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間世2》首集幕後:骨腫瘤患兒的世界不需要眼淚

紀錄片《人間世》,2016年播出第一季,豆瓣評分9.6。

2019年1月1日,《人間世》的第二季播出。剛剛播出一集,豆瓣評分就飆到了9.5。甚至有觀眾表示:很少有一部紀錄片能被民眾不斷催看催更,全程哭成淚人,還特意找出第一季重溫…

《人間世2》第一集『煙花』的鏡頭聚焦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骨腫瘤科病房裡,那裡的患者幾乎都是孩子。安仔11歲、子涵9歲、萌萌12歲、思蓉13歲......他們都對抗著共同的病魔。片子播出後,很多人都在心疼這些在生死邊緣掙扎,忍受著疾病的痛苦卻依然樂觀堅強的孩子。同時,發病率僅為百萬分之三的惡性骨腫瘤,也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

1月2日晚,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主任、上海市骨腫瘤研究所所長蔡鄭東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副研究員華瑩奇,《人間世》第二季總導演之一范士廣,一起作客演播室,解讀在孩子群體中比較高發的癌症—「惡性骨腫瘤」,講述《人間世2·煙花》背後的故事....

據華瑩奇醫師介紹,目前認為骨肉瘤是多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好發在青少年兒童身上;但其發病機制還不能完全清楚。『煙花』裡小患者安仔已經做了截肢手術,但骨腫瘤仍然成為了一顆隨時會引爆的炸彈,這不是個例。蔡鄭東教授表示,骨肉瘤多有化療耐葯,所以有些病人的病情無法得到控制,可能會發生肺部轉移。骨肉瘤耐葯了以後,就控制不了,這也是醫生一直努力的方向。

目前,國內骨肉瘤病人的5年生存率在50%~60%,在一些發達國家可能達到70%~80%。而產生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許多患兒生病後,不能及時到專業醫療機構治療;在疾病剛出現時,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療。這導致不少骨腫瘤患兒確診時已是中晚期,錯失治療良機。

面對病痛中的患兒 醫生該如何抉擇?

蔡鄭東教授稱,骨肉瘤的手術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截肢;另一種就是保下來,但並不是所有病人都能保下來的。從醫學角度出發,如果腫瘤比較局限,醫生可以完整的把它切掉,那才能保下來。還有一方面要從患者本身出發,截肢對任何一個病人來說,都是比較難以接受的。像小患者思蓉身上的腫瘤雖然比較大,但還是可以完整切除;另外她保肢的願望也比較強烈,所以最終選擇了滅活。「滅活」是保肢方法之一,其優點是手術過程不是特別複雜,花費也比較少。

主治醫生:治療的同時更是陪伴

華瑩奇醫師是最常和孩子們打交道的。在他的心裡,孩子們的思想感情細膩又豐富。大人們其實是很難向孩子隱瞞其病情的。有時候,因為治療費用巨大,孩子們甚至會向父母提出放棄治療......

《人間世2》攝製組:痛苦中感受生命的力量

病房裡的孩子們,因為這場疾病,變得不一樣了。有的孩子懂事了,和爸媽說,我天天躺著也沒事,我可以做微商,開個網店,賣賣東西,給你們掙點錢;有的孩子化療難受,怕父母看到自己哭心疼,就去打「湯姆貓」,邊打邊問,我的病會不會好?我的病會不會好?有的孩子們,手術之前相約一起拍照片,幾個小光頭花上一晚上的時間去選濾鏡,比較著誰的頭更像個滷蛋?他們用天真,對抗著強大的病魔。

醫生:少見腫瘤也需要大眾關注

骨肉瘤一種罕見腫瘤,它的發病率只有百萬分之三,但這種病並沒有記載在我國的罕見病名單上,因為它不具有遺傳性,而是一種癌症。希望國家對這種嚴重危害青少年身體健康的疾病,能加大投入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提高患者生存率。

以醫院為原點 講述中國人的情感

通過這樣一個個具體而又細微的故事,《人間世2》希望用現實主義的筆觸,展示中國人面對疾病時的態度,展示中國醫生在面臨重重困難時,內心做出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展示在疾病之外,那些人性之光和社會進步的力量,展示那些還不夠完美,需要社會凝聚共識,再一起努力改變的地方。這是《人間世》第二季在堅持新聞屬性上做出的努力和突破。

生活可能沒有想像的那麼好,但也不會像想像的那麼糟。人的脆弱和堅強,有時候都超乎了自己的想像。有時候,一句話就可以淚流滿面,但很多時刻,咬著牙,也走了很長的路。希望《人間世》的第二季,能夠讓觀眾體會到生命的這種可貴和美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