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嶽氏刻本《西廂記》:圖文輝映的明刻珍本

《西廂記》自產生以來,被廣為傳頌,歷代都有刻本,尤其明代刻工較為精良,留下不少善本、珍本。明代弘治年間金台嶽氏刻本《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參增奇妙注釋西廂記》是現存歷史最為悠久也是最完整的《西廂記》插圖本,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為孤本。原書天頭地腳闊大,全書高39.7厘米,寬24厘米,稱為魁本名副其實。北京金台嶽氏於明弘治戊午年(1498)冬季刊刻,正文部分及部分附件全部上圖下文,刻工精美,版式大方。圖片畫風粗獷,人物造像比較豐滿,有唐石刻遺風,畫面中花草樹木、鳥獸、庭院假山隨意點綴,無不恰到好處。圖畫線條流暢,有粗細變化,生動傳神,實在是書中珍品。從其古樸粗獷的風格看,與閩派建安風格相類似,而與徽派版畫細膩、繁縟的風格形成鮮明對照。

該本現存插圖156題,273面,有單面、雙面連式(一圖跨雙頁)、多面連式(一圖跨多頁),多面連式有的一處題記多達八面連式圖,《錢塘夢景》、《鄭恆扣紅答鄭恆》均為八面連式圖,場面十分宏大,這種多面連式圖在古書中是十分罕見的。因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發生在普救寺西廂房,插圖多繪西廂房場景,繪者巧妙地轉換視角,使得二百餘幅插圖並不給人重複之感。

該版本除了正文以外還收入“崔張引首”、“閨怨蟾宮”(上圖下文)、“增相錢塘夢”(上圖下文)、“新增秋波一轉論”、“滿庭芳”(上圖下文)等詩詞曲調。這些詩詞都是對《西廂記》故事主要情節的描寫、吟詠,生動傳神,對讀者理解、欣賞《西廂記》可謂錦上添花。後來的很多版本包括現在的流行版本都將前面的很多附件刪除,實在是有損完璧。

書高職門增加西蜀璧山來鳳道人著的《新增秋波一轉論》一文,文章從青年男女的自然性情出發,又針對鶯鶯和張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入情入理,是一篇很好的心理分析文章,也是一篇高水準的文學評論。

令人不解的是“增相錢塘夢”似與本書無關。該附件位於“新增秋波一轉論”之前,“閨怨蟾宮”之後,長達8頁。故事講的是宋朝(應是南宋)有一位秀士,複姓司馬,東京汴梁人,年方弱冠,赴科場趕考,一路往杭州走來。秀才同幾位詩人宴賞於西湖之上,賞盡西湖美景。傍晚歸來,遂往錢塘江上,於是“卜築而居,壘土為丘,栽花為苑,編籬為戶,引水為池”。挖土三尺忽然發現一具骸骨,秀才不忍拋棄,將之用石函盛殮,葬於一處高崗之上。晚上月色很美,秀才執一壺酒,仗劍賦詩歌唱。秀才歌罷,連起三陣狂風。風罷,只聽見一陣環佩叮當之聲,異香襲人。秀才正納悶時,只聽見窗外有人言,秀才開門觀看,只見一位絕色美女,那女子說:“早蒙葬骨之恩,未敢有忘,今夜特來拜謝。願陪枕席之歡。……”秀才正色而怒說:你是何方妖怪,哪方精靈,為什麽半夜來這裡,迷惑我讀書君子?那女子低頭不言,手執白象牙板,高歌一曲《蝶戀花》,說她本在錢塘江上住,花開花落不知多少年。歌聲美妙,秀才聽罷,正要向前問個明白,那女子卻化作一陣清風不見了。猛然間驚醒,原來是南柯一夢。作者加這樣一個夢境故事,和鶯鶯與張生的故事有什麽關係,實在令人費解。難道是以此夢喻示張生和鶯鶯的故事?難道是像《紅樓夢》中的“警幻仙境”?可故事情節與張生和鶯鶯的故事並沒有多少相像之處。希望智者多加研究。

書中不少地方用詞俏皮,滑稽幽默,讀來讓人發笑。如鶯鶯遣紅娘去看望張生。紅娘唱道:“你那裡偷香手準備折桂枝,休教那淫詞兒汙了龍蛇字,藕絲縛住鯤鵬翅,黃鶯兒奪了鴻鵠志。”試想藕絲怎能縛住鯤鵬的翅膀?這種比附顯得俏皮、幽默,讓人發笑。

該書語言精美,有詩、詞、曲穿插其間,版畫、版式優美。如形容錢塘江畔美景:“泉香酒美,波深魚肥。”形容美女:“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形容杭州美景:“端的是山藏美玉,地產靈芝,湖光堂上勝蓬萊,四聖觀中欺閬苑。湖光瀲灩,蘭橈盡槳數千船。山景融合,玉砌金堆千萬戶。”這些文字節奏感強,似一曲曲流暢的樂章,時急,時緩;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時而鏗鏘,時而纏綿。全書可以說是句句精彩、自然、得體,令人神醉。《西廂記》之所以能流傳幾百年而不衰,其高超的語言藝術功不可沒。

古代刻書者為防止盜版,便於讀者識別自己的圖書,往往在圖書的最後刻一牌記,寫明自家的書坊名稱、地址等,起到出版廣告的作用。本書最後的牌記設計獨到,上下為雲頭,四周雙邊,共181字。在古書牌記之中字數堪與此牌記相比的實在不多,內容為刊刻此書的緣起、特點,其中不乏自誇之類的廣告語,是研究版本和明代刻書的十分珍貴的參考資料。牌記中列舉其他刻書者的弊病“今市井刊行錯縱無倫,是雖登壟之意,殊不便人之觀,反失古製”。自家本子則是“謹依經書重寫、繪圖,參定編次,大字魁本,唱與圖合”,便於在旅途中觀覽歌唱。這些都是標準的廣告用語,抬高自己,貶抑他人。另外,在“崔張引首”中有這樣一句:“五陵人告我知,囊中錢休愛惜,盡平生飽玩這部《西廂記》,至死也做個風流浪子鬼。”很有煽惑力,也是很好的廣告詞。

該本歷經500余年的風風雨雨,其間經歷過多少天災人禍,仍存完璧,實在是萬幸。歷史上曾有多少愛書人為保存此書做出過貢獻已不得而知。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