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代扶貧指南:古人為什麽重視藏富於民?

術語解釋

藏富於民(cáng fù yú mín)

將財富貯存在民眾手中。這是中國古已有之的政治經濟思想,先秦時期儒、墨、道、法、兵等各個流派對此均有闡發。它要求治理者或政府一方面要薄斂節用,不要與民爭利,搜刮民財;另一方面要對百姓實行寬惠政策,允許、鼓勵百姓合理牟利致富。其中隱含有關於民富與國富統一性的認識:民富是國富的基礎,也是國家贏得民心的根本保障;而國富的根本不僅在於財富,更在於民心。它是“民本”思想的延伸。時至今日,藏富於民已成為現代文明的根本特徵之一。

【引例】

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管子·治國》)(善於治理國家的人,一定會將使百姓富裕放在首位,然後才考慮如何治理百姓。)

取於民有度,用之有止,國雖小必安;取於民無度,用之不止,國雖大必危。(《管子·權修》)(對人民徵收賦稅有限度,使用上也有節製,國家即使小但一定能安定;若對人民徵收賦稅沒有限度,使用上也不加以節製,國家即使大也一定會有危險。)

善為國者,藏之於民。(《三國志·魏書·趙儼傳》) (善於治理國家的人,讓民眾擁有、存儲財富。)

製民之產(zhì mín zhī chǎn)

創製民眾的產業。“製民之產”是孟子提出的一種為政要求。孟子認為,百姓如果沒有穩定的產業收入,無法維持自身的生存,就會為了維持生計而背離道德。因此,為政者必須首先為百姓創造、提供必要的產業,使其生產所得能夠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製民之產”是為政者推行道德教化的基礎和前提。

【引例】

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製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說:“沒有穩定的產業收入而有恆常的道德觀念的,只有士人可以做到。至於普通百姓,如果沒有穩定的產業收入,則沒有恆常的道德觀念,行為放縱,違法亂紀,什麽事情都做得出來。等到他們犯了罪,然後施加刑罰,這是陷害百姓。怎麽會有仁愛之人為政而做出陷害百姓的行為呢?因此賢明的君主會創製民眾的產業,必須使百姓上足以侍奉父母,下足以撫養妻兒,豐年能夠吃飽,災年能夠不致餓死。然後引導民眾向善,百姓也就容易遵從了。”)

王者富民(wáng zhě fù mín)

想要推行王道的君主會使百姓富足。“王者”本指想要推行王道、統一天下的君主,泛指成就偉大事業的領導者。其中隱含的道理是: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民眾的廣泛擁護才能成功;為此,有作為的領導者必須把廣大民眾利益放在首位,而不能著眼於一部分人的利益,更不能著眼於個人利益。這和“民惟邦本”“藏富於民”的思想息息相通。

【引例】

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筐篋、實府庫。筐篋已富,府庫已實,而百姓貧……則傾覆滅亡可立而待也。(《荀子·王製》)(所以想要推行王道的君主會使民眾富足,想要稱霸諸侯的君主會使士兵富足,勉強能存活的國家會使大夫富足,而亡國的君主只是富了自己的箱子、塞滿自己的倉庫。自己的箱子已裝滿了,倉庫已塞滿了,而老百姓卻貧困了……那麽,這樣的政權離傾覆滅亡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倉廩實而知禮節(cānglǐn shí ér zhī lǐjié)

糧倉充實了,人們才會懂得禮節。出自《管子·牧民》:“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倉廩”是古代儲藏米谷的地方或設施。“倉廩實”“衣食足”指糧食儲備充足,民眾不愁吃穿,代指人們生產、生活所需的物質條件非常充足,即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禮節”“榮辱”指社會的禮儀規矩和內心的道德準則,包括了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這句話揭示了物質文明和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之間的關係:物質文明是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產生的基礎和條件,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如果民眾的基本生活條件都得不到保障,即使有良好的制度也難為人們所遵循,人們的精神品格也不可能得到提升。在任何時候,物質文明建設都應當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要務。這是一種非常務實的治國理念。

【引例】

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 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 仁義附焉。(《史記·貨殖列傳》)(所以 [ 管仲 ] 說:“糧倉充實了,人們才能懂得禮節;衣食豐足了,人們才能分辨榮辱。”禮因生活條件的富足而建立,因生活條件的缺乏而廢棄。因此,地位高的人富了,就會廣泛推行道德;平民百姓富了,就會根據自己的力量遵行道德。水深了,魚自然在那裡生長;山深了,野獸自然奔向那裡;人富了,仁義自然隨之出現。)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 則固;以戰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賈誼《論積貯疏》,見《漢書·食貨志》)(管仲說:“糧倉充實了,人們才能懂得禮節。”百姓的基本生活條件不足而 能治理得很好,從古到今,還沒聽說過。……積蓄財物、貯存糧食是關係國 計民生的大事。如果糧食多了、財富充裕了,那幹什麽事不能成功呢?用來 進攻則攻無不取,用來防守則固若金湯,用來作戰則無往而不勝。招撫敵方、遠方的人歸順,誰會不來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