵,訓練刻苦,能征善戰,而士兵之間彼此存在血緣和感情的聯繫,作戰時能夠形成向心力,提升整體戰鬥力。

朵顏三衛

政府軍中有雇傭軍,反政府武裝中同樣也有它的身影。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之前,利用金錢和利益收買了朵顏、泰寧和福余三衛的蒙古首領,促使其拋棄了寧王朱權,倒向了自己。朱棣雇傭了三千人,作為先鋒騎兵。由於朵顏後來居上,實力最強,這群蒙古騎兵就被稱為“朵顏三衛”。

圖4 靖難之役

朵顏三衛沒有辜負朱棣的厚望,在與建文帝的軍隊作戰中,衝鋒在前,勇不可擋,常常以千人擊破萬人,為推翻建文帝立下了汗馬功勞。朱棣登基後,對朵顏三衛的首領授予官職,封賞了大片土地,並且在開原、廣寧設立了市場,允許朵顏三衛在此互市交易。

然而朱棣忌憚蒙古人的彪悍好戰,很快,雙方爆發衝突,朵顏三衛損失慘重。蒙古人並沒有就此屈服,隨著明朝國力的衰弱,此消彼長,朵顏三衛的實力不斷壯大。到15世紀中期,東起開原,西抵宣府,南達長城,北至西拉木倫河的廣闊地區,活躍著朵顏三衛的後裔,實力不容小覷。

關寧鐵騎

隨著時間推移,明朝戰場上頻繁出現雇傭軍的身影。明末,後金崛起,成為明朝東北邊境重要對手。為了抵禦後金的進攻,名將袁崇煥建立了西起山海關,東至寧遠、錦州的防線,同時,還從遼東精選身體精壯的青年,組成軍隊,由祖大壽、滿桂、趙率教等將領統率。

圖5 袁崇煥(1584年—1630年)

據《明季北略》記載,袁崇煥手下大將祖大壽挑選降夷作為家丁。這裡說的降夷,來自於桑昂和那木氣兩個蒙古部族。這些蒙古人能騎善射,作戰勇敢,與原先祖大壽的私軍混編,組成了一支三千人的騎兵。後來,這支騎兵不斷擴充,最盛時人數多達十萬,騾馬5.3頭。當時能與八旗騎兵匹敵的,只有這支精銳的騎兵了。

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後金皇太極進攻寧遠,袁崇煥的騎兵在炮火的掩護下,以三眼火銃為武器,大敗後金軍,因此,獲譽“關寧鐵騎”。在“己巳之變”中,九千關寧騎兵擊退了數萬後金軍隊,關寧鐵騎再次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關寧鐵騎與其他雇傭軍相比,有鮮明特點。首無它裝備熱兵器的騎兵。關寧鐵騎的武器主要是三眼火銃,能對中遠距離的敵人造成巨大的傷害。火銃發射完畢,又能作為冷兵器,在近距離打擊敵人。其次軍費高昂。既然是雇傭軍,軍費自然少不了。朝廷每年花費在關寧鐵騎的銀兩,達到財政支出的三之分一。朝廷入不敷出,不得不加重百姓稅收,激化社會矛盾,造成民變遍地。對於明朝而言,成也鐵騎,敗也鐵騎。

圖6 關寧鐵騎

歷史上的雇傭軍還有很多,如南宋的嶽家軍、明朝的戚家軍等。雇傭軍人員較少,戰鬥力強,在戰鬥中能以一敵十,成為逆襲的王牌。

不過,雇傭軍認人不認章,政治立場搖擺不定,容易成為政治強人手中的戰爭工具,而且朝廷一旦過度依賴雇傭軍,導致尾大不掉,倒逼朝廷向其妥協。雇傭軍是把雙刃劍,一面向著敵人,另一面朝著自己。

文:計白當黑

參孝文獻:《明史》《漢書》等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