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是的,有的孩子註定就是人生贏家

作者 | 楊一雲

圖片 | 來源網路

人生贏家都有好爸媽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意思是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

這話真是極具智慧,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其實不僅僅是孩子從小顯現了什麼特徵,能讓人看到他的未來,同時是他的家庭造就了孩子的雛形,沿襲家長現在的教育方式,孩子長大的趨勢就能看到了。

BBC有一部很著名的紀錄片《人生七年》,導演邁克爾·艾普特在1964年採訪了14個七歲的英國小孩,他們來自不同的階層,有的來自孤兒院,有的是上層社會的孩子。之後每隔七年,艾普特都會重新採訪當年的這些孩子,看他們生活的變化,有沒有實現兒時的夢想。

從這部紀錄片裡,我們看到了出生不同的孩子們的巨大差異:同齡的7歲孩子,有的在讀金融時報,有的卻只求在孤兒院不再挨打。

至於孩子們長大後的差距,以及各自的人生發展,也大多不出乎意料。精英階層的孩子,上名校,做律師;工薪階層的孩子,讀書少,結婚早。甚至這些孩子的下一代,也基本沿襲他們的生活。

然而如果把這個片子的意義局限於階層固化,未免狹隘。它背後其實也反映了生活環境和父母的教育理念對孩子有多麼重要。

那些贏在起跑線的孩子,不僅是因為有經濟上的優越性,更是因為父母就是榜樣,他們從小就耳濡目染學會了理財、懂得了知識的重要性、明白了勤奮和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他們的父母相比底層社會父母,更注重孩子的教育,教育理念也更為科學。

這部紀錄片裡讓人印象最深刻的話,莫過於這句:「你沒法給孩子任何實質的東西,但良好的教育會讓他們終身受用」。

什麼是良好的教育?

這個問題,其實在現在根本不是問題,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知道:讓孩子上好的學校,配合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良好的教育。

那麼,是不是孩子上了名校,家長也重視教育,孩子就能成才呢?

真不是,因為很多家長對重視教育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有時候用力過猛,反而不利於教育和親子關係。

我有一位來訪者,算是個很重視孩子教育的母親,兒子上小學六年級,她四處打聽小升初的政策、重點初中招生要求,一心想著把兒子送進名校,除了給孩子報各種培優班,她對自己的要求也絲毫不放鬆,她線上線下報了一些兒童心理學課程,想給孩子有質量的陪伴和家庭教育。

她努力地做一個好媽媽,但是,孩子並不買帳,兒子的成績很差,上課注意力也不集中,媽媽讓他寫作業,有的題目他明明會做,可是磨磨蹭蹭寫很久。

不是孩子天資不好,那孩子很聰明的,他只是叛逆。他說媽媽愛「挑刺」,嘴上說成績不是最重要的,但其實每次作業哪怕字寫得不工整,都要求他重新寫。

這位母親,即使嘴上不說,行為已經讓孩子感受到了壓力。孩子表達不滿的方式,就是叛逆,而自己的力量不夠反抗父母的時候,只有拖延。

努力做好父母的家長,很容易把自己內心的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很容易對孩子要求完美,讓孩子感受到壓力和束縛,反而不利於他的成長。

寬鬆、自由的環境對孩子很重要。父母給予孩子的,除了尊重和愛,還有生活學習習慣、獨立思考能力和積極的生活態度。這才是家長真正應該重視的教育。

2017年,深圳17歲的中學生晏劭廷,成為了德國「紅點獎」歷史上最年輕的「最佳設計獎」獲得者。這個年紀輕輕的孩子,獲得這個「國際工業設計的奧斯卡」後,一臉平常的樣子,大大方方接受記者的採訪。

他自學設計,寫作功底紮實,愛玩滑板,還和雙胞胎哥哥組成了一個搖滾樂隊。

這樣的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在談到自己的成長時,說父母非常尊重他的選擇和愛好,一直支持他,給他足夠的自由去完成天馬行空的想法。

精進自己,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我們做父母總對孩子抱有很高的希望,讓孩子好好學習,以後能夠出人頭地。對自己,倒是好像沒有太多期望,覺得人到中年,人生都過半了,彷彿也沒有上升的可能性了。

可是最近我看了一個視頻,觸動很大。

孩子們站在起跑線,在比賽之前,體育老師說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條件,符合條件的孩子可以向前兩步,不符合條件的孩子原地不動,等到比賽正式開始的時候,有的孩子已經接近終點了,而有的孩子還一步都沒有挪過。

體育老師的條件是諸如「如果你們父母的婚姻持續到了現在,向前兩步」、「如果你的成長環境裡有個父親般的人物,向前兩步」、「如果你不是因為體育成績優秀,才免交學費的,向前兩步」此類,這些條件全部都與參賽孩子個人能力沒有一點關係,卻讓擁有這些條件的孩子們比別人更接近終點。

這個比賽好像是在說特權,說不平等,卻像極了人生。

很多孩子的確生下來就贏在了起跑線,因為他有好的家境,有溫馨的家庭環境,父母恩愛,他從小得到足夠的愛和尊重,除了能享受更優質的教育,父母也能給予更多的引導,他的人生即使沒有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也差不到哪裡去。

看完這個視頻之後,我覺得每個父母都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限制了孩子「向前兩步」?

很多父母自己逃離北上廣,卻期望孩子長大了能走向世界;有的父母每天流連在牌桌,卻罵孩子考試不及格;有的父母整天爭吵,撒氣在孩子身上,卻埋怨孩子膽小懦弱。

我們總是在給孩子加碼,好像有了孩子之後,自己就成為了孩子身後為他加油的人,卻沒有想過,如果我們也能為自己加油,孩子的起點可能更高一點。

那些父母做得更好的孩子,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就比普通的孩子,多向前了兩步,已經贏在起跑線了。

因為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我們能給孩子的起跑線,並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家庭幸福、自立能力、獨立思考、情緒穩定……都是孩子能在人生賽道上「向前兩步」的條件。

父母可能改變不了孩子的階層,甚至經濟上不能給孩子很大的支持,但好的父母,不會隻逼孩子努力,而應該是孩子的榜樣和共同進步的朋友,父母的眼界、格局,影響著孩子未來的發展。

作者簡介:楊一雲,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多家平台專欄作者,第四屆搜狐視頻最具價值主播獎得主。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