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惠州版「茶馬古道」將面世

羅浮山古道支線將串聯多個景點。南方日報記者 梁維春 攝

南方日報訊 (記者/張峰)隨著羅浮山古道建設提升工作啟動,惠州即將擁有自己的「茶馬古道」。日前,市住建局組織編制的《惠州市古驛道線路保護與利用規劃(2018—2025)(草案)》(以下簡稱《規劃草案》)正式對外公示徵求意見。根據《規劃草案》,惠州古驛道將包括3條主線和8條支線,全長約1010.61公里,將選取10處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線路作為重點發展段。

此外記者從該局獲悉,今年初發布的《2018年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選取與保護利用工作計劃》中預計於今年內完成建設的惠州羅浮山古道、汕尾海豐羊蹄嶺—惠州惠東高潭古道(惠東段)共46公里古驛道改造工作已全面動工建設,預計年底前就將建成對公眾開放,這也意味著領略惠州「茶馬古道」風情即將實現。

打造惠州古驛道文化名片

年初,省住建廳印發《2018年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選取和保護利用工作計劃》對全省範圍內的南粵古驛道進行梳理,並明確了重點線路的打造。結合該計劃,惠州迅速展開行動,結合惠州古驛道遺存及沿線資源的實際情況,選取惠州羅浮山古道、汕尾海豐羊蹄嶺—惠州惠東高潭古道(惠東段)兩段約46公里作為惠州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

「《規劃草案》在前期古驛道的基礎上,連點成線成面,串聯起城市的文化資源形成完善的古驛道體系。」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指出,將逐步打造「惠州古驛道文化之旅」的文化名片。

規劃區域上,《規劃草案》明確稱覆蓋整個市域現轄的四區三縣,總面積達到11346平方公里。該負責人同時稱,除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古驛道的修復和打造還將承擔著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沿線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鄉鎮經濟發展的任務。「不單是經濟發達的主城區要挖掘,龍門等山區貧困區域更要借力。」

具體到建設目標,《規劃草案》稱,到年底將形成示範效應,完成省級古驛道重點線路建設;重點圍繞示範地區的設施提升、遺產活化利用、村鎮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方面統籌規劃;至2020年底,要突出重點區域,完成市級古驛道重點線路及重點發展區域建設;沿線配套逐步完善;古驛道綜合功能和社會效益顯現;至2025年則將塑造文化品牌,完成全市古驛道線路建設;古驛道線路、發展節點、特色鎮村互通互聯;形成多功能、網路化的古驛道線路系統;實現遺產保護、健康休閑和村鎮發展和諧共贏的局面。

結合年初的古驛道建設計劃,記者從市住建局了解到,彼時選取的羅浮山古道、汕尾海豐羊蹄嶺—惠州惠東高潭古道(惠東段)古驛道的改造工作已於9月份正式全面啟動,按照建設計劃,今年底前將實現完工和對外開放。

規劃形成3主線8支線古驛道系統

通過對於文獻和古驛道現狀的調查,以及綜合資源、城鎮發展和凈賺扶貧等要素,《規劃草案》梳理指出,未來惠州將形成「主線+支線+發展節點」的古驛道線路系統,包括3條主線和8條支線,全長約1010.61公里。分別為廣惠古驛道、潮惠古驛道、東江古驛道3條主線以及龍門古驛道、羅浮山古道、莞惠古驛道、高梁橫古道、惠陽古驛道、海防古道、淡水河古驛道(水道)、西枝江古驛道(水道)8條支線。

「根據各條古道的延伸情況,承載的功能形態各異,以及破損程度的不同,將實施分類保護和管理。」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以廣惠古驛道和羅浮山古道為例,其中廣惠古驛道主線為唐宋以來連接廣州省城和惠州府城的主要官道,在構建過程中就將重點發展旭日古村、羅陽老街、縛婁古國文化園、白沙堆、惠州歷史城區等節點,展示東江商貿文化、海絲商貿文化和客家文化;而羅浮山古道支線則為葛洪採藥道、養生道、傳道道,重點串聯聯沖虛觀、酥醪觀、撥雲寺、鷹嘴岩、飛雲頂等葛洪上下山行醫煉丹的蹤跡節點,展示的是中醫藥文化、道教文化和山水文化。

