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曾國藩交友奉行的兩大原則

一個人的立身處世,就在於能自我把握,把握了天人支配權,就把握住了成功的七八分。在儒家思想中,人際關係也是天人關係的核心內容之一。如前所述曾國藩牢牢把握住了天人支配權,又決不代天主張。在人際關係上,他則牢牢把握住了交友支配權。

曾國藩格外重視交友,在京城時他就廣交朋友,當時流傳一句話,包送靈柩江忠源,包寫挽聯曾滌生。

曾國藩出身寒素,在京城為官時,很長時間都不得不靠借貸度日,官場、朋友之間的應酬只能勉強維持,送禮對曾國藩來說無疑是比較困難的。曾國藩則充分發揮自己能詩善文的特長,替人寫挽聯,以這種式來結交朋友。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道至上,而當誰家有了喪事,若以一個翰林身份寫上一副挽聯,不僅高雅,而且是替孝子光大孝道的好事,這種替盡孝的事往往比金錢更能獲得人們的好感和欽佩,在中國這樣的傳統國度裡怎麽會不受人感激呢?

交友,是曾國藩求人自輔觀念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回復歐陽勳的信中說:“蓋仆寡昧之資,不自振厲,恆資輔車以自強,故生平於友誼兢兢焉。”他自認為天資愚鈍,無法憑自身的力量求得振作、進步,希望借助外界的幫助來使自己不斷完善。

“雖偏長薄善,其有裨於吾,未嘗不博取焉以自資益;其有以言爭論陳於前者,即不必有當於吾,未嘗不深感其意,以為彼之所以愛我者,異於眾人泛然相遇之情也。”

哪怕一點長處,一點善行,只要它有益於我,曾國藩都會廣泛吸取以求培養自己的德行,至於那些正言諍語,即使不一定合乎心意,也不敢不深深感念朋友間的一番厚意,這樣才是真正的關心,和其他泛泛之交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他絕不濫交朋友。相反,他把擇友看作是人生第一要義,同時指出,一生之成敗關於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高人、奇人、能人、貴人、同人都是他選擇的對象,並不一味結交高官富人。

到道光二十三年,他給弟弟們寫信,流露出“鄉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的遺憾。

擇友、交友,支配權全在自己手裡。對於像他這樣大多數智商平平的人來說,主要靠教育引導方能成就大器。

他自我感悟道:“古來做好人的,並非生來就好,亦是好師、好友、好榜樣,漸漸教勸,漸漸變化,不知不覺便走到頂好的路上去了。做好官的,也要好師、好友、好榜樣;做名將的,也要好師、好友、好榜樣;方易於漸染成器。倘若有壞師、壞友、壞榜樣,亦不知不覺便走到頂壞的路上去了。”

附驥名師,絕不附庸權貴。這是曾國藩一生奉行的信條。

曾國藩中舉之後任翰林院檢討,此時,他在京中志在尋師訪友,相互磨持,以圖進取。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月,31歲的曾國藩偕倭仁往謁理學大師唐鑒,請教治學之方,檢身之要。“考德問業”,“為義理所熏蒸”。同時,也以倭仁為學習榜樣,學習其“誠意工夫”。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月二十六日致諸弟的家書中介紹了倭仁的“誠意工夫”:

倭艮峰先生則誠意工夫極嚴,每日有日課冊。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筆之於書,書皆楷字。三月則訂一本,自乙未年起,今三十本矣。盡其慎獨之嚴,雖妄念偶動,必即時克治,而著之於書,故所賣之書,句句皆切身之要藥。

為此,曾國藩特地“將艮峰先生日課,鈔三葉付歸,與諸弟看”,希望弟弟們也能夠從中有所體味,至於他自身則更是馬上要身體力行:“余自十月初一日起,亦照峰樣,每日一念一事,皆寫之於冊,以便觸目克治,亦寫楷書”。

後來,曾國藩更是將日記呈交倭仁以作點評,以達到其所期待的“明師益友,重重夾持”之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曾國藩交友,基本上奉行兩大原則:一是出於公心,二是以誠相待。

歷史上喜歡交友、重視交友的名人權貴不可勝數,遠的像戰國四公子,水滸中的宋江、三國時的曹操、劉備,還有歷史上的朋黨之爭,近的如蔣介石。

然而,他們這些人雖然樂得了一個結交天下豪傑之名,但在他們心裡,交友的目的不外乎樹立朋黨,或為自己營造“狡兔之三窟”,或為自己陰謀其事積蓄力量,或為收買人心,拉攏異己。

曾國藩交友,一則為借助朋友的幫助來完善自己,一則為國家的徐圖自強而團結力量。交友的根本原則是“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誠天下倡”。

曾國藩一直希望通過以誠相待,來轉變世風。他在日記中如此寫道:

鹹豐十年九月廿四日:當今之世,富貴固無可圖,功名亦斷難就,惟有自正其心以維風俗,或可輔救於萬一。所謂正心者,曰厚,曰實。厚者,仁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存心之厚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澆薄之風。實者,不說大話,不好虛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偽之習。

鹹豐十一年十二月初四日:風俗移人,凡人才皆隨風氣而轉移,雖賢者不能自拔於風尚之外。……余老,無能有所樹立,但不欲開壞風氣,導天下以惡習耳。

曾國藩交友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總是別人先來拜他,他從不先拜別人。

講躬行心得者,則有鏡海先生、艮峰前輩、吳竹如、竇蘭泉、馮樹堂;窮經知道者,則有吳子序、邵蕙西;講詩文字而藝通於道者,則有何子貞;才氣奔放,則有湯海秋;英氣逼人志大神靜,則有黃子壽。又有王少鶴、朱廉甫、吳莘畬。此四君者,皆聞予名而先來拜。

這是為什麽呢?因為他怕招“標榜以盜虛名”之譏。

近來聞好友甚多,予不欲先去拜別人,恐徒標榜虛聲。蓋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標榜以盜虛聲,是大損也。

當然,要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首要的原則還是要自立自強。一個道德不好的人,他不大可能結交好人,更不可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靠的是修煉以自立。

-end-

《曾國藩與晚清大變》

作者:劉緒義

出版:九州出版社

曾國藩成功的基礎

內容簡介:

作者於《曾國藩全集》中擷取第一手可信材料,通過思辨及梳理,將讀者帶回十九世紀特定的歷史情境中,圍繞“權力”與“修養”這兩個重大問題,揭示了曾國藩成功的真正秘訣,還原了曾國藩領導藝術的魅力。

同時,作者穿透歷史與現實的迷霧,從為師為將為相到治國治家治身,系統闡述了曾國藩一生的意義在培養人才與陶鑄世風。因此,這既是一部全新視角研究曾國藩及晚清歷史的專著,也是一部領導幹部可資鏡鑒的枕邊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