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企業家泣血呐喊:不下決心減稅 市場就不會有信心

  企業家泣血呐喊: 不下決心減稅,市場就不會有信心

  來源:劉勝軍微財經

  文/劉勝軍

  減稅,才是真愛。

  1

  令人心酸的段子

  最近聽到一個段子:一群精英人士聚會熱議時局,所有人都認為中國最應該做的就是“大規模減稅”(不是結構性減稅,更不是擠牙膏式減稅),但,所有人都認為政府不會真的減稅。

  嗟乎!

  2

  穩住,要靠企業家

  川普拳法凌厲,中國必須穩住陣腳。最近一次政治局會議一口氣提出六個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如何穩?關鍵要靠企業,尤其是民企。過去幾年的實踐證明,一味依靠政府和國企穩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不僅導致債務風險積累,而且刺激的邊際效應全面遞減。2017 年,國有工業企業、民營工業企業的淨資產回報率分別為 9.9% 和 19.6% ,民企穩才能經濟穩,這已經無須論證。

  從這個角度看,2017 年 9 月中央發布的《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

  但是,要穩住企業家,光靠喊話是遠遠不夠的,得有乾貨。企業家最關心的還是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換言之,企業家是最現實的。

  3

  企業家第 N 次呼籲減稅

  如果說有一件事企業界和學術界達成高度共識的話,那就是減稅。

  過去幾年,社會各界呼籲減稅的聲音不絕於耳。

  最新一次呐喊來自蔣錫培。8 月 10 日,國務院召開“降成本減負擔專項督查座談會”,遠東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蔣錫培認為:

  當前經濟、金融、市場最大的問題是信心問題,最大的成本是制度成本,政府必須下決心降低企業的稅費負擔,大幅度精簡財政供養人員,同時避免盲目投資,避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帶來的難以估量的巨額投入和勞民傷財。

  以下為蔣錫培的具體政策建議:

  01

  降低增值稅率

  將目前的三檔增值稅 16%、10% 和6% 改為兩檔 10% 和 5% 。小規模企業,即營收在 500 萬元及以下的,免征增值稅;營收在 500 - 2000 萬元的,減半徵收增值稅。支持企業特別是支持製造業企業生存發展。

  02

  將利息納入增值稅抵扣

  按照現行“營改增”政策規定,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融資產生的利息等融資費用相關的進項稅不能抵扣,若將融資費用也納入抵扣鏈條,將切實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扶持企業發展。

  03

  降低企業所得稅

  目前中國企業所得稅法定稅率為 25% ,高新技術企業為 15% 。在全球減稅浪潮背景下,建議將企業所得稅法定稅率降至 20% ,高新技術企業降至 10% 。

  同時建議將《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三條: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 60% 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 5‰”,修改為“按照實際發生額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 5% ”,以減輕企業負擔和減少征管費用,以提升中國企業全球競爭力。

  04

  取消經濟合約印花稅

  目前 10 類經濟合約印花稅比例稅率從 0.05‰ - 1‰ 不等,建議取消所有經濟合約印花稅。

  05

  減輕個人所得稅負

  進一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由目前 3500 元/月至少提升至 7000 元/月。降低個人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提高最低邊際稅率,減少稅檔。

  由 3% - 45% 七檔調整為 5% - 30% 六檔,在 7000 元納稅起徵點的基礎上,0.7 - 2 萬元的部分稅率為 5% ;2 - 4 萬元的部分稅率為 10% ;4 - 6 萬元的部分稅率為 15% ;6 - 8 萬元的部分稅率為 20% ;8 - 10 萬元的部分稅率為 25% ;10 萬元以上的部分稅率為 30% 。

  這樣使個人所得稅與當前我國物價水準相適應,有利於降低企業用工成本等,更利於留住錢財和人才,提升全球競爭力。

  06

  降低社保費率

  建議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公積金企業承擔比例分別降至15%、5% 和 5% 。

  目前企業和個人的承擔比例一般是:養老保險企業 20% ,個人 8% ;醫療保險企業 10% ,個人 2% ;失業保險 1% ,個人 0.2% ;生育保險 0.8% ,全由企業承擔;工傷保險 0.5% - 1.6% ,全由企業承擔;公積金企業 6% - 12% ;五險一金企業合計承擔成本相當於員工工資的 39.4% - 45.4 %。

