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收藏路上,這些古代工序你不可不知

鎏金是器物上的一種裝飾工藝,從戰國始自有鎏金工藝以來,無論在中原地區或邊遠地區,不管歷史朝代的長短,均有數量不等的鎏金器物出現,而鎏金工藝的原理雖很簡單,但實際操作卻是不易掌握,其中對燒烤溫度的控制需要豐富的經驗,鎏金過程中使用的各種工具潔淨度都有嚴格的要求,其步驟繁瑣細致之極少有,鎏金是將金和水銀(汞)合成金汞劑,塗在銅或銀器的表面,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金就附著在器物表面不脫落。在之前的文章裡有對鎏金工藝的前期工作做過介紹,今以鎏金工序過程步驟做如下介紹。

大日遍照鎏金銅像

做好鎏金前準備工作後,接下來是抹金,抹金是用“金棍”蘸起“金泥”,再蘸70%的濃硝酸水(古低鈉鹽、礬等量混合的液體),塗“金泥”到銅器或銀器上。塗抹要平實、周密、均勻。這樣反覆多次塗抹金泥,直至把整個器物全部塗複。另用細漆刷(棕刷),蘸50%的稀硝酸水,把表面的“金泥”刷勻,邊抹、邊推、邊壓,這種推壓的手法稱之“拴”,“三分抹,七分拴”表明“拴”是鎏金工藝的重要環節,是保證多層組織致密的技術關鍵。

乾封泉寶(鎏金)

開金是燒烤蒸發金泥中的水銀,使黃金緊貼器物表面,首先根據被鍍器件的形狀大小,築成各種形式的炭火爐,並設有鼓風排風裝置,以保證火候及汞蒸氣的排除。當器物燒烤時,有一部分白煙冒起時即撤火,用硬棕刷在上面捶打,使黃金仍保留在器物表面上,錘打到器物已稍冷卻,水銀停止蒸發時,再烤再錘打,如此三四次,一次比一次溫度高,直到用水吹到上面滾下水珠時為止,在水銀蒸發變成氣體時,有部分接觸冷空氣後凝結在表面上,在撤火時要用棉花按擦掉,並邊烤邊擦,使黃金更加緊貼器物表面。在這些過程可以逐漸看到原來被金泥覆蓋的表面,已逐漸由白變淡黃、變金黃,直烤到水銀氣化淨,黃金全部露出為止。這個燒烤變色過程,俗稱“開金”。

清洗:開金後的鍍件,再用酸梅水、杏乾水等弱酸分別進行表面清洗,然後用毛刷沾皂角水刷洗,使鍍金面完全乾淨,清洗時用木盆最為適宜。

乾封泉寶(鎏金)

找色:開金清洗後的鍍件,由於各爐火候不同,抹金薄厚不一定完全均勻。因此鍍件的名部件出現淺黃、深黃等色彩的不一致。在比較色澤後,從中選定一種標準色,再局部抹金泥和燒烤,使整體為一色。

壓亮:鎏金為手工工具塗抹,表面不可能 塗得非常均勻,且在水銀蒸發時,“金泥”中所含黃金要緊縮成極小的顆粒,也可能出現一些空隙,為了使鍍金牢固耐久,色澤光勻,在鎏金表面順序進行中,需用玉石做成的壓子對金層進行按壓使之致密,結合牢固,這道工序較為細致費時,在壓光時要注意橫豎走向有序,越穩壓越細致,效果越好,不要壓出擦劃的印痕。

鎏金馬鐙 南北朝

鎏金的反覆次數根據實物的要求,一般少則反覆三次,多則七次,為了使色澤均一更需反覆抹金和燒烤,以得到金層明亮,使金層組織致密、純淨,極少雜質,金層與基本表面結合處緊密無隙表面光澤明亮為好。另外,在開金過程要做好保護措施注意防止吸入毒氣,若是器物鎏金、鎏銀都有,則要先鎏金,後鎏銀。通過了鎏金工藝的了解,更使人明白為何同一類器物鎏金與不鎏金,市場價值差別如此之大。文章來自湖南中歷文物鑒定中心,鑒定可谘詢。

銅鎏金纏枝牡丹手爐,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