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家煎中藥,不知道這些可不行!

★家庭煎服中藥的注意事項★

說到煎煮中藥,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有什麼好說的,大家都會。其實不然,實際上很多人對煎藥是一知半解的。所以在這裡筆者想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在煎煮中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首先煎藥的器具最好是砂鍋、搪瓷鍋,不用鐵器或鋁鍋。因為砂鍋和搪瓷鍋不會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且砂鍋加溫是逐漸升高,溫度散發也是逐漸而散。從這兩方面可以看出其優勢。此外,煎藥的器具還要有個蓋子,這個蓋子有兩個作用,一是防止外面的灰塵、異物等進去,二是可以防止走味,因為中藥的作用關鍵在於味和性兩方面。再有,煎藥的水不要使用剛接的自來水,可以稍微放置一會兒再用,水以甘淡為宜。

煎藥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中藥一定要多浸多泡,先用水泡一個小時左右,泡透了以後再煎。夏氣象溫高,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腐敗變質,冬季可以適當延長。現在有些中藥切得不規則,只有泡的時間足夠長,才能保證水分充分滲入到藥物中去。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中藥絕對不能用沸水浸泡。至於煎藥的水量,將藥物攤平後,第一次的水量可以高出藥物1~2厘米。第二次的水量可以少一些,與藥物相平或稍高即可,可以根據個人習慣而定。一般如果方中草、花、葉類藥物較多,吸水量較大,煎煮前應補充加水,再多放一點水。

煎煮中藥時開始用大火,煮開以後就要用小火。注意不要煎糊了,也不要因為糊了一點就覺得無所謂,再加點水繼續熬,這樣做很有可能會導致腹痛、腹瀉、嘔吐等。一般情況下,葯煎兩次,頭煎20~30分鐘,二煎10~20分鐘。如果藥量比較大可以考慮煎三次。補養治療虛證的藥物頭煎40~50分鐘,二煎20~30分鐘,三煎10~20分鐘。治療感冒的解表中藥大多煎煮時間宜短,煮沸時間為10~20分鐘即可,並趁熱服用。湯劑煎完後應榨渣取汁,因為藥物會吸附一定藥液,如果不經榨渣取汁,會造成有效成分損失。一般在最後一次煎煮時,趁熱將藥液濾出後,要將藥渣用雙層紗布包好,絞取藥渣內的剩餘藥液。另外,有些專家經驗認為,小兒吃藥困難,可以減少藥量,煎藥的時候先用開水泡,但是要密封,使藥味不會減弱。湯藥冷卻以後,放在火上熬一次就可以了,這樣煎一次作兩次服,湯藥的量就減少一半。

煎藥方法上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有些中藥因為自身的某些特性,需要採用特殊的煎法。如某些質重的藥物需要先煎,先煎的時間為10~60分鐘不等,遇到具體情況可以諮詢醫師。阿膠一類的藥物,應單獨隔水蒸化,也可以在蒸的時候加一點黃酒、幾粒鹽,這樣既好吃又可以增強效果,還可以避免反胃。現在有很多人使用微波爐烊化阿膠,個人認為效果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是一定要注意觀察,防止時間過長,導致阿膠被蒸得過乾或者煎糊。除此之外,貴重的藥物需要衝服,有香味的藥物需要後下,毛樣或質黏的藥物需要包煎等等,這些在此處就不做贅述。但是患者在取到藥物後須向醫師詢問相應的煎煮方法。

毒性藥物煎煮注意事項:

近兩年來因為煎藥不當而導致藥物中毒的情況屢見不鮮,所以我在這裡將毒性藥物的煎煮方法單獨列出,希望大家今後煎藥時多加註意。

例如附子屬烏頭類藥物,其成分中的烏頭鹼有大毒,煎煮時間過短,服用可導致烏頭鹼中毒,出現口唇發麻、頭暈、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癥狀。半夏有小毒,其中毒後可出現口舌麻木、咽喉乾燥、胃部不適等癥狀,繼而出現喉舌腫脹、灼痛充血、流涎、呼吸遲緩、聲音嘶啞、言語不清、吞咽困難、劇烈嘔吐、腹痛、腹瀉、頭痛、發熱、出汗、心悸、面色蒼白、脈弱無力、呼吸不規則等癥狀。一般而言這些藥物往往會單包出來,先煎30~60分鐘,至入口無麻味為度。但具體煎煮時間因人而異,可以適當延長。如果患者出現上述癥狀,則需要及時就醫治療。

湯藥的服用方法:

從現在一般情況來說,都是一劑葯煎兩次,為一天的量。服用湯劑的時間要根據所治療病證的不同做出處理。例如補養葯,或者是治療內科雜病的一些湯藥,服藥時間可以不拘,可以清晨或上午服,也可以下午或睡前服;瀉下藥和治療外感病的葯一般空腹服,這裡所說的空腹是胃空,離吃飯1~2小時就是空腹,不一定早晨不吃飯的時候才是空腹。

現在很多人因為著急上班或者上學,為了節省時間就喝涼葯,其實是錯誤的。一般湯藥需要溫服,可以避免冷服對胃的刺激。因為胃是後天之本,傷了胃以後對於藥物的奏效,甚至是對於身體的恢復都是不利的。

還有人吃完飯後馬上服用中藥、或者中藥和西藥一起服用。這樣做也是錯誤的,因為吃完飯後胃裡的餐食還未消化,會影響藥物的吸收;而中、西藥一起服用可能會發生化學反應。所以一般建議飯後30分鐘再服用藥物,中西藥間隔30分鐘。現在也有專家建議中西藥服用時間間隔應多於30分鐘,甚至要達到2小時。對於這些說法還沒有統一定論,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中藥和西藥需要間隔服用。

有些人喝完葯後會吐,這時可以在舌頭上用鮮生薑稍微擦一擦,嚴重的可以加生薑汁3~5滴(不要太多)到葯裡,這樣有助於止嘔。另外,熬藥的器具要注意乾淨,不論是葯鍋還是葯碗,沾了油以後,吃了都會容易嘔吐。此外,服用中藥期間,飲食方面應注意忌食生、冷、黏膩、辛辣的食品。其他某些疾病,也有一些特殊的忌食需要注意,如過敏性疾病、癰疽及某些皮膚病需忌食魚、蝦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水腫的病人應少食鹽,補血藥忌茶等。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零售價:RMB16元

郵發代號:82-654

播放GIF

所載方葯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編輯:秀瀧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播放GIF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