  蔣錫培的這些建議,相信企業家們看了都會淚流滿面。

  4

  中國比美國更應該減稅

  2017 年 12 月美國參議院以 51 票對 49 票,通過了減稅規模為 1.4 兆美元的稅改法案。

  川普稅改的最大亮點是:

  • 從 2019 年開始,將美國的公司稅從 35% 大幅降低至 20% 。

  其實,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美國企業的稅負與世界平均水準差不多,而真正需要減稅的國家不是美國,是中國。

 ▲商業總稅收/商業總利潤:國際比較(來源:世界銀行) ▲商業總稅收/商業總利潤:國際比較(來源:世界銀行)

  美國熱衷於減稅,始於裡根。

  裡根 1981 年的減稅,堪稱美國歷史上最大力度的減稅,也成功引領美國經濟擺脫了“滯脹”泥潭。裡根之所以減稅,是因為他內心的信仰。在總統就職演說中,裡根說了一句影響全球的至理名言:

  政府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政府本身就是問題所在。

  裡根的減稅,一再被後人模仿。何也?無他,有療效啊。美國企業研究所 Michael Ledeen 評價說:

  美國建國二百年來,有四位偉大的總統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華盛頓、林肯、羅斯福、裡根。

  好萊塢演員出身、以 70 高齡當選總統的裡根,何以如此備受推崇?

  答案是:減稅。

  裡根就任總統後,果斷推行“ 30% 減稅計劃”,個人最高稅從 70% 降為 28% 、企業所得稅從 46% 降至 33% 。

▲裡根親自上電視宣傳減稅計劃▲裡根親自上電視宣傳減稅計劃

  1989 年 1 月 11 日,裡根在白宮發表告別演說時擲地有聲:

  常識告訴我們,當你必須為某件商品交納大筆稅款時,人們就會減少生產這種商品。因此,我們削減了國民的稅率,而國民卻比以往生產更多。我國的經濟就像一棵被修剪過的大樹,現在生長得更加迅速,更加根深葉茂了。家庭純收入提高了、貧困率下降了、工商界興旺發達、科研和新技術迅猛發展,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出口更多,因為,美國的企業變得更具競爭力了。

▲美國歷史上的減稅▲美國歷史上的減稅

  5

  中國急須減稅

  如果說,川普減稅存在不少爭議的話,那中國需要減稅則是社會共識。

  • 供給側改革提出的五大任務,就包括了“降成本”。從國際比較來看,降成本的首選方法應是減稅。1994 年分稅制改革以來,財政收入增速長期遠超 GDP 增速,社會稅負日增。1994 - 2014 這 20 年間,政府財政收入翻了 26.9 倍;同一時期中國城市居民的年可支配收入翻了 8.3 倍;而中國農村居民純收入翻了 8.6 倍。減稅的必要性無須贅言。

  • 李克強:

  大道至簡。中國歷史上,但凡一個時代的政治比較“簡”,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就會被後世稱為“盛世”。

  • 吳敬璉:

  建議實施普惠性的減負。現在我們的企業家缺乏信心、缺乏積極性,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

  製造業發展不容易,不賺錢,原因在什麽地方呢?中美兩國用電價格相差一半左右;中國汽油價格在 1 萬左右,美國是 6 千左右;中國一個部門的通訊流量大概是 600 元左右,英國不到 200 元;美國的融資成本大概相當於中國的一半。浙江慈溪江南化纖有限公司把投資項目做了中美之間的比較,土地成本中國是美國的 9 倍,物流成本 2 倍、銀行借款成本2.4 倍、電力天然氣成本 2 倍以上、蒸汽成本 1.1 倍。

  一直熱烈呼籲減稅的福耀玻璃曹德旺說:

  我認為川普降稅太偉大了,川普是企業家,他參選總統時,我說他將會成為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總統。因為中國人對總統這個角色了解不多,我是企業家,可能這是自己的偏見而已。

▲別讓曹德旺跑了▲別讓曹德旺跑了

  6

  誰在反對減稅?