如何更為有效地發揮古驛道的作用,《規劃草案》指出將依託驛道文化資源上下遊延伸產業功能。

具體到表現上,《規劃草案》指出在產業發展環節將依託古驛道線路,帶動沿線村鎮特色農業、文創產品製造業以及旅遊產業的發展;二是深化文化線路主題策劃,將劃分古城、古村鎮、古水道、生態四大特色主題區,規劃14處文化主題代表區;三是以古驛道線路為軸線,帶動沿線34個特色村鎮的發展;四是依託古驛道線路,開展徒步、騎行、定向運動、自駕露營、水上運動五項適合大眾參與的戶外運動;五是發展自然觀光、近郊休閑、歷史文化體驗、地理探險、水上遊徑等古驛道主題遊徑。

此外,《規劃草案》提出對於古驛道的開發建設進行深度修復和保護。結合驛道遺存情況,對山地型驛道、平原型驛道、濱水型驛道、村鎮型驛道、古水道劃定古驛道保護區劃和附屬設施保護區劃,構建生態環境控制、建築風貌控制、公共太空控制三方面的保護體系。

■鏈接

10條重點發展古驛道一覽

按照《規劃草案》,在構建3主線8支線的古驛道線路總體布局基礎上,結合當前古驛道的遺存情況、線路文化故事、旅遊興奮點、特色村鎮等因素,還將選取10處具有代表性的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線路作為重點發展段,當前已開工建設的羅浮山古道和汕尾海豐羊蹄嶺—惠州惠東高潭古道(惠東段)均包含在內。

1.羅浮山古道

屬於羅浮山古道支線。位於博羅縣羅浮山風景名勝區內,是葛洪中醫藥文化興盛發展之路。全長約21.25公里,規劃建議線路劃分為竹海撥雲段、野趣尋峰段、朱明洞景區段、門戶景觀與特色村落段進行開發利用。

2.高潭古道

屬於高梁橫古道支線。位於惠東縣高潭鎮,是紅軍革命鬥爭的重要路線及茶鹽貿易的重要通廊,全長約15.16公里。規劃建議線路劃分為茶鹽風光與紅色旅遊段、戶外拓展段、東江紅都體驗段進行開發利用。

3.白沙堆古驛道

屬於廣惠古驛道主線。白沙堆古驛道位於惠城區小金口白沙堆村片區,是唐宋以來連接廣州省城、惠州府城的必經官道;近代東征國民革命進入惠州戰場的西部通道,全長約3.2公里。規劃建議線路劃分為白沙村懷古段、臨江野趣段進行開發利用。

4.東坡宦遊古道

屬於東江古驛道主線。東坡宦遊古道以惠州府城為起點,以羅浮山為終點,水陸結合,是東坡遊歷羅浮山之路,其中水路長約75.2公里,陸路長約24.8公里。規劃建議線路劃分為定向運動、自駕露營、水上運動等五項適合大眾參與的戶外運動。

5.秋長群英古道

屬於惠陽古驛道支線。位於惠陽區秋長街道,是近代以來秋長群英濟世安民的重要路線,展示惠陽客家圍屋的重要展示長廊,全長約12公里。規劃建議線路劃分為客家慢生活體驗段和山水休閑騎行段進行開發利用。

6.縛婁古國尋根古道

屬於廣惠古驛道主線。位於博羅縣羅陽街道,是探尋嶺南現代文明—縛婁古國歷史遺跡、先民生存以及連接羅陽明代城牆遺址的重要路線,全長約6.8公里。規劃建議線路劃分為縛婁遺跡探尋段和羅陽古城體驗段進行開發利用。

7.海防古道

屬於海防古道支線。位於惠東縣稔平半島及大亞灣亞婆角一帶,是明清抗擊倭寇、抵禦外侮的重要走廊,全長約21公里。規劃建議線路劃分為鹽洲古村體驗段、平海古城體驗段進行開發利用。

8.黃獅嶺古道

屬於龍門古驛道支線。位於龍門縣龍城街道三洞村,是龍門古縣城連接河源、新豐江水庫的重要通道,紅四師等紅色隊伍的重要轉移通道,全長約8.4公里。規劃建議線路劃分為黃獅嶺體驗段、龍門古城體驗段進行開發利用。

9.龍華古道

屬於廣惠古驛道主線。位於博羅縣龍華鎮旭日村、糧橋村,是廣惠古驛道系統中的重要民間古道,明末清初以來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全長約4.8公里。規劃建議線路劃分為旭日漫步段、龍華風光騎行段進行開發利用。

10.阿姨嶺古道

屬於高梁橫古道支線。位於惠東縣平山街道辦黃排村,是古代溝通沿江至沿海的主要通道,稔平半島盛產的食鹽和海產品的主要運輸通道,全長約6公里。規劃建議線路劃分為阿姨嶺生態風光體驗段、將軍渡近郊旅遊體驗段進行開發利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