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時令節氣 | 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今日立冬,藏情斂志,正是修行好時候

道教之音網站現誠聘編輯,歡迎垂詢,一同傳播道教正能量。

簡歷請發送至 [email protected]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這是李白的詩作《立冬》。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也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作為乾支歷戌月的結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至8日之間,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

古人對 「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立冬」的解釋是:「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之意。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時是四個重要的節日。立冬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製。現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如有諺語「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便是北方形成的立冬習俗。這一習俗還和道醫張仲景有關係。

相傳東漢名醫張仲景告老還鄉時,沿途見許多百姓因為天冷耳朵都凍壞了,於是在黃河邊支了口大鍋,把羊肉、辣椒等藥材放進去熬,撈出來切碎後包成像耳朵一樣的餃子再下鍋煮,百姓們吃到補益驅寒的餃子,身體慢慢恢復了健康。

民間亦有諺語曰:「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陰,一冬暖。」立冬為冬天之始,古時人們常常以立冬當日的氣象來預測整個冬季的氣候走向。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立冬當日氣象晴朗,則整個冬天將非常寒冷;相反,若為陰天,則這一年的冬天都不會太冷,甚至可能是個暖冬。

立冬後氣溫下降明顯,自然界萬物活動趨向靜止,草木凋零,蟄蟲伏藏準備冬眠。此時天地一片蒼茫,萬物通過冬眠以養精蓄銳,為來年春「生」做準備。人體也應順應自然,「無擾乎陽」,使情志安寧、運動以舒緩柔和為主、「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達到「斂陽攝精」的目的。

道家養生以符合自然時序為最高標準,因此在立冬時節到來之際,養生也要以「藏」為主。《素問·四季調神大論》中記載:「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此段文字的大意是說,人們在冬季養生貴在於「藏」字。所謂秋收冬藏,這既是自然界的時令,也是人們養生要遵循的規則。在起居方面,立冬時節宜早睡晚起。早睡以養陽氣,晚起以固陰精。保證充足的睡眠,才能有益於陽氣的潛藏。

道教藥王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即冬日人們活動盡量選擇日出之後和太陽未落之時,以趨避寒氣。另外,立冬後穿衣需保暖,以防感冒、耗傷陽氣,尤其要注意背部的保暖。但也不可過分添衣,因為衣著過厚,時常出汗,則皮膚毛孔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因此,道醫建議在冬三月的時節中,養生應該注意一下幾點:

一、補水滋養:立冬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身體依舊需要水分滋養。立冬時節,一般每日補水應多於2000~3000毫升,才可以保證生理的正常需求。

二、出汗疏筋: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隻宜微微汗出為度,汗多泄氣,有悖於立冬陽氣伏藏之道。

三、保證睡眠:冬天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

四、立冬健腳:天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泡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增進血液循環。

五、防寒保暖:立冬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複發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預防大風降溫氣象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六、調養精神:立冬寒冷,易使人情緒低落。最好方法是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消除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七、科學進補:立冬養生要科學進補。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食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子、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葯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冬令進補時,為使胃腸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選用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也可煮些生薑大棗湯,以調整脾胃功能。

今日立冬,你準備好迎接冬天到來了嗎?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投稿地址 : [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