  減稅,無疑首先要靠財政部。如果財政部打打太極,其他人也是乾著急。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一針見血:

  財政赤字並不是越少越好,更不是收入增長越多越好。為了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金融部門正在去杠杆,貨幣政策實際上是穩健中性的。在這種背景下,財政政策應該是積極的,然而現在看到的情況是,財政收入以較高的速度增長(注:2018 年 1 - 5 月稅收收入增速達到令人怎舌的 15.8% ),今年預算安排的赤字率是 2.6% ,與去年 3% 的水準相比是緊縮的。用我一位同事的話講,沒有赤字增加的積極財政政策就是耍流氓。

  我們不妨聽聽財政部的同志們的聲音。2015 年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說:

  從穩增長來看,改革比全面減稅更重要。這些年來一直在實行結構性減稅,但效果不彰。究竟是減稅力度不夠,還是改革進展不理想所導致,究竟是減稅優先,還是改革優先,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尤其是在當前地方基層財政又在重現 2005 年以前的現象:工資不能及時兌現發放。在這種情況下,全面減稅可能首先觸發地方財政危機。

  不肯減稅,把經濟不好的責任推給“改革不力”,甚至威脅說“減稅會觸發地方財政危機”。財政部的減稅積極性,由此可窺一班。

  7

  官員們都應學學拉弗曲線

  裡根減稅的理論基礎是“拉弗曲線”,這一曲線也是供給經濟學的核心。

  1974 年年輕的經濟學家拉弗( Arthur Laffer )在與拉姆斯菲爾德(後任小布什的國防部長)、切尼(後任小布什的副總統)共進晚餐時,在那張美國最著名的餐巾紙上畫出了拉弗曲線。拉姆斯菲爾德說:

  理論簡單的令我震驚,如果稅率 100% 則政府獲得的稅收為 0 。

  換言之,過高的稅率=殺雞取卵。“苛政猛於虎”,也是中國歷朝難以擺脫“歷史周期律”的深刻教訓。

▲拉弗曲線▲拉弗曲線

  減稅的阻力何在?

  • 觀念誤區:不少官員把減稅等同於“減少財政收入”,這是一個最大的誤解。拉弗減稅的真正含義是“降低稅率”,如果當前稅率處於過高區間(上圖中的禁稅區),根據拉弗曲線原理,稅率降低刺激經濟,反而通過擴大稅基而增加財政收入。

  令人震驚的是,劉尚希居然連拉弗曲線都敢否定,他“詭辯”地說:

  按照拉弗曲線原理,稅率已經處於拉弗曲線右側,抑製了增長,必須全面減稅。如果真是如此,北歐國家更要全面減稅,因為北歐國家的巨集觀平均稅率接近 50% ,不然,北歐的經濟就會停滯。而事實上並未出現。這說明,稅負高到什麽程度就會進入拉弗曲線的右側禁區,沒有標準,這取決於一個國家的發展階段、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也取決於一個國家老百姓對“福利—稅負”匹配組合的選擇。

  拉弗當年為了說明減稅的必要性,急中生智在餐廳的一張餐巾紙畫了一條拋物線,只是一個示意圖,並未給出精確的結論。在這之後,他也沒有嚴格證明最優稅率是多少。事實上,也無法給出一個任何條件下都存在的最優稅率。以拉弗曲線來證明全面減稅是不足為憑的。拉弗曲線原理其實只是道出一個樸實的常識:取之有度。

  的確,拉弗曲線只是道出了一個常識,問題是劉尚希連中國稅負太重的常識都不承認。拿北歐國家作為對比更是可笑,北歐國家稅負雖然高,但人家是福利財政——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把北歐與我國的投資性財政做比較,你好意思嗎?

  8

  讓我們攜手,共克時艱

  當前,中國企業家必須同時面對三重不確定性的衝擊:

  ① 中國經濟向“高品質發展”的艱難跋涉

  ② 第四次產業革命浪潮

  ③ 貿易戰拉開了 21 世紀最大的一場大國博弈的序幕

  內外不確定性交織在一起,成為企業家們必須“趕考”的時代挑戰。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