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周王是老大,條件那麽好,為何沒有能人志士輔佐他發展壯大

春秋戰國500多年,各諸侯國在能人志士的幫助下,紛紛圖強稱霸。春秋時期出現了“春秋五霸”的盛況,到了春秋末年,邊陲小國吳越也能雄霸一時。最後經過反覆洗牌,形成了“戰國七雄”的局面。

那麽,本來作為老大的周王室,為什麽沒有做過圖強爭霸的事情呢?那些能人志士,為什麽都不去幫助周王室稱霸呢?不管怎麽說,周王室要稱霸,其條件無論如何都比其他國家要好得多,成功性似乎更高一些,可為什麽他們偏偏不這樣做呢?

我認為,之所以沒有能人志士前去幫助周王室稱霸,而周王室最終也未能稱霸,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周王室沒有理由。

我們來看看“春秋五霸”稱霸的情況。最早稱霸的齊桓公打的是“尊王攘夷”的口號。這裡的“尊王”,就是要尊崇周王室,就是要求大家要向周王室進貢。在禮節上要按照周禮來做。當然了,我們知道,齊桓公雖然打的是這樣一個口號,但是“尊王”並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要稱霸,要奪取更多的土地,要壓服楚國這樣一些不聽招呼的諸侯。

但是這個口號,周王室是不能用的。周王室總不可能說你們都必須尊重我,向我進貢。不尊重我,不向我進貢,我就要帶著大家來打你們。這個說法在道義上就站不住腳。能人志士當然也都不會去幫他這樣做。

除了“尊王攘夷”的口號外,諸侯在稱霸的時候,還有為其它弱小的、受欺負的諸侯國打抱不平的做法。

照理說,周王室最適合乾這樣的事情了,因為它是名義上的老大嘛。但是,任何出來主持公道的,都是以實力做後盾的。實力不濟,你說你是老大,就是老大啊?再說了,那些去給別的諸侯國搞調停的諸侯們,他們的目的根本就不是調停,是想撈到更多的好處。沒有實力做保證,能辦得到嗎?

能人志士要幫助周王室稱霸,必須要找到說辭。沒有說辭,能人志士也不知道該怎麽下手。

二、周王室疆域太小。

周朝採用的是分封製。當初,周王把國土不斷地分封給諸侯們。作為周王室親自管轄的土地因此變得越來越少。不過,就算越來越少,也沒有問題。在周王看來,全天下的土地都是它的,諸侯們不過是幫他看管土地而已。土地上的出產,都會按時對他進行上供。

但是,自從西周末年,幾代周王亂政。接著周平王東遷以後,周王室原先西邊的土地,大都被秦國給吞並了。就算住在東邊,鄭國、楚國也輪番和周王室較勁。實際上,那時候的諸侯王們,基本上都不聽周王的招呼了。周王分封出去的土地,也就徹底送出去了,很多諸侯連上貢都取消了。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周王室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弱小的諸侯國。這樣一個弱小的諸侯國,且別說它沒有什麽理由爭霸,就是想爭霸,它也沒有那個能力。

既然它沒有那個能力,那些想要建功立業的能人志士,自然不會在周王室的身上白費工夫了。

三、周王室沒有空間。

所有諸侯爭霸,其實就是一個疆域問題。通過爭霸,擴大本國的疆域。晉國可以吞並周圍的小國,秦國可以往西邊發展,楚國可以往南往東發展。吳國越國雖然原先是小國,但因為處在三不管的地方,也是一步步開疆拓土,因此得以發展壯大,成為一個疆域面積比較大的國家。

但是周王室處在晉國、秦國、楚國三個大國之間,他就算想發展,又往哪個地方發展呢?這三個大國,誰的土地可以佔一分呢?所以說,周王室完全沒有發展空間。

沒有發展空間,就沒有壯大的可能。那些能人志士都不是傻子,本來是一道無解的方程式,他們為什麽要去解答呢?

(參考資料:《史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