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倉央嘉措的“情詩”,從來都不是講小情小愛

文/嘎瑪仁波切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很多人喜歡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詩,大家簡單以為作者僅僅是在談論,修學佛法與世間情感的取捨。其實,這句詩有很深的含義。

其所指為在紅塵俗世學佛的人,往往想通過學佛取得出世間的成就,又不願放棄世間的一切。認為修行和世俗生活,可以完全結合在一起,這個難度可以說是極大的。

偉大的釋迦牟尼佛沒有兩者兼取,所以不當國王出家了。蓮花生大士同樣也不是心向紅塵又顧出世法,所以也不當國王出家了。如此偉大的尊者們,都不會同時兼顧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更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們呢?

方向不同,不可能同時圓滿

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是無法同時圓滿。如果認為修行正法不需要苦行和精進,在現世中從事世間事業,享有名望的同時,還可以在舒適安樂中修法成就,是不可能的事。

自古以來所有的大成就者,都是經過長期精進修持而證悟的。他們並不是不知道要同時追求世間法和出世間法,而是這兩種法在根本上是不一樣的。方向不同,不可能同時圓滿。

有些人想先追求世間上的成就,之後再去閉關修行。不要說不會成就,他在閉關之前就已經會出現違緣了。當然,現代經濟社會的人,尤其是在家居士,要完全放下家庭和工作,捨棄世間的一切而獨自閉關修行,也是不太現實的。

但如果能將佛法心要精義,完全透徹明白。按部就班地努力修好加行,時時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和起心動念。在世俗的日常生活中,長期不間斷的實修,已是很難能可貴了。

修行,不會是冷冰冰的一種束縛

佛法的修行,不會是冷冰冰的一種束縛。倘若我們真的無法捨棄世間法,那麽為了生存的奔波,同時有得兼顧出世間法,如下的方式也是很好的方便。

首先,每天早上起來,要用心想作為三寶弟子,我要出離輪回,要為了所有一切苦難眾生行菩薩道。然後做早課,並如夢如幻看待自己的世俗生活,發願好好當個修行人。

然後,在現實中如何將工作也變成修行呢?大家可以思維一下,佛也要利益眾生啊。釋迦牟尼佛和蓮花生大士,也是有入世的經歷的。但其目的和發心全無一己之利,入世是為了方便攝受弟子、傳播教法。

他們在傳法過程中,也要蓋寺廟精舍,要給出家人找吃的穿的,找學習資料。我們也可以這麽思維,做好本職工作也是利益眾生。為了眾生我一定要把工作做好,這就是我為社會做的貢獻,是我行菩薩道的一種方式,這也是修行。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作和生活當中,盡量不讓自己墮入十不善。如果有些時候不得已做些不如法的事情,以及產生的惡的心念,一定要及時懺悔。隨時隨地念金剛薩埵百字明和短咒,以此來化解我們不妥的起心動念。

將惡念懺悔,善念就隨時做功德回向

大家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很忙碌,心也隨時都在波動和不安。想要讓自己在忙碌的同時,又能獲得心的安寧,就要像孔子說的那樣一日三省吾身。

我們的祖師龍欽巴大師說過:“作為佛教徒要首先想到眾生的苦難,所以每天早上一定要很好地發願發心,為了讓所有一切苦難的如母有情眾生遠離痛苦、脫離輪回,今天我要力所能及去積德行善”。

雖然我們大家在白天要做很多事,可是到了中午,我們可以利用休息的時間,反省一下上午自己善與惡的起心動念。將惡念懺悔,善念就隨時做功德回向。同時思維生命中每天經歷的一切,無論好與不好都是如夢如幻的。

同樣,在晚上休息前,可以繼續反省。將一天中所做的善念全部做功德回向,惡念全部懺悔清淨,這樣的一天就會比較圓滿了。

大聲念誦咒語能最快地讓情緒安定下來

如此漸漸的修行,是可以讓心安靜下來的最好方法。當我們剛開始修行時,會碰到情緒、煩惱、不安定等等,這些現象都是正常的。

就像我們要吃飯喝水一樣,一天的情緒也是起伏不定的,像波浪,一浪接著一浪。學佛之前,可能從來也沒想過要掌控它,而是任其發展。現在,我們學佛了,開始關注到它的時候,就有辦法去駕馭它了。

煩躁不安的時候,大聲念誦咒語能最快地讓情緒安定下來。比如現在脾氣很急躁,想發作,你就躲到房間裡,大聲念蓮師心咒、六字大明咒或者百字明。

以最大的丹田力氣唱出來,不停地重複。很快,你所有的情緒都會降下來。能夠讓我們快速消除業障,產生慈悲、定力和智慧,咒語就是有這樣殊勝的巨大